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投鼠忌器”這個成語,日軍也是用了這個方法所以才沒有割斷,美軍的攀爬網。美軍的優勢在於重火力和空中優勢。日軍的近戰和武器優勢和美軍沒有代差,所以日軍儘量縮短作戰距離,讓美軍的重火力和空中優勢無法發揮,將雙方拖入近戰和持久戰。
雖然美軍很有錢,飛機炸彈白菜價,但是日本人也不傻,早就已經在上面修建好了堡壘和地道,只要你飛機轟炸我,我就躲進去,你派人前來和我近戰肉搏那我們也不會怕你。
不過在《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用卻從一個士兵的視角來講述了這場戰爭。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的戴斯蒙德·道斯。道斯是一個基督教徒,他為了國家而參軍打仗,但是他拒絕拿起武器。看起來這個人真是個“奇葩”但是道斯有他自己的信仰,雖然在訓練中就被大家看作是一個怪胎,他的長官曾經一度想將他開除作戰部隊。但是他最後仍然趕赴了戰場。
通過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瞭解到沖繩島戰役有多麼的殘酷:
沖繩戰役歷時3個多月,美軍傷亡7.5萬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坦克372輛;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9000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20艘。此外,島上平民死亡超過10萬人。
因此在影片的後半段節奏突然加快,變得異常的激動人心。在戰爭的還原度方面《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堪稱完美,各種爆炸,機槍掃射,點射。在戰鬥中人羣就像紙一樣被機槍穿透。就如同死神在拿着鐮刀收割生命,人羣一片一片地倒下,土地也已經被染成了紅色。
每一個鏡頭中都將“暴力美學”運用到了極致,並且所有的爆炸,燃燒等戰鬥場景全都都是實景拍攝。
在一開始的時候道斯不被大家所理解,沒有人知道他不拿武器還要一直往前衝的原因是什麼。在戰場上面你不拿起武器就和死人沒什麼區別。
但是在最後美軍抵抗不住日軍的攻勢撤退的時候,道斯並沒有跟着大家一起撤退而是認真地死守着自己的原則“救人”。這也是他為什麼成為了一名醫護兵並且沒有攜帶武器。
他一個人在戰場中匍匐前進,在黑暗中搜尋。嘴中還在不停念着“讓我在救一個”。最終的時候他將75名戰友從死神的手中奪回。
你若不知道這是真實事件改編你一定會以為這是電影藝術誇大的效果。《血戰鋼鋸嶺》的主角原型戴斯蒙德·道斯,他曾在1945年參加沖繩島戰役。
當時,戴斯蒙德·道斯是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療分隊的醫務兵,在沖繩島戰役中,道斯在5沒有使用任何武器的情況下,救了75名美軍傷病。也是因此,雖然他沒有殺死一名敵人,他仍然獲得了美軍最高榮譽的象徵——榮譽勳章。
透過現象看本質,現在美國許多戰爭電影的主旋律幾乎都是“反戰”。戰爭帶給我們什麼?只有無盡的死亡和破敗的家園。和親人的分離愛人的哭泣。
日美雙方在沖繩島上互相粉碎了彼此的無數家庭。而戴斯蒙德·道斯依然能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自己的信仰,並且在戰爭中勇敢地向前。
電影中給人們展示出的真實感和殘酷,無非是想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
文筆淺拙,感謝閲讀。
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當然別忘記轉發,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