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遊戲》引領懸疑劇爆發 找尋新《白夜追兇》

1905電影網專稿懸疑網劇,集體爆發!這是不少劇迷近期的共同感受。這邊,朱亞文、金晨主演,改編自東野圭吾小説的《十日遊戲》剛剛上線。另一邊,號稱中國版“迷失”,混搭科幻與懸疑元素的《失蹤人口》又強勢登場。

這二者背後,兩大視頻平台又先後推出了深耕懸疑類型劇的“迷霧劇場”和“懸疑劇場”,分別包含6部和14部劇集片單,再加上其他待播的懸疑劇集,網絡懸疑劇將迎來“井噴期”。

目前開播的兩部《十日遊戲》和《失蹤人口》豆瓣評分分別為7.8和7.6分,在同檔期的國產劇集中位居上游。12集短小精悍的篇幅、快節奏的燒腦劇情和演技實力派的加盟成為兩部劇集收穫好評的共同關鍵詞。

當下網劇市場掀起的這波“懸疑熱”反映了網絡懸疑類型劇創作的哪些新趨勢?下一個懸疑爆款又在何處呢?

01.懸疑 混搭與破圈

“冒險、刑偵、情感、科幻各種口味心跳小餅乾,等你來嘗!”優酷“懸疑劇場”的這句推薦語點出了這份劇單相對於傳統懸疑劇的創新之處。

以率先登場的《失蹤人口》來看,這部劇就試圖將懸疑與科幻元素雜揉在一起。一場車禍讓幾名倖存者受困河谷,陷入種種超自然現象的困局之中,頗有當年經典懸疑科幻美劇《迷失》的影子。

通過不斷閃回鋪陳每個角色的故事線,多條時空線索並行敍事,再加上“暗物質粒子”“時空悖論”等科幻設定,《失蹤人口》成功引發觀眾腦暴,科幻元素也增強了劇集的懸疑色彩。

無獨有偶,王千源、鹿晗主演的《在劫難逃》同樣引入了“輕科幻”設定。王千源飾演的刑警隊長在捲入連環殺人案的同時,掉入了層疊的時光陷阱。主人公在追兇破案的同時,還要破解時間迷局。

另一邊,《十日遊戲》選擇了“懸疑 愛情”的配方。東野圭吾的原著《綁架遊戲》中就花了不少篇幅着墨男女主人公間的浪漫情愫,這種風格也延續至《十日遊戲》中。

在雙線敍事和綁架謎案的間隙,朱亞文與金晨飾演的男、女主角間的糖分同樣“爆表”。不少觀眾在彈幕裏寫道:“本來衝着燒腦來的,沒想到CP也這麼好磕!”

林更新、蓋玥希主演的《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八月長安擔任總編劇的《皮囊之下》也同樣突出了“懸疑”與“愛情”元素並重的特點。

縱觀近兩年的網劇市場,以甜寵劇為代表的女頻網劇爆款頻出。在男性為主要受眾的懸疑劇中混搭“愛情”元素,有利於打破圈層,吸引非懸疑劇迷入坑。在突破懸疑劇男性向“慣性思維”方面,《白色月光》《玫瑰行者》《迷霧追蹤》《摩天大樓》等幾部劇走得更遠。

宋佳、劉敏濤主演的《白色月光》聚焦都市女性的婚姻困局;《玫瑰行者》獲封國內首部女卧底題材禁毒劇;陳正道執導、楊穎主演的《摩天大樓》更自稱:“國內首部女性懸疑推理劇。”

這些“女頻”懸疑劇大多以女性為主要視角,在懸疑燒腦的同時,加入女性心理描摹和細膩的情感描繪,同時聚焦案件背後折射出的人性與社會議題,更容易引發女性觀眾的共鳴。

從近幾年《大小謊言》《殺死伊芙》《致命女人》等女性懸疑美劇的走紅,到年初小成本網劇《危險的她》意外成為黑馬。在“她經濟”崛起的大背景下,女性懸疑市場無疑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02.精品化短劇 電影感成標配

12集的《我是餘歡水》和18集的《龍嶺迷窟》雙雙大爆,讓“精品短劇”成為網劇市場的開年關鍵詞。強調“強劇情、快節奏”的懸疑劇也自然成為打造“精品網絡短劇”的首要陣地之一。

