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時間已快要躍進2018,但是LGBT羣體仍然受到大眾有色眼鏡相看。相比於男同、女同,LGBT裏的“T”,即跨性別者,更是屬於弱勢羣體中的弱勢羣體。
然而今年日本的一部影片《人生密密縫》卻以跨性別者當作主角,真實而細膩地刻畫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豆瓣評分8.4,深受觀眾好評。之前曾榮獲2017年柏林電影節的泰迪熊評委會特別獎的電影(“泰迪熊獎”,是柏林電影節專為LGBT題材電影設立的獎項,被視為這類電影的最高榮譽)。
影片的女主角倫子由生田斗真飾演,她雖生來是個男子,卻在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是個女孩。
小時候上體育課,倫子被男同學扒開衣服按在地上,會本能的像個女孩子一樣發出尖叫。
因為他變着法不去上體育課,老師找來了他媽媽談話。可是媽媽卻並沒有責怪倫子,反而含蓄地説,或許……他有他的理由。
倫子有個温柔善良心胸開闊的母親,當倫子告訴母親自己不想當男孩子,希望有胸的時候,她不僅沒有責怪倫子,反而非常自責:“抱歉沒能給你生下真的胸部,就先用假胸代替下。”
給她買好看的胸罩,甚至特地編織了一對假胸。
倫子在母親的呵護下,坦然接受了自己跨性別者的身份,平靜地編織自己普通的人生。
倫子長大以後做了變性手術,真正變成女孩子,並遇到了男朋友牧男。牧男知道倫子的經歷後,被倫子的心靈所征服,還願意和倫子結婚。
真正的愛情,從來不需要其他理由。
《人生密密縫》是一部非常特殊的電影,不僅是題材特殊,整部影片的基調也與眾不同。平權電影往往是比較激烈的,《人生密密縫》沒有悲情的控訴,始終散發着温暖的人性光輝。倫子雖然被大眾視為異類,卻善良温柔,不去報復這個殘忍的世界,平平淡淡過着自己的人生。
人類是羣居動物,一般會經歷三個主要場景,家庭、學校、社會。家庭離我們最近。如果家人支持你,那家庭會成為你堅硬的護盾,外界再多流言也無法中傷你。但如果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甚至他們強烈反對你,那家庭就是所有傷害中最鋒利的一把刀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對陌生人友好,而對家人反感甚至厭惡的原因。
幸運的倫子,有一個開明的母親。
片中的另外兩位母親,與倫子的母親形成鮮明對比。首先就是牧男的姐姐。她常常徘徊在不同的男人之間,每天都喝到深夜才回來,並且不負責任地拋棄了女兒小友。小友投奔舅舅後與倫子、牧男開始了三人同居生活。
在經歷一系列彆扭之後,小友終於接受了倫子,而倫子成了小友精神上的母親。
但是在別人眼裏,她仍然是個“怪物”。和小友逛超市的時候,被同學小海和他母親看到了。小海媽媽抓着小友説,讓她不要和這個“怪人”在一起。
第二個反面的母親,就是小海的母親了。她不讓小海和小友説話,怕他變成異類,卻沒想到 其實小海是同性戀,在學校遭受可怕的校園暴力。
小海喜歡學校裏的一個學長,他媽媽發現了小海寫的情書後將情書撕得稀爛。
小海在絕望之中拉完最後一曲小提琴,用安眠藥擺出了一條小魚的形狀,然後吞藥自殺。
幸好最後搶救了過來,小友開導他“你媽不一定是對的,罪孽深重的也不是你。”影片借小友的口,表達這振聾發聵的理念:
性取向不是原罪,沒有人有資格因為別人的性取向而隨意嘲弄、排斥甚至傷害!
