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上演票房奇蹟!日票房碾壓國產各路電影,暴露殘酷事實

一部重映影片可以取得多輝煌的成績?在《泰坦尼克號》重映後你或許明白經典永不過時,可只有見證過《阿凡達》重映後的瘋狂,我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奇蹟。

《阿凡達》重映的成績堪稱輝煌,11號獲得29.1萬票房,12號影片的票房便一路飆升到2256萬,13日票房更是高達5800萬,這樣的成績無比輝煌,要知道絕大多數的非春節檔影片,往往都難以獲得這樣的成績。

《阿凡達》上演票房奇蹟!日票房碾壓國產各路電影,暴露殘酷事實

想要探究《阿凡達》輝煌成績的內因,我們就必須瞭解影片的劇情魅力。同樣是異世界的題材,卡梅隆並未像《指環王》等影片一樣單純架空世界,他創造的潘多拉星球既在劇情中和“地球世界”接壤,同樣脱胎於觀眾所處的真實世界。

在1854年,一位印第安酋長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相對於潘多拉星人來説,地球人無異於當初在美洲大地上燒殺搶掠的入侵者,卡梅隆十年前選擇在特殊時期上映《阿凡達》,無疑是對於這種情感的另類表述。

對土著人同入侵者之間矛盾的敍述,正是《阿凡達》吸引觀眾的魅力所在,可以説離開這一層內涵後,影片的劇情會顯得索然無味,這一點在影片的評論區屢見不鮮。而我們在十年後依舊會被《阿凡達》吸引,同樣是因為潛意識在作祟,我們可能難以闡述自己因為什麼被劇情吸引,卻能清晰感受到自己會因為潘多拉星球的悲劇而感到惶恐。

《阿凡達》上演票房奇蹟!日票房碾壓國產各路電影,暴露殘酷事實

倘若説劇情是一部影片長盛的基礎,那麼卡梅隆動用的3D技術則是頂級的敍事工具。和3D技術伴隨的詞彙往往有“沉浸式體驗”,在我們戴上眼鏡後,能夠更輕易地將自己帶入參與者的視角,無論是面對槍火時的憎惡還是對自然和諧的嚮往,都是我們近乎0距離“參與”後帶來的直觀體驗。

從中不難看出,直到今日《阿凡達》依舊成功的元素並不是因為單純的3D技術,而是卡梅隆對於技術的運用。卡梅隆是在用這項頂尖技術來講好一個故事,從前的優秀導演可以做到“將攝像機搬上大街”,而卡梅隆則能夠讓觀眾“親自走到街上”。

《阿凡達》上演票房奇蹟!日票房碾壓國產各路電影,暴露殘酷事實

正是因為如此,我第一次為國產片的劇情性感到深深的危機感。近幾年的《江湖兒女》到最近的《你好,李煥英》都將國產片擅長將故事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可《阿凡達》卻讓我們明白,想要講好故事沒那麼簡單,對技術手段的合理運用能夠讓故事到達新的巔峯,這也是《你好,李煥英》處境危險的根本因素。

《你好,李煥英》的票房已經位居世界票房史前一百,但在《阿凡達》這匹“黑馬”出現後頹勢盡顯,無論從排片率還是上座率來看,前者的延期下架已經成為近乎雞肋的決策。兩者的成績差別恰恰是講故事手段的差距。

彷彿特效領域的落後讓我們過度相信國產片的敍事能力,《阿凡達》的重映卻讓我們明白電影技術對於故事敍述的重要性,技術和劇情完全可以兼顧。《你好,李煥英》如今來看並不是一個失敗的作品,可若是《阿凡達2》帶着已經鋪展開的劇情和裸眼3D技術到來,以《你好,李煥英》為代表的國產劇情佳作很難擁有競爭力。

《阿凡達》上演票房奇蹟!日票房碾壓國產各路電影,暴露殘酷事實

歸根到底,劇情和電影技術佔據一樣或許就能成為好作品,可我們的期望並不僅僅是好作品,而是期望國產片能夠出現一部在劇情和技術均能比肩《阿凡達》的作品,儘管《阿凡達》是一部四千多天前上映的作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1 字。

轉載請註明: 《阿凡達》上演票房奇蹟!日票房碾壓國產各路電影,暴露殘酷事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