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演員2》整個比賽越來越激烈,有更多的選手被淘汰,留下來的人也漸漸被觀眾記住,然而本該越來越有看點的比賽,卻有點兒讓人看不下去了。導演們的點評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有些更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或者為了突出自己而反對,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胡亂進行的鬧劇毫無章法。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少了李誠儒整個節目的天平就歪掉了?還是因為這個節目的競爭關係讓大家看透了人性?總之看到郭敬明3次S卡選擇演的不太好的何昶希和陳凱歌力捧演技尷尬的陳宥維開始,這個節目就已經沒有公平可言了。
而曾經堅守過正義原則不惜跟郭敬明翻臉的陳凱歌,更是一次次站隊郭敬明,開始認為S卡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後進的年輕人。
説好的對待年輕人更應該公平呢?説好的不給S卡誤導年輕人呢?如今這個選擇年輕人竟然也變成了遵守規則,按照陳凱歌的邏輯,那些有實力的老演員,註定跟S卡無緣。謊話説的再漂亮,也藏不住已經有了偏愛的心。
節目錄制了這麼多,其實大家都能發現,陳凱歌跟郭敬明並不和諧,如果觀眾仔細觀察會發現,只要是陳凱歌認為好的,郭敬明總能説出些不好的,而郭敬明力挺的,陳凱歌也總是要説上一些反對意見。
如果歸結於兩個人的欣賞水平有差異,好像也不太能有説服力,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兩個人會如此的較勁兒呢?這大概是因為郭敬明和陳凱歌不僅是同行,而且骨子裏都是一種人。
其實仔細看不難發現郭敬明和陳凱歌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第一,極其的護短,不論是誰對自己的作品提出異議,都會第一時間出來回應和反駁,分毫不讓。
不論是當陳凱歌聽見有人説自己的《無極》風評不好的時候,給它瘋狂解釋扣高帽子,還是面對製片人對反串版的《畫皮》提出的質疑,郭敬明瘋狂解釋的樣子都讓人覺得如出一轍。
第二,相比演員的呈現,他們都更希望作品中呈現的是自己的想法和手法,演員只能適應。比如郭敬明的《畫皮》陳凱歌自編自導的《F小調幻想曲》,都是夾着自己的個人意志,演員更像是呈現導演想法的工具。
第三,自恃才華橫溢,只有短短几天拍攝的時間,陳凱歌還要自己寫劇本,描寫自己世界裏面的愛情觀價值觀,不免讓人想到了這難道是另一個版本的《無極》?而郭敬明《畫皮》的反串改編,則被爆出耗時過長,導致另一部作品草草結束。
按理來説性格如此相近的兩個人本應該惺惺相惜,卻搞的劍拔弩張,可能只是因為同行是冤家,自來就帶着幾分敵意。其實不光是在導演這個行業裏,在所有的社會職業中,想要得到同行的認可都很難,畢竟沒有幾個人願意承認自己技不如人。
而在這次導演影視化的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好評率最高的其實是大鵬拍攝的《花木蘭》。同樣是原創的故事,不論是製片人還是網友都一水的好評。
再想想那個原創的陳導,卻又因為輸出了不被大眾接受的女強人愛情觀,被狂噴,真的開始明白為什麼在《花木蘭》之後陳凱歌的肯定透露着敷衍。
可見要獲得別人的認可特別是同行的認可,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也許習慣性的迴避別人的優秀才是人性中最真實的部分,對此你怎麼看呢?
本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