令人遺憾的是,還是有些觀眾在看完電影中對LGBT羣體充滿偏見。事實上,該糾正的是這個社會的偏見,而不是倫子的性別和小海的性向。
相信隨着《人生密密縫》這類影視文學作品的廣泛傳播,人們對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異裝癖等羣體逐漸減少甚至消弭偏見。
因為人生而平等。
因為人生而平等。
因為人生而平等。
婁滔的媽媽過48歲生日時,一家三口合影。 婁滔家人提供
漸凍症,婁滔——16日,記者採訪婁滔的家人、好友,他們依舊無法將可怕的病魔與他們熟悉的女孩聯繫在一起。現實卻是如此殘酷。這個勤工儉學給媽媽買衣服的孝順女兒,這個為了讓室友多睡一會兒在自習室外排1個多小時隊的貼心閨蜜,這個信奉“未知死,焉知生”的刻苦博士,在病牀前讓護士根據自己的口述寫下了3個“遺囑”願望。同學們記得,談及生死,婁滔曾説,死亡並不可怕,瞭解死亡、敬畏死亡,才能讓每一個人找到活下去的意義和方向。
女兒堅持立下3個“遺囑”願望 ,父母淚流乾了,默默點頭
54歲的婁功餘至今還記得今年4月女兒婁滔第一次向他和妻子汪豔梅提出捐獻遺體想法的那個晚上。“當時,她説話已經很吃力了。她把我們叫到病牀前,一字一頓地説話。聽到‘遺體捐獻’時,我們的腦袋像被狠敲了一棒子,嗡嗡作響。”婁功餘説。汪豔梅的話更加痛徹心扉:“就這一個女兒,哪裏捨得。”
那個晚上,夫妻倆沒有絲毫讓步:堅決不同意女兒的意願。沒想到,兩人離開了病房,女兒竟叫來護士,讓護士根據自己的口述寫下了“遺囑”。
“看到女兒的堅持,我們哭得眼淚都幹了,默默點了頭。”汪豔梅説。
在她的印象中,女兒從小就是個早熟、懂事的孩子。1991年的一天清晨去上班,她慌慌張張地下樓,一腳踩空,右臂摔出了一道長長的血口子。因為要趕時間,她簡單包紮了一下就出門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她發現桌上放着一盒跌打丸和一張小紙條。紙條上用一行拼音寫着:“媽媽,這是我給您買的藥。”汪豔梅着實吃了一驚——這是當時才3歲的女兒稚嫩的筆跡。
原來,小婁滔一早看到媽媽摔傷了,獨自從家裏拿了一張百元紙幣,上街買了跌打藥回來。
讓汪豔梅印象深刻的還有女兒的孝順。“女兒上大學之後,我們每個月給她1000元生活費。錢不算多,但你相信嗎?我衣櫃裏七成的衣服都是女兒給我買的。”汪豔梅對記者説,“女兒學習很刻苦,經常拿到獎學金。到了暑假,她還常常勤工儉學。有了一些餘錢,她就在網上淘一些便宜好看的衣服從北京寄給我。我的同事、朋友們看到了,都羨慕得不得了。”
為讓室友多睡一會兒, “滔哥”在自習室外排隊1個多小時
“初上大學,我和‘滔哥’雖然不是一個專業,但分到了同一個宿舍”。在中央民族大學4年本科生涯中,李文冰一直是婁滔同寢室的閨蜜,兩人的關係好得像親姐妹。
説起“滔哥”這個外號的由來,李文冰説,相處久了,大家漸漸發現,這個女孩外表和內心反差很大。“她看起來個子小小的、文靜温婉,説起話來邏輯性卻很強,而且很有主見,也願意幫助人,很講義氣”。
李文冰説,讀大三時,婁滔已經成功保送了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李文冰當時也在全力備考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自習室的座位緊俏,常常要凌晨5時多起牀去排隊才能佔到座位。婁滔看到她每天早起辛苦,主動提出早起幫她排隊佔座位,好讓她多睡一會兒。
