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8月9日,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米跳台決賽中以不到2分之差輸給隊友曹緣、獲得銀牌的楊健,在微博發文回應“沒有風度”“不服氣隊友”的質疑稱,這很可能是他最後一屆奧運會,看到自己冠軍無望時,“那種心酸那種痛苦真的無法用言語形容,説實話那時候我真的笑不出來”。“曹緣,原諒我,沒能第一時間來給你一個擁抱,表達我的祝賀之意。腦子幾乎空白,如同一具行屍走肉”。(封面新聞)
遺憾錯失金牌的楊健,最近一段時間備受煎熬。的確,太多的“不完美”,環繞在楊健的周圍。跳水動作不完美,比賽結果不完美,賽後“表現”不完美。這種種的“不完美”,似乎互為因果,實則更像是某種蝴蝶效應,由此所衍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漸漸走樣乃至慢慢失控。
應該説,網友最初的批評不無道理。楊建賽後失落離場、拿錯冠軍花束、沒有第一時間向隊友祝賀……凡此種種,或許都説得上是“有失風度”。但誠如,楊健所言,當時“腦子幾乎空白,如同一具行屍走肉”。那一瞬間,所有的情感湧上心頭,多年的努力“畫上句號”,這是一種“都結束了”的釋放與虛無;是夾雜着懊惱和遺憾的沉重;是“敗了”疊加“懵了”所構成的恍惚出神……此情此景之中,一位年輕人沒能管理好情緒、沒能展現出氣度與禮節,實在也是可以理解的。
人無完人,更沒有能隨時隨地進退自如、遊刃有餘的“完美之人”。運動員強烈的進取心、勝負欲,年輕氣盛的蓬勃張力,恰恰構成了他們最核心的驅動力。至少在那短暫的剎那,我們理應允許最真實的楊健最真實的“表達”。説是真情流露也好,説是意氣用事也罷,説到底那一幕不過是無足輕重的“插曲”,無關大是大非,甚至可説是無關緊要。
我們固然期待,更多運動員能夠風度翩翩。但,那些自我放飛的真情實感,又何嘗不是人間真實呢。多些體諒,多些寬容。奧運大舞台容得下多元的個性與故事,我們的內心更該容得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