其實,早在2017年,韓三平監製、秦昊主演的高分懸疑劇《無證之罪》就曾成功完成網絡懸疑短劇的早期“試水”。

從“迷霧劇場”和“懸疑劇場”發佈的片單及陣容不難看出:短劇化、電影感已成為未來懸疑類型網劇的大勢所趨。

越來越多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咖”開始試水懸疑短劇,如《沉默的真相》裏的廖凡,《雙探》裏的段奕宏,《在劫難逃》裏的王千源、齊溪,《非常目擊》裏的宋洋、袁文康,《白色月光》裏的宋佳等。

“迷霧劇場”劇單

“懸疑劇場”劇單

不僅是演員,懸疑網劇的幕後班底也湧現出越來越多電影人的身影。《十日遊戲》的導演臧溪川曾與張藝謀導演合作8年,先後擔任《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等作品的第一副導演,也曾獨立執導長片作品《捐贈者》。

《摩天大樓》導演之一的陳正道曾執導過《催眠大師》《記憶大師》等知名懸疑片。《白色月光》和《雙探》的導演也都有獨立執導長片的經驗。

此外,著名製片人韓三平將為《隱秘的角落》《玫瑰行者》兩部懸疑網劇擔任監製。段奕宏也將“監製”首秀獻給了自己主演的懸疑短劇《雙探》。

廖凡曾在採訪中坦言:“原來電影和電視分得很清晰,現在這個概念已經顯得落伍了。”

近幾年,網劇水準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讓“電影咖”對加盟網劇的態度日趨開放,與電影模式相對接近的短劇也成為首選。這些電影人自帶“電影感”入局,也將助推網絡懸疑劇品質的整體提升。

然而,短劇 電影感不必然等於高品質,在12集的篇幅裏講述一個精彩的懸疑故事絕非易事,更考驗編劇和導演的功力。

在《十日遊戲》和《失蹤人口》的評論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表述:頻繁的閃回和多線敍事更像在炫技,並非完全為劇情服務。這也是二者口碑未能大爆的部分原因。

正如曾打造懸疑網劇“標杆”《無證之罪》的導演呂行所説,“有電影質感與高品質質感並不是成功的標準,應該為內容找到與之匹配的展現手法。”

03.劇場化、類型化劇場初見雛形

視頻網站的“劇場化”營運由來已久。優酷曾從題材和類型入手,將平台劇集劃分為“青春劇場”“燃劇場”“港劇場”“少年派劇場”等等。愛奇藝則在2018年就明確推出了兩大類型劇劇場——“愛青春劇場”和“奇懸疑劇場”。

此次兩大平台同時推出主打懸疑劇的“懸疑劇場”和“迷霧劇場”(升級自奇懸疑劇場),究竟變在哪裏?

以“迷霧劇場”為例,首批官宣的6部劇集,從風格、班底甚至劇名、物料都有較強的統一性和整體性。6部劇集均為12集懸疑短劇,均由愛奇藝旗下的奇運工作室、風起工作室攜手五元文化、萬年影業、好記影視等製作公司打造,保證了風格和品質的整體性。

“迷霧劇場”發佈的包含25位主要人物的“迷霧天團羣像海報”,劇集開頭醒目的“迷霧劇場”LOGO以及6部劇集間的宣傳聯動也頗有打造“懸疑劇廠牌”,形成規模化效應的意味。

更值得注意的是,與“迷霧劇場”同時間推出的還有愛奇藝“星鑽VIP會員”服務(包含免費觀看超前點播劇集和星鑽影院電影內容等服務)。

“購買星鑽VIP會員,直通大結局”也成為《十日遊戲》超前點播的主要宣傳點。以“懸疑短劇矩陣”帶動會員服務、付費模式升級的策略十分明確。

優酷的“懸疑劇場”同樣有類似的特徵。如果説視頻網站原有的“劇場模式”更多的是一種以類型歸類的運營模式,那麼此番兩大平台以“懸疑劇”試水的“劇場升級”則試圖打造包含劇集製作、內容排播、用户服務、付費模式、商務合作等多重價值的綜合性劇場。此舉也不失為網絡短劇從創作、運營到盈利模式的一次突圍。

從早期的《心理罪》到後來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爆款懸疑劇的製作水準一直是國產網劇品質的“標杆”。雖然率先上線的《十日遊戲》和《失蹤人口》未能達到爆款水準,但它們背後的“懸疑網劇天團”依舊不可小覷。

無論是“懸疑 ”的類型化創新,深耕內容的短劇精品化策略還是劇場模式形成的規模化效應,都讓我們有理由對懸疑網劇的未來保持期待。

下一個懸疑劇全民爆款,正在路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5 字。

轉載請註明: 《十日遊戲》引領懸疑劇爆發 找尋新《白夜追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