李文冰説:“那時是冬天,婁滔每天凌晨5時多起牀,在自習室外排隊一站就是1個多小時,持續了1個多月。風吹得身體直哆嗦,但她一句怨言也沒有。”
“滔哥”身上的反差性,研究生同學程彤也深有體會。程彤説:“婁滔看起書來,經常沉浸在一種完全忘我的狀態中。她讀的書,文、史、哲無所不包。跟她聊學術問題,她的洞見之深不輸於學校的教授。平時跟宿舍姐妹們‘卧談’時,她又總是妙語連珠,是個十足的‘開心果’。”程彤説,自己身體比較弱,喜歡泡紅棗茶喝。調皮的婁滔給程彤起了一個外號——“棗王”,每次這麼叫都“咯咯咯”直笑。
同學呼喚: 你快快好起來,回到我們身邊
程彤説,她至今仍無法將婁滔與漸凍症聯繫到一起。從研二開始,婁滔幾乎每天都會在學校操場上跑步。她體能極好,400米一圈的跑道,她能一口氣跑上十四五圈。“她的柔韌性也很好,做身體拉伸和平板支撐也不在話下,我們一分鐘也堅持不了,她堅持上十分鐘都沒問題”。
得知婁滔的3個“遺囑”願望,程彤淚流滿面,但並不意外。“我知道這個女孩內心的力量有多大,她對死亡有自己的見解”。程彤説,在學校時,婁滔就時常提及,《論語》説:“未知生,焉知死。”她則認為“未知死,焉知生”。她總説:“死亡並不可怕,瞭解死亡、敬畏死亡,才能讓每一個人找到活下去的意義和方向。”
李文冰告訴記者,其實,早在大三時,婁滔就向她提過“捐獻遺體”之類的話。李文冰説:“當時,她在宿舍寫日記,冷不丁地對我説道:‘我以後要是出了什麼事,你一定要幫我照顧我的父母。我要把我的遺體捐獻出去,把骨灰撒進長江。’”
對於婁滔的這些話,李文冰當時還理解不了,笑話她年紀輕輕就胡思亂想。在現在的李文冰看來,那個時候,看待生死的超然態度已經在婁滔心裏慢慢形成。
李文冰記得,婁滔剛剛被確診時,一撥撥同學去醫院探望她。還未等同學們開口,她反倒安慰起他們來:“你們不要太難過,這個病已經是現實了,除了積極面對,沒有別的選擇。”
如今,李文冰每天都會給婁滔的微信發去一兩條消息,説説瑣事、送送祝願。“即便她自己看不了了,汪阿姨也可以讀給她聽”。最近的一條消息內容是:“你快快好起來,回到我們身邊。”
更多信息:
醫院設置“專用治療意見箱”,婁滔昨日甦醒, 並進流食
1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雲集武漢市漢陽醫院。中央電視台和新華社等中央媒體也紛紛到醫院採訪婁滔的事蹟。
漢陽醫院院長陳杰表示,目前,醫院已調集最好的專家團隊和醫療資源給婁滔會診。同時,醫院願意與有治療漸凍症經驗的機構和醫生合作,盡最大努力和嘗試,一切以有利於婁滔病情為原則。
記者注意到,在婁滔所住的重症監護病房門口,來了不少醫療、養生機構的愛心人士。有些人更是一大早趕到病房門前,等待一天,就為安慰婁滔的父母兩句。更有一些毛遂自薦的民間人士趕到醫院,勸説家屬嘗試另外一種療法。
為妥善收集歸類這些好心建議,醫院已在病房外專門掛出了“婁滔專用治療意見箱”。
漢陽醫院重症監護病房主任劉青雲教授介紹,得知青海省交通醫院嶽茂興教授有成功治療漸凍症患者的經驗,她已發出邀請,請嶽教授來漢共同為婁滔制定治療方案。劉青雲説:“即使困難很大,我們仍期待奇蹟!”
