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我國的配音歷史,可以説是有着很長遠的歷史。其實配音剛開始在我國有概念的時候,更多的是給那些國外進口的影視片子做譯製和普通話配音。
在那個時候很多人對於這個行業和職業都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工作就是給翻譯配音罷了,幫助自己能看懂那些國外來的片子。
在很多80和90後的成長記憶中,小的時候看電視。看到那些國外或者是港台的電視劇和電影,一定都對那裏面的演員口音有着深刻的印象。
而這些情況都是歸功於當時那些厲害的配音演員們的演繹。所以在這一代人或者是很多人心中,這些由配音演員們帶來的影視片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經典。
這些給我們帶來很多經典影視劇角色的老一輩配音演員們在時間的流逝下,漸漸地退出了配音這個圈子,也有越來越多的新生代逐漸扛起了大梁,漸漸地向更多人展示來自配音的魅力。
但是本該是欣欣向榮的一個局面時,卻有越來越多的配音演員們成為了“背鍋俠”,很多配音演員們都苦不堪言。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總結下來有這些原因:
演員有人撐腰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配音演員之所以被罵很多都是因為演員和配音無法很好地融合,所以讓觀眾們產生了割裂感,觀眾們當然不會買賬這樣的影視作品,也不會待見。
但是那些貢獻了低劣演技的演員們,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安然自得。因為他們的背後是粉絲和資本在撐腰,所以他們自己不僅不用認真鑽研自己的台詞功底,更不用打磨自己的演技,有這些人給自己撐腰,自己還用擔心什麼呢?
諷刺的是,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配音演員就成為了這些被攻擊的對象。就拿前段時間的《孤芳不自賞》來説,其中的男主角的配音為了貼合演員自己的身份特徵,特意用了不標準的普通話,但是還是被粉絲圍攻,配音老師心裏也可能是十分委屈了。
試想想那麼多影視劇中的演員們自己不掌握好自己的台詞和磨練好自己的演技,反而去怪罪那些配音演員,其實就是覺得配音演員本身是一個幕後工作者,也不會真正的有什麼粉絲去支持,所以也成為他們的攻擊對象。
台詞不過關,配音來幫忙,在圈內已是蔚然成風,特別是小生小花們,基本已經找不出哪個是自己原音出演的了。
雖然圈子裏對配音這件事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不少配音老師還是覺得自己很冤,很累。自己一旦配得好了,沒人會誇你,都誇演員去了。要是觀眾覺得很奇怪,第一個被説的還是自己。
心理上的壓力不小
很多配音演員們都覺得自己是個背鍋的。一方面是真的背鍋,還有一方面是本身壓力和行業之間的壓力還真是不小。就從圈子裏面平時的相處模式來看,很多影視劇在配音環節給出的待遇還真不算好。
有一些業內人士曾表述過現在配音的時候的常見場景:
1導演曰:前期沒拍好,希望後期配音大家幫幫忙,幫我們彌補一下。
2導演曰:這個演員我和投資人都不喜歡,表演也不認可,希望你配音時重新塑造一下。
3製片人曰:前期拍戲錢花超了,後期沒什麼錢,能不能幫幫忙。
等等諸如以上,也難怪配音演員説自己是背鍋俠了,在成片之後被吐槽要背鍋,就連這在工作的中途都好像是背鍋一樣。
最後,
你覺得配音演員們是背鍋俠嗎?你怎麼樣看待配音演員背鍋這件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