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對話·李光潔 |《風起隴西》挑戰諸葛亮,他憑什麼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娛樂


1905電影網專稿 劇集《風起隴西》一開場,諸葛亮的正面鏡頭迎着階梯,拾級而上。孔明的氣勢猶在,但眉宇之間,或是多了一些疲憊。

 

為了這個戲份並不算多,但是為劇集定下調性的角色,導演路陽找了很多演員。直到開機後,他才找來了好友,演員李光潔出演這個角色。

 

接到這個消息之後,李光潔非常開心,畢竟在此之前,多次和路陽導演的合作失之交臂,更何況,這次的角色是諸葛亮。

對於演員而言,自帶着挑戰的難度。這種難度,恰恰又是李光潔擔心和緊張的地方。

 

如何扮演好不同的諸葛亮呢?這個命題擺在了他的面前。

 

目前,劇集《風起隴西》開分7.7分,成為近期熱播劇中,評分最高的劇集之一。

李光潔飾演的諸葛亮同樣得到了一部分觀眾的認可,跟着1905電影網和他的獨家對話中,重新找回他當初對“諸葛亮”的理解。

“打工人”

每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曾經被諸葛亮的《出師表》“折磨”。或許很多人都還記得,那是他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而《風起隴西》則發生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各種壓力和質疑都向諸葛亮襲來,“在面對種種困境,身上有無奈,但是依舊在堅持自己的理想,非常固執地完成北伐大業,同時疲憊孤獨的諸葛亮。”

在討論角色時,李光潔和導演路陽的想法不謀而合。畢竟,在過去各種影視作品中,有過太多經典的諸葛亮形象。

很多人印象中,是唐國強版本舌戰羣儒的意氣風發,是金城武版本的帥氣外形。這些演繹,加上小説《三國演義》對孔明足智多謀的描寫,諸葛亮幾乎是被“神化”的形象。

 

路陽在創作中,希望這個角色能“下凡”,當下的他得到的支持很有限,早已不再是一個意氣風發,在赤壁揮斥方遒的年輕人。

 

有了和導演路陽相同的想法之後,作為演員,李光潔更有信心去挑戰這個角色。

 

“打工人。”李光潔給自己這版諸葛亮做出了註腳,“即使面對困難重重,面對被別人的誤解,面對自己的努力有可能會被別人看不到,但是他依然在固執地堅守着自己應該堅持的東西。”

 

《風起隴西》是一個古裝諜戰劇,幾乎處於爾虞我詐的環境中。尤其在陳恭(陳坤 飾)亮出“新燭龍”(魏國間諜代號)的身份之後,整個故事又一次被反轉。而諸葛亮始終是那根不動搖的柱子,甚至維持着與環境相悖的偏執。

 

“那是諸葛亮一生都在堅持的,是他身上特別有光彩的地方,用現代話説,是有弧光的地方。”

 

談到這版諸葛亮,李光潔還是不免為其大吐苦水,真的太難了,“一個人帶領一個國家往前走,而且沒有人幫他,老闆又是那樣一個老闆,扶不起的阿斗。”

“不一樣”

“興奮。”李光潔回憶起自己到了象山影視城之後,穿上諸葛亮的服裝,妝化完畢,那種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和挑戰,油然而生。

 

基於路陽導演對角色的解讀,以及原著小説《風起隴西》和三國曆史的描述,李光潔對這個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身處蜀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諸葛亮有不少開會的戲份。在原本路陽的設計中,他就是坐在大長桌的最前面,象徵着領導的位置。

 

讓自己成為角色,李光潔始終把自己放在諸葛亮的位置,揣測他內心當時的狀態,“我希望他能在那兒溜達,他需要不停地走動。一是讓自己的思維更活躍,二是真的焦慮,但他不能讓所有來開會的人,看出他的焦慮,所以我希望找到一些行為去掩蓋諸葛亮內心這種狀態。”

 

提出這個想法之後,路陽也認為這種走動會是很好的加分項。不僅是場景設計,就連造型方面,李光潔都做了較為大膽的嘗試。

 

在《三國演義》中,時常用“羽扇綸巾”描述諸葛亮,在後續這個角色的設計中,羽毛扇始終是他標誌性的物件。

但到了《風起隴西》中,李光潔反而選擇,不拿,或者少拿扇子。

 

這種形式的改變,同樣是導演路陽和李光潔想打破觀眾心中,那個拿着扇子運籌帷幄的孔明形象。

 

“你的潛意識中,是想挑戰觀眾對諸葛亮的認知嗎?”我們不免向面前這位戲骨拋出這個疑問。

 

“不是挑戰,我就是有一個強烈的想法,演繹一個不一樣的諸葛亮。”

 

“打動觀眾”

默契、驚喜,是李光潔對這次和路陽合作後的最大感觸。

 

拍攝現場,路陽總會突發奇想,希望演員能給出更多的可能。這種時間壓迫下,對於演員而言,不免會是一些難度。但恰恰是這種難度,反而刺激了李光潔和其他演員的創作表達,“這種臨時的,意外的,反而成為了整個創作中最有魅力的一環。”

 

第一次去機房看完粗剪的李光潔,被路陽的導演創作“迷住”了,“路陽導演非常巧妙地把電影藝術中,一些很好很有意思的,搬到了電視劇的創作中。”

 

有了這次的合作經驗,李光潔不禁調侃道,之後不能再錯過路陽導演的合作了,“而且我現在半個月就給他發一次微信,‘我在呢’,時時刻刻‘提醒’他,下次有機會還要想到他。”

 

至於對自己扮演諸葛亮的評價,他把更多可能交給觀眾,“我已經做好了準備,諸葛亮是一個認知度很高的形象,那每個人心裏必定都是不一樣的,我無法走進每個人的內心。”

 

作為一位資深的演員,李光潔不是第一次詮釋這種經典角色,過去在各種影像藝術中,他扮演過很多這類反覆被其他演員演繹的形象。尤其是當時在《走向共和》中,憑藉光緒一角,觀眾記住了李光潔的名字。

經驗的積累,讓他在創作中找到了標準,首先自己心中得有一個形象,再結合導演的構想,一起創作出屬於這部作品中的這個形象,“也還要對得起角色本身,這個做到問心無愧,就夠了。”

 

除此之外,李光潔也在不少的影視作品中,貢獻了一個個原創的、深入人心的經典角色。

 

特別是在《流浪地球》中,最後一句“我最後的命令,活下去”,讓許多觀眾為他動容。在已經官宣的項目中,不管是原創劇本《縣委大院》,還是改編劇本《野蠻生長》,李光潔都是首次將這些角色帶到觀眾面前。

 

“如何讓觀眾去相信、去認識,能夠把觀眾帶進這個故事的規定情境當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裏,去跟着他一起喜怒哀樂,這個就會是另外一個維度的難點了。”

 

作為演員,他不想去給自己做太多的定義,也不想去固化自己的某種想象。

 

迴歸對於表演,他自己的狀態越來越“佛系”,他對演戲幾乎沒有太多的執念。他只是希望自己能用這些角色,可以打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