婁滔的媽媽汪豔梅表示,經過漢陽醫院精心治療,婁滔16日已經甦醒,精神狀態有了明顯好轉,求生意志也很頑強。16日早上,婁滔吃了300克流食,手臂還有輕微活動。
央視《晚間新聞》關注婁滔
16日,中央電視台《晚間新聞》欄目,以《“漸凍症”女孩:“能救命的器官都捐”》為標題,追蹤報道了湖北恩施籍女博士婁滔的感人“遺囑”。
央視的報道做出這樣的點評:“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不是名人名言,而是29歲女孩、婁滔的‘遺囑’。”
央視報道稱,婁滔以筆試、面試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歷史系2015級在讀博士。患漸凍症的婁滔的最後願望,就是死後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讓同樣飽受病痛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報道中,婁滔的父親回憶了婁滔發病求醫的過程。央視還對武漢市漢陽醫院不放棄、全力救治進行了報道。
為婁滔尋治療良方,北大湖北校友會 向全球發“協助函”
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會長劉萌看望婁滔家人
16日,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會長劉萌趕到武漢市漢陽醫院,看望婁滔的父母,並通過其父母將“婁滔加油”的視頻傳遞進病房。
據悉,目前,北大湖北校友會已針對婁滔病情,通過30萬名北大校友,在全球範圍內發出“協助函”,以徵集對抗漸凍症的最優治療方案和藥物。
“當生死來臨時,還能想到社會責任,有意將器官捐助出來,婁滔這種豁達的生死觀,體現了我們北大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弘揚和學習”。16日下午4時,劉萌趕到漢陽醫院,向婁滔的父母送上慰問。
據劉萌介紹,得知婁滔的事蹟後,北大湖北校友會40多名理事經過商議,一致決定授予婁滔“優秀校友”榮譽稱號。他表示,北大湖北校友會3000名校友,為擁有婁滔這樣的校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據透露,求助僅發出幾分鐘,就收到不少北大校友的反饋。大家在心疼婁滔這位優秀師妹之餘,紛紛獻計獻策,提供了大量醫療資訊。
婁滔的父親婁功餘對北大湖北校友會的關心致以深深的謝意,但婉言謝絕了校友會提供的保險和慰問金。“心意我們領了。女兒有交代,不能收取他人的慰問金。所以,我們一定要説到做到。”婁功餘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銅陵用户66xxxx658”:加油
(2017-10-18)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以捐給他人使用……”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這是一位29歲的年輕女孩在罹患重病後做出的決定。
留下這份遺囑的是北大歷史系的一名在讀博士,她叫婁滔,2015年被檢查出患有“漸凍症”,近期已陷入昏迷。她在清醒的時候口述了這份遺囑,希望通過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讓那些因為“漸凍症”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漸凍症”目前在醫學上還屬於一個未被攻克的難題,主要臨牀表現就是全身肌肉漸次萎縮,這種病最可怕之處就在於患者大腦意識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但卻會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後連呼吸都無法自主,只有眼睜睜等死。也因此,這種病被描述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裏。
權威統計顯示,中國器官移植數量已位列世界第二,每年實現的器官移植手術有一萬多例,但現階段的器官供需比僅為1:30。作為人口大國,我們有世界上最大的器官捐獻資源,但人們囿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與“死者為大”的傳統觀念,認為捐獻器官是對死者的大不敬,視器官捐贈為畏途,再加上坊間對器官捐獻的一些誤解誤傳,種種原因導致我國的器官捐獻率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在這樣的現狀下來審視婁滔的選擇,就更讓人覺其人格之灼灼光華。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婁滔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人生正絢麗綻放的時候,卻遭遇滅頂之災,所謂人間悲劇,莫過如此。如果説人生實苦是一種悲的話,陷入絕境的婁滔更是悲上加悲。但她仍然做出了捐獻器官的決定,這就讓人在同情之外,更加感佩於她善良的心性與光輝的人格。罹患絕症仍不忘助益他人,回報社會,這是婁滔給我們的最大的感動,也是對社會良善氛圍的一次感召。她的生命配得上“有質量”“有厚度”的評價。
“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面對無解的病症,在體味人生與病痛之後,做出捐獻器官的決定,婁滔不僅讓人仰望,更讓人佩服她的勇氣。她在遺囑中説,“不要舉行任何治喪典禮,更不要收取親朋好友、任何人的慰問金。請讓我靜悄悄地脱離,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這決絕的口吻,讓人讀出了她看淡生命的超脱,雖然字字滲透着泣淚的疼痛。
死後捐出器官,於私,這是婁滔的心願,求仁得仁;於公,她的器官不僅將直接幫助需要的人,也將用於醫療實驗,這一行為本身,既是一種公益行為,也是對民間器官捐獻的號召。實際上,從姚貝娜捐獻眼角膜到婁滔捐獻全身可用器官,以及那些見諸與未見諸媒體報道的眾多器官捐贈行為,每一個人在做出這一決定、惠及另一個人的生命時,都不只是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也是對捐贈意識的宣揚。社會的進步,也得益於這些願意傳遞生命傳遞善良的人。
“寧可壯烈地閃爍/不要平淡的沉默/我是短暫的花朵/也是最長久的琥珀……我的心/就是火/燃燒在每一首我唱的歌/聽到的人為我證明了/這世界我來過”,最後,用姚貝娜的這首歌,向那些傳遞美好生命,做出捐獻器官行為的人,致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59”:生活以痛吻我 我仍報之以歌
網友“廊坊用户66xxxx658”:不會捐的話就不要在這bb了
網友“小明”:什麼人有資格接受捐獻
網友“廊坊用户66xxxx658”:小編你會捐嗎?
