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勤勤和秦海璐、劉濤“攤上事”了。
三人一起參加某綜藝節目,在裏面集體泡了一回温泉。
結果就成了熱門話題。
而且羣眾圍觀的原因還是因為——顏值。
吃瓜羣眾大致分為兩派:
一是寶刀不老派:
認為蔣勤勤虛歲46,秦海璐和劉濤43,這個年紀敢素顏泡澡給全國人民看,保養得當且充滿自信。
二是吐槽派:
劉濤偏暗淡的膚色。
蔣勤勤額頭蹦起的青筋和雙下巴。
秦海璐的泰式服務員裝扮。
但無論哪一派,焦點都集中在“顏值上”。
這並不奇怪。
在娛樂圈,對女星而言,顏值是光,顏值是電,顏值是唯一的神話。
是眾人關注的焦點——
2021年4月初,佟麗婭就因為幾張“生圖”,被“罵”上了熱搜。
而因為佟麗婭把“生圖”烘焙成了熱搜詞,
張柏芝也“領情”地放出了“我卻很美”的生圖,蹭了一波熱度。
説到底,
大家在乎的還是她們的顏值,而她們,也知道大家在乎。
因此但凡娛樂圈某位女星的顏值出現了“波動”,就總能引發一波關注和熱議。
比如退圈很久重新歸來的李若彤。
就因為相比同齡女星過度退化的顏值,被詬病過得不好,疏於保養。
而顯年輕漂亮的俞飛鴻,大家都追着喊她女神。
其實這背後,暴露了娛樂圈的一種畸形“審美”——過分追求青春。
還是在這檔泡澡的節目裏。
此前蔣勤勤藉着酒勁,就非常忿忿地説過:很不喜歡每次別人都給她貼上漂亮、不老的標籤。
因為她也演過很多戲了,更希望別人能記住作品,而非“淺薄”的顏值。
蔣勤勤意難平。
為什麼大家對她的印象是刻板的,是因為她沒有作品嗎?
顯然不是。
我們看回這次泡温泉的三位主要當事人——劉濤,秦海璐,蔣勤勤。
劉濤,
職業生涯拿過5次中國電視金鷹獎,1次白玉蘭獎女配。
她是林青霞、張敏、張柏芝後華語影視圈裏不多的能同時演出英氣和柔氣的女演員。
秦海璐,
上海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都蓋章拿過影后。
甚至還在金馬拿過一次最佳原著劇本獎。
蔣勤勤,
是三個人裏唯一因美貌而名聲在外的人。
卻又偏偏是個不願意當花瓶的女人。
職業生涯拿下過金鷹、飛天最佳女主。
三位都是華語影視圈的知名女演員,實力派。
但她們這樣在同齡女星中有作品有口碑的實力派,被圍觀的時候,也還是逃不過“顏”的焦點。
還漂亮嗎?
老了嗎?
不絕於耳。
愛美是人性最普世的共情之一,本來沒錯。
但正因為這是最多數人的“愛好”,深諳眼睛經濟的娛樂圈才會去拼命迎合它,打造它。
這就造成了一種“審美過度”的畸形——太過分追求青春靚麗。
而在這樣的行業標準之下,對青春和美的極致要求對很多女演員就成了一種負擔。
一是縮短了女演員的職業生涯週期。
在2019年的FIRST青年電影盛典上,女演員海清近乎卑微的説了這麼一番話:
"我們是一羣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一直在堅持,基本上沒有傍大款,沒有靠父母,靠自己努力從小走到大......我們足夠專業,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機會。"
沒錯,因為不夠青春了,上了一定年紀的女演員就被“拋棄”了。
演技幾乎被摘出去,她們很難接到合適的戲,甚至很難接戲。
比如2015年的《琅琊榜》裏,39歲的劉敏濤只能去演33歲的王凱的母親。
二是因為“審美過度”,導致女演員過度美容或者過度維持少女人設。
比如已經66歲,但肉眼可見沒那麼自然的劉曉慶。
再比如《如懿傳》、《大宋宮詞》裏拼命裝少女的周迅和劉濤。
看,女演員們不是因為年紀到限必須去演媽,就是為了主角不得不使勁裝嫩。
海清曾“沒情商”的當眾點出40歲宋佳的“少女”人設。
但宋佳不努力維持“少女”人設,又要她如何去接戲?
反觀男演員,段奕宏都油膩成這樣了,各路英雄關注他的依舊是下部戲長什麼樣。
整個娛樂圈對女演員而言,似乎只有“少女”才有出路。
這種對青春美的極致索要,甚至帶動了我們整個大眾審美的偏離。
一層層的濾鏡、美顏,就像一張張的遮羞布。
誇張到可以將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
但美,其實有多樣性。
非傳統定義的美,也能獲得成功。
宮崎駿在做動畫《千與千尋》時一度擔心:千尋樣貌既不算可愛,性格還很懦弱,害怕觀眾不喜歡她。
後來事實證明,宮崎駿錯了,千尋儘管不算傳統上意義漂亮的女主,但她是一個堅強的能讓人看見成長弧光的女主。
依舊討好觀眾,讓人喜愛。
所以她不美嗎,她美。
但像宮崎駿這樣大膽的“話事人”又有幾個?
秦海璐這個搖下車窗的“眼神戲”,又欲又犀利,連達康書記都要讓一手。
但曾經她也差點在世俗的“審美”之下,出不了頭。
去試戲,相片被副導演撕碎了扔垃圾桶。
某種程度,
蔣勤勤、秦海璐、劉濤她們敢扯下這塊“遮羞布”素顏泡温泉,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但講真,她們咖位在此。
又有多少同齡的,地位不如他們的女演員有這個勇氣關掉濾鏡遮掉這塊布呢?
要知道即便是青春一代,也曾經沒少因為“顏值淪喪”而備受指摘。
雕塑家羅丹説過:
美是到處都有的,只有真誠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發現它。
沒錯,我們並不缺少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文/紅豬看電影編輯部:男神波魯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