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儒人生#
新一期的《戲儒人生》如約而至,每一期,李誠儒都講述了一些在娛樂圈多年摸爬滾打的體會,以及作為一名老演員對整個影視行業的看法和態度。
本期的主題是“綜藝篇”,共上下兩期,上半期李誠儒講述了娛樂圈的一些眾所周知的”秘密“,買水軍的事件。這一期,他沿着這個話題繼續展開,向我們講述了更多內容。
本期的重點是演員與綜藝欄目的關係,以及對某些綜藝“高產”電視台的抨擊。在過去的年代裏,綜藝並不算多,也幾乎沒有人鑽研從綜藝上獲得熱度,對於綜藝欄目,我們最多當成一種娛樂,上綜藝並不與演員的實力掛鈎。
而現在呢,當流量取代演技,變成證明一個演員實力的資質,綜藝就變味了,綜藝帶來流量,流量提升人氣,人氣提升後有又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參與電視劇電影以及綜藝,這成為一個死循環。
李誠儒在節目中談及他的經歷,他有一次和一個小年輕演員搭戲,詢問這個小演員有什麼作品嗎?這個演員顯得有點底氣不足,”一兩部吧”。李誠儒追問,那能參與這麼大的製作,必然是一個人氣演員,一兩部作品就能大導這樣的水平嗎?
這時候,這個李誠儒沒有透露姓名的演員底氣足了,“因為我上欄目啊,我欄目多啊,我還挺火的”。
越上欄目流量越大,最終,李誠儒在和這個演員的對話中得到這一信息,這讓拼命演戲,拼命鍛鍊提升演技,就是為了能在熒幕上可以露面的演員感到鬱悶和生氣。
這個圈子不是看一個演員的資歷與實力,而是看他是否參與了足夠多的綜藝,你的作品再多再好,欄目上你上不去,説明你沒有流量,人家就不會用你。
實力不再是唯一的指標,這讓許多演員感到心寒,那些寒窗苦讀十幾載考上專業電影學院的學生,反倒不能憑藉他們最出色的本領獲得一份機會,只能目睹着更多的“綜藝咖”超越他們,成為觀眾心中的“香餑餑”。
也有別的選擇,那就是加入這個陣列,簽約大公司,獲得資本支持,參與綜藝錄製,提升人氣,成為自己過去瞧不起的那類演員,這更讓他們難堪。
但我們很難去斥責這些不得已而為之的演員,只能將重心放在綜藝欄目的製造廠、那些衞視上。這些衞視策劃的綜藝佔據市場,取代了電視劇的地位,導致這個市場的惡性循環。
説到這裏,李誠儒意有所指,直接批評某電視台,錄製一些無益於青少年成長的綜藝,捧紅大量倚仗着欄目火起來的流量。如果不整頓這一家電視台,那就很難根除掉這個問題。
就像打仗是要佔領高地,這家電視台就像欄目製造廠的高地,捧紅的明星20年不敗,這相當不利於影視劇創作甚至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它亟需被整治。
李誠儒對自己參與過的綜藝《演員請就位》也有不少感受,在節目中,他因為對某些評委裁決不公、使明珠蒙塵的行為不滿而產生爭論的相關視頻也引發過全網討論。
如今回過頭,李誠儒也希望這個欄目可以該換形式,更重視質量,能夠讓一些已經打拼十多年的演員參與,在他們的切磋中真正感受到藝術,這才不失為一檔優秀的綜藝欄目。
做一個欄目的真諦,不是造星,而是真正的在探討藝術,有真正的內涵,目睹了某些綜藝欄目無下限的製造熱度,李誠儒呼籲,像《奔跑吧》這樣的欄目,該停一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