網友“Z·J”:無知而刻薄,孩子這誰教你的?在這樣一篇文字面前,你居然表現出的是質疑而不是敬畏。不過至少你成功的做到了一件事,你用自己的無知和刻薄詮釋了什麼叫: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玩白不玩: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是什麼病,聞所未聞,就瞎扯,嚇唬大家,你長期不運動肯定萎縮,難不成肌肉發達。
網友“忘川之上#三生之下”:曾經我看過這樣一篇報道,好像是東北地區一個女舉重運動員曾多次為國爭光,獎牌都不知道獲得幾多,可他們夫妻加兒女不得不蝸居在不足八十平米的房間,可不得不賣掉獎牌來醫治病魔,可不得不以賣燒餅而艱難的維持生計。所以,我不願意。
網友“@玩白不玩”: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是什麼病,聞所未聞,就瞎扯,嚇唬大家,你長期不運動肯定萎縮,難不成肌肉發達。
(2017-10-17)
“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的器官,儘可以拿走。”口述“遺囑”的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婁滔引發廣泛關注,29歲的她患了上了“漸凍症”失去行動能力。記者瞭解到,目前,婁滔病情已平穩,但情緒不穩。其父親表示期待奇蹟出現,少留遺憾。
武漢漢陽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裏,婁滔躺在病牀了。今年以來,婁滔的病情開始惡化,直至與家人交流需要家人根據婁滔的口型來判斷她要表達的意思。19日,經醫生允許,婁滔的病牀上被安裝了眼動儀和電腦,通過眼動儀,婁滔轉動眼球便可打字,可以更順暢地與家人和醫生溝通。
記者瞭解到,婁滔的病情傳開後,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通過各種渠道發出“協助函”,希望愛心人士能夠推薦良方或醫術。
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會長劉先生介紹,連日來,國內外熱心人事不斷髮來救助信息以及推薦的治療技術。目前,醫院仍要求按照常規方案進行治療。
23日下午,記者從婁滔父親婁功餘處瞭解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婁滔病情趨於穩定,但“情緒不穩定。時而分分秒秒想捐獻器官,時而心情好,要堅持治療”。
眼動儀裝上時,婁滔通過轉動眼球給同學、朋友發去微信,告訴家人,想喝魚湯。當天晚上,她情緒失控。眼動儀上出現了:“不治了,我真的痛苦了,我受不了了,求求你們,爸爸媽媽,你們也盡力了,求求你們吧,把我呼吸機拔掉,讓我捐獻器官,剩餘的東西火化吧。”
婁功餘向記者表示,社會人士的關注給了他們很大的鼓勵。“我對這個治療不抱多大希望,但沒放棄。”婁先生説,“不去堅持就會失去機會留下遺憾,如果有跡出現呢?”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隨想”:這種病,國際上都沒有治癒的案例的
(2017-10-23)
近日,從武漢漢陽醫院獲悉,婁滔目前已經退燒,精神狀態有所好轉。婁滔母親稱捐獻協議已於10月9日簽署,將在女兒身體各項指標趨於穩定後逐步實施。2016年1月,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婁滔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這種被稱為“漸凍症”的疾病逐漸侵襲婁滔的肌肉和運動神經。
今年28歲的婁滔,是湖北一名土家族女孩。北大博士,愛運動愛生活,因為患了漸凍症,主動跟男朋友分手,主動捐獻器官。
2015年她以筆試面試第一的成績,成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上學期間罹患“漸凍症”
