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一亮,在那凜冽的寒夜裏,他的嘴上彷彿開了一朵橙紅色的花,花立時謝了,又是寒冷與黑暗”。
這是張愛玲原著的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的結尾,這其中盡能體現原著描寫出的蒼涼與悲哀,但在許鞍華的電影《第一爐香》中,卻是拿“愛而不得”作為主題,這也是很多觀眾吐槽的一點,但其實許導的“愛而不得”站在另一個角度是可以理解的,這裏就將從這一點出發,分析這部電影。
許鞍華出生於1947年的鞍山,5歲後一直在港生活和工作,直到現在,許導依然住在北角的出租房內,每日乘坐地鐵上下,穿一身樸素衣裝,一直未婚,膝下無兒無女,曾經批判過自己的大半生“虧了,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電影了,這也讓她缺少了很多普通人的經驗”,從TVB出生,經歷過“香港電影新浪潮”,到了現在也正在經歷變幻莫測的互聯網時代,這一切都在202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中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在70多年風雨中,她就是一個堅持自我風格,獨樹一幟的導演。
為什麼要講述導演的人生,因為導演的人生經歷會影響其電影的呈現,她的人生中缺少的一部分是愛情,她也説過“自己從來沒好好愛過,要讓她愛一次”,因此就促成了這樣一部更加註重刻畫愛情的《第一爐香》,也許這會遭到書迷的質疑,但是影片的呈現其實基本按照原著在行走,甚至台詞都基本沒有變化,故事依然是那個故事,但是隻看故事又有什麼意義呢?故事反映出的深意和道理才是最能留在觀眾心裏的東西。
紙質的原著成為電影,在沒有改變故事內容的情況下,加入導演的個人想法我認為其實是一種新意,跳脱了原著本身,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一個新的東西,也給了原著多一種解讀方式,所以即使電影變成了更加側重於愛情的《第一爐香》,也是能夠理解的。
另一個選角方面的問題,我也抱有不同於許多觀眾吐槽的那些觀點:很多人認為馬思純太圓潤,彭于晏太健美,俞飛鴻太美麗,與角色出入很大,但其實不然。
馬思純的形象其實有一種香港四五十年代的復古感,加上她的短髮,呈現出的角色形象其實是不錯的,但是她飾演的葛薇龍太拘謹、太單純了,這一點有悖於原作,原作中的葛薇龍其實是有心計在的,在應付各類社交場合時,也沒有電影中那樣生澀,特別是片頭葛薇龍進入姑媽家時,她的手不停摩擦,眼睛不敢正視姑媽,表現得非常的害羞與拘束。
雖然張愛玲的作品中沒有特別描寫其面部或者肢體,但原著中的葛薇龍並不是沒有見過世面,害羞拘束的人,所以在塑造葛薇龍前期形象時我認為是失敗的,但葛薇龍決定留在香港後,決定加入這些高級社交圈後,其內心的冷漠、世故完全被馬思純表演了出來。
再來説説彭于晏,原著裏的他是混血兒,貪玩,沒有責任心,是一個吃軟飯的人,對待愛情可能只是一瞬間,多數人認為彭于晏太過健碩,皮膚古銅,和原著裏的喬琪喬不沾邊,但其實小説裏的他是好動的、活潑的,可以翻越陽台跑去私會,我反而覺得彭于晏健碩帥氣的形象是能夠説得通的,並且他的不安,對待愛情的隨意也在表演中體現,編劇王安憶説道:
“彭于晏演這個角色其實是不安的,但他這種不安帶入角色卻正好適合喬琪喬這個人物,因為喬琪喬對愛情也是不安的”。
對於俞飛鴻的美麗,我想説一句,美麗有什麼錯?難道真要一個不好看的演員去演姑媽這個角色嗎?俞飛鴻飾演的姑媽是一個年齡很大的女人,所以這個角色有一定的危機感,需要年輕的女孩為她在社交場上斡旋,所以她的美麗沒有任何與原著裏的姑媽相悖之處,並且俞飛鴻將姑媽的老辣、精通世故表現了出來。
電影還加入了對姑媽身世的一些畫面,比如跪着給幾個大夫人(應該是)敬酒,角色的淒涼以及角色老辣世故的性格由來都在這些畫面裏面解釋清楚了,是對原著留白的一個填補,這是電影很值得稱讚的一點。
不論是“蒼涼悲哀”還是“愛而不得”,忠於原著是好,但是加入導演個人想法也是有新意的表達方式,所以我還是推薦這一部《第一爐香》。到這裏,葛薇龍的香燒完了,我的影評也結束了,但對於導演而言,這樣只是她漫長電影生涯中的一部分,今後,希望許鞍華導演能夠帶來更多好作品。
作者:探火,入骨影評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