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再次重映,但目前的排片率和票房都不如先前重映的《阿凡達》等這些過去經典賣座片,甚至有人給出了《指環王》一星的差評,例如認為過於煩悶或前段交代人物出場時過與冗長,而作為三部曲的第一部,劇情沒有完結也招致批評。於是開始有關於過去經典電影放在這個受到短視頻、特效餵養的00後世代,是否褪色的討論。
近年透過數碼修復技術,越來越多的老電影得以在大屏幕上重現,但能不能在現代再度圈粉,命運不一。
去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電影延期上映,於是許多影院重映過去的經典電影。先前重映《阿凡達》重映首日票房超過2200萬人民幣,當日就登頂票房單日冠軍,12天就突破3億人民幣,更讓《阿凡達》再次擠下《復仇者聯盟4》重登影史票房冠軍寶座。
要吸引舊觀眾再次入場,新觀眾願意嘗試。這些經典的電影重映有時會搭配加長版或是講座、加贈海報、名人推薦等方式行銷。而很多時候,觀眾走進電影院不只是為了看電影,也是為了懷舊或是希望可以參與其中。
但有時經典電影重映,也會面臨新的眼光檢視。以此次《指環王》重映為例子,有6%的人在貓眼評價1星,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有人評價認為179分鐘長度的電影太長,介紹人物出場太久,也引發短視頻時代,此種需要完整敍事交待宏大背景的電影是否將不再能吸引觀眾的憂心。
特效技術的進步以及短視頻的快速發展,讓許多人似乎無法“靜”下心來觀看電影,Netflix日前計劃推出可以讓觀眾調整觀看倍速的功能,結果遭好萊塢從演員到導演、製作人的抵制。但許多視頻平台都已經提供這類功能,此外,“5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吐槽視頻等地走紅是否也間接影響觀眾的觀看電影習慣,進而壓縮這類敍事較緩慢,故事背景複雜,人物繁多電影的生存空間?也引發討論。顯現在不同時代,不同的觀影口味和習慣,但也不宜太早就下定這類電影已無市場。
此外有評論提到,看到經典的電影被打一星會感到憂心,對電影評分機制也有微詞,認為會不會因為電影不被年輕世代接受,而使其跌落“神壇”。但不同世代的人都有對電影打分的權利,這也是經典能成為經典的原因,也有許多電影在首映時票房表現不佳,之後卻成為流行。這也是電影的迷人之處。
電影的評分平台為貓眼和豆瓣,前者有專業影評人和普通大眾評分“權重”後者則無,電影評價該不該有大眾跟影評人的區別?此外,誰來定義經典呢?以美國為例,IMDB250大電影採取的貝葉斯統計演算法,以避免像現在豆瓣這樣,小眾的電影由於評分人數少因而分數飆高,大眾向的電影反而因為看過的人多而容易被拉低平均的現況。
而從“經典電影”重映引發的熱潮和討論也足以見得現在觀影習慣的改變和多元正在對電影產業造成影響。但一部電影究竟經不經典,耐不耐得住一代一代觀眾的檢驗,在票房和口碑都可以量化成為數據的時代,有些藝術價值是無法被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