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笑聲按下劇場“重啓鍵”,獨腳戲“黑馬”重登中國大戲院
“老早戴了口罩去搶銅鈿;現在戴了銅鈿去搶口罩。”“疫情家裏蹲,難過煞,我現在就想衝去新馬泰!可以額呀,莘莊、馬陸、太倉一天來回,阿拉上海有100個免費遊覽景點。”在舞台大幕關閉了整整137天之後,今天下午,位於演藝大世界核心區域的中國大戲院即將重新敞開大門,以開台大戲——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最新“抗疫版”迎接疫情趨緩後的首批觀眾。
圖説:“抗疫版”《石庫門的笑聲》今天下午開演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攝
今日的抗疫文藝慰問公益場是在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指導下,由上海市黃浦區文旅局主辦,演藝大世界和大光明文化集團共同承辦。根據文旅部印發的《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中劇院上座率不得超過30%的規定,即便是公益場觀眾也不“超標”,只有約300名左右。他們都是來自黃浦區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等。
趕來“嘗頭鮮”的這些“抗疫英雄”們很多都是八零九零後,自稱是土生土長上海小囡的他們雖然知道獨腳戲,但多數都是隔着屏幕在電視裏看,進劇場欣賞是第一次。劇中,圍繞上海人“衣食住行”等歷史變遷的段子,讓他們既重温了父輩們的生活也更加了解這座生活長大的城市。尤其是毛猛達和沈榮海這對老搭檔半噱半調侃、一搭一唱表演,讓不少小青年捧腹,直道:“這兩個老爺叔太搞笑了,要他們在網絡開個直播,一晚上收到的火箭絕對不少於那些賣乖賣嗲的小姐姐。”
圖説:《石庫門的笑聲》場刊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攝
都曉得笑聲是具有傳染性的,扎堆笑所帶來的爆炸式效應,既能讓觀眾釋放,也能反過來刺激演員更好的即興發揮——俗稱台上“人來瘋”。如今,按規定的30%上座率以及間隔就座帶來的“距離感”,一度也讓唱了大半輩子滑稽戲的“毛筍組合”略有些怵,但很快他們就想開了。毛猛達説:“壓抑了那麼久,無論是情感還是情緒都需要釋放,不論座位相隔多遠,我們都希望觀眾千萬不要‘端着’,反正誰也不挨着誰,儂笑得雌頭怪腦也沒人注意。一樣坐進了獨腳戲劇場,不笑不合算額呀!”
現場,觀眾的“報復性”笑聲並沒有辜負兩位主演的期待。雖然演出規定全程戴口罩,可觀眾不到半場就笑得前仰後合,從側台望下去,原來白花花一片口罩,到後來幾乎都半掛在耳朵上。“笑到喘不過氣,口罩戴着實在太悶,摘摘戴戴後來索性忘記了。”散場時,兩個護士小姐姐這樣説。
圖説:《石庫門的笑聲》劇組向黃浦區志願者協會捐款5萬元 官方圖
今日演出,還有兩幕感人畫面讓人動容。演出之前,《石庫門的笑聲》全體劇組人員向黃浦區志願者協會捐款5萬元,數目不大卻是一份心意。據悉,這是在毛猛達、沈榮海倡議下,劇組夥伴們拿出自己的“私房銅鈿”,主辦方藝動天下總經理許霈霖説:“抗疫期間,志願者都很不容易,他們雖然不向醫護抗戰在第一線,但挨家挨户摸排,也是有很大隱性風險的,他們都是冒着生命危險在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現場贊助方上海老品牌“三槍”還向每位觀眾免費送上一包(10只)口罩,這是“三槍”在疫情期間拉起生產線自主製造的口罩。上海紡織製造龍頭企業危急時刻迅速轉型讓人們不得不佩服老品牌的新眼光。如今,5000平方米的口罩生產車間內,30條產線每天24小時不停機。口罩還遠銷海外,支援各國疫情重災區。(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圖説:“三槍”向每位觀眾送上了一包口罩 官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