如今婁滔每日躺在病牀上,已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今年上半年,婁滔將護士叫到牀前,以口述形式記錄下遺願:捐贈人體器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輾轉那麼多年好不容易去了北大讀博,突然一下天就塌了,不敢想象其父母的心情,不小心又在他人的故事裏流着自己的眼淚。諸君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萬般皆下品,唯有身體棒,千萬保重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陸剛 /:”:可惜
網友“愛哭的毛毛蟲”:這不是保重身體就能扛得住的啊
網友“棒棒噠”:天妒英才啊
(2017-10-20)
“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的器官,儘可以拿走。”口述“遺囑”的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婁滔引發廣泛關注,29歲的她患了上了“漸凍症”失去行動能力。記者瞭解到,目前,婁滔病情已平穩,但情緒不穩。其父親表示期待奇蹟出現,少留遺憾。
武漢漢陽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裏,婁滔躺在病牀了。今年以來,婁滔的病情開始惡化,直至與家人交流需要家人根據婁滔的口型來判斷她要表達的意思。19日,經醫生允許,婁滔的病牀上被安裝了眼動儀和電腦,通過眼動儀,婁滔轉動眼球便可打字,可以更順暢地與家人和醫生溝通。
記者瞭解到,婁滔的病情傳開後,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通過各種渠道發出“協助函”,希望愛心人士能夠推薦良方或醫術。
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會長劉先生介紹,連日來,國內外熱心人事不斷髮來救助信息以及推薦的治療技術。目前,醫院仍要求按照常規方案進行治療。
23日下午,記者從婁滔父親婁功餘處瞭解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婁滔病情趨於穩定,但“情緒不穩定。時而分分秒秒想捐獻器官,時而心情好,要堅持治療”。
眼動儀裝上時,婁滔通過轉動眼球給同學、朋友發去微信,告訴家人,想喝魚湯。當天晚上,她情緒失控。眼動儀上出現了:“不治了,我真的痛苦了,我受不了了,求求你們,爸爸媽媽,你們也盡力了,求求你們吧,把我呼吸機拔掉,讓我捐獻器官,剩餘的東西火化吧。”
婁功餘向記者表示,社會人士的關注給了他們很大的鼓勵。“我對這個治療不抱多大希望,但沒放棄。”婁先生説,“不去堅持就會失去機會留下遺憾,如果有跡出現呢?”
(2017-10-24)
就在今日鹿晗公佈與關曉彤的戀情後,有網友發微博稱西南大學一位鹿晗粉絲在得知偶像戀愛後,一時情緒失控跳樓自盡。對此,西南大學官微晚上7點發布聲明稱,確有一男生意外墜樓,暫無生命危險,該事件與網傳“西南大學女生為鹿晗跳樓”事件毫無關係。
西南大學官方微博稱,2017年10月8日14時20分左右,重慶某職業學院一男生到西南大學探訪朋友時意外墜樓。學校立即聯繫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進行搶救,目前暫無生命危險。北碚區公安機關正在對此事件進行調查。
該事件與網傳“西南大學女生為鹿晗跳樓”事件真相不符、嚴重失實。請廣大網友停止傳播,西南大學將保留對造謠、傳謠者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時光獨留我ζ”:不是有人造謠就是官方掩蓋事實,民眾永遠不知道誰是對的。
網友“蜀盪滌之聲”:為那個男女分不清的戲子跳樓,不要侮辱大學生的名號
網友“一個捲心菜”:什麼你都信,你怎麼知道那是西南大學的學生,傻!!!
網友“愛也無恨”:沒有的事,我是西南大學的
網友“PC&牛✘的我”:我怎麼看見有人發視頻,還是個女的。難道我看錯了?
網友“餘罪”:活的比你有價值
網友“含笑半步癲”:這病,很深,跳樓,治癒。
網友“我有800萬勇士大軍”:願天堂沒有鹿晗
網友“田沐陽”:本人西南大學在讀生,西南大學沒有這種腦殘的學生,謝謝
網友“.”:讀書 讀到牛屁眼兒裏面去了 別人和誰好 關你毛事 跳樓了 也是活該
網友“核聚變”:呵呵
網友“PC&牛✘的我”:我單純,我驕傲。
網友“。。。”:男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