從第一季度全國電視劇備案信息變更通報來看,釋放了四種信號:更名不只是迎合政策,而是要更接地氣;集數的調整讓“注水劇”再難現身;短劇集將成為下一個創作風口;頭部公司將成為市場的“接盤俠”。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綜合
文/雲鵬
2020年第一季度的影視劇市場頗不平靜。受疫情影響,在最近陸續公佈的上市影視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顯示,電影大幅虧損,電視劇業績卻實現走高,並且湧現出了一批像《決勝法庭》《安家》《綠水青山帶笑顏》等現實主義題材的精品劇作,《安家》收視更是一度超過3%,創下2020年度新高。
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安家》是從原劇名《賣房子的人》變更而來的,像臨播變更劇名,更改集數這種現象其實在電視劇行業中比較常見。從第一季度全國電視劇備案信息變更通報來看,全國各電視劇製作機構就有104部劇進行了信息變更,其中25部劇目變更劇名,18部劇目變更製作單位,61部劇目變更集數。
在熱門電視劇變更情況中,正在熱播的由王凱、江疏影主演的《孤城閉》變更劇名為《清平樂》,已經收官的由王源、歐陽娜娜主演的《北靈少年志之大主宰》原劇名為《大主宰》;孫儷、羅晉主演的《安家》原劇名為《賣房子的人》;吳磊、宋祖兒主演的《上古密約》原劇名為《山海經之上古密約》。
在電視劇集數方面,備案顯示像《天龍八部》《下一站是幸福》《完美關係》《賣房子的人》《最美的鄉村》《山海經之上古密約》《孤城閉》等都縮減了集數。同時,也有電視劇集數有所增加,比如《有翡》《幸福還會來敲門》《綠水青山帶笑顏》等劇集。
從一季度劇名、集數、製作機構這三方的信息變更情況來看,電視劇市場受政策和現實環境影響頗深。
更名不只是迎合政策,而是要更接地氣
一般而言,電視劇的名稱作為電視劇面向市場最直觀的印象,具有先入為主的效應,甚至直接決定了一部電視劇的成功。而電視劇的更名無非是出於政策和市場需要。具體而言,一些電視劇因為政策變動,製片方為了順利過審,一些電視劇則是出於劇情需要以增加市場辨識度。
第一季度變更劇名的電視劇中以現實主義題材和古裝題材為主。古裝題材受“限古令”影響,從劇名處去掉與宮鬥、權謀相關的元素一直是不變的趨勢。在現實主義題材方面,近兩年在古裝劇調控以及國家重大節點活動的雙重加持下,現實主義題材劇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從去年的《都挺好》到今年的《安家》,聚焦現實大眾生活,讓電視劇創作更加的接地氣。
《安家》是在開播前兩日宣佈改名,但是改名後的效果卻顯而易見。相比於《賣房子的人》,《安家》不僅僅契合了劇中房產中介公司的名字,更有着深切的感情傾向,一羣像房似錦、徐文昌一樣的房屋中介人,他們的職責不再是為了中介費而提供服務,而是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經過多年奮鬥以後能夠在這偌大的上海得以安家。
劇集高頻調整集數,“注水劇”再難現身
2020年一季度全國電視劇備案信息變更通報顯示,變更集數的電視劇劇目佔整個變更總數的近60%。雖然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集數都並不見得就是壞事,可以通過更加精準的剪輯,能夠讓觀眾看到一個節奏更加完整、緊湊、更有吸引力的作品。但是,更多的人認為,電視劇集數變更直接指向的是“注水劇”。
“注水”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瞭解,如今電視劇注水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過這裏提到的劇集“注水”卻並不能説是完全的貶義詞。電視劇拍攝成本越來越大,回本風險越來越高,製作方通過拉長集數,實現利益最大化也無可厚非。但是近年來,一些電視劇網絡劇人為拉長集數,客觀上造成敍事拖沓等問題,降低了作品的藝術水準,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引發不少觀眾“吐槽”。
今年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內容涵蓋完善申報備案公示、反對內容“注水”、演員片酬比例等內容,引導規範電視劇行業。《通知》更是明確提出,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劇集創作。
其實,解決“注水”問題,除了依靠監管,還需要更加市場化的轉變,目前的購銷模式客觀造成了平台方權力過大,觀眾能看到什麼,掌握在少數平台方手上。而當電視劇、網劇市場逐漸從面向機構過渡到直面用户的階段,低品質的“注水劇”將會被觀眾淘汰。
短劇集帶動新風口,讓觀眾放棄“倍速”追劇
事實上,越來越長的國產電視劇集數早就被各方詬病。不知道從何時起,“倍速”追劇成了觀眾的潮流,曾有調查,40%的觀眾都會選擇“倍速”追劇,受訪時他們紛紛表示內容拖沓、劇集過長是他們選擇1.5倍速、2倍速觀劇最重要的原因。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短小精悍節奏強的劇集更符合觀眾的觀劇趨勢,也是劇集行業的新風口。在第一季度的電視劇備案信息變更名單中也有不少低於30集以下的劇集,其中包括《校園女大兵》《百慕迷蹤》《上游》《拾光裏的我們》《上道》等劇目。東方衞視中心總監王磊卿就曾對劇集過長髮表過看法:“過長的劇集導致電視劇注水事件頻發,損傷了電視劇的藝術魅力,影響了電視劇的可看性,導致觀眾失望,輿情非議。我呼籲,電視劇必須瘦身。觀眾需要50集以下不摻水的乾貨劇,市場需要30集左右全新快節奏的創新劇。”
進入2020年,在政策引導下,各大平台片單中,12-24集的短劇集數量明顯增多。截至目前,愛奇藝已有《唐人街探案》《危險的她》《少主且慢行》等多部短劇集播出。爆火收官的12集短劇《我是餘歡水》在引發觀眾共鳴的同時,更是正午陽光第一次嘗試小體量網劇。
熱門IP仍具市場潛力,頭部公司將做“接盤俠”
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影視劇市場大幅縮水,面臨的並不是“洗牌”這麼簡單,“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這個數字讓人觸目驚心,這其中也不乏擁有優質項目的公司,這些好的項目到底由誰來接盤?
在第一季度的電視劇備案信息變更備案中有18部進行了製作單位變更,備受關注的IP也有細微變化。其中,《東成西就》由原本的北京星邦美納娛樂文化,更改為由歡瑞世紀製作。劉慈欣的科幻小説改編的《球狀閃電》則由原本的上海應馬文化製作,更改為夢想新創影視製作。根據企查查顯示,夢想新創影視成立於2017年,《遠大前程》製片人董萌和南派三叔的公司南派泛娛均是該公司股東。
另外,從各大影視公司第一季度業績預報中可以看出,雖然涉及電影類影視公司業績普遍虧損,但光線傳媒、完美世界、新文化、華策影視等頭部影視公司通過多元化佈局、全產業鏈的發展均實現了盈利。同時,像華誼兄弟、萬達電影等傳統電影類影視公司也紛紛在電視劇業務上“加碼”,這無疑也是為影視行業的後續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
由此看來,無論是電視劇的劇名、集數還是製作單位的變化,其實都是為了能夠引導創作更好的滿足大眾的期待。疫情之下的影視行業困境,“思則求變”,只有對未來影視劇的發展作出不斷調整,不斷的探求新的路徑,才能更好地進行題材的挖掘和類型的創新,才能讓市場迅速恢復繁榮。
注: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