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歌手難做,流量歌曲批量速成,華語樂壇何時能出第2個周杰倫--引言。
12月12日,楊坤發文説,他曾經説過,這個時代在進步,可是音樂至少倒退了十年,後來他再發話,發現自己説得太保守了。
楊坤認為,當下的很多流行歌曲都是沒品質的東西,很多網絡歌手自以為花幾百塊錢錄個音樂小樣,發到網絡上,一夜成名後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這種音樂能成為流行趨勢,只是短時間內的事情。
對此,很多網友都很贊同,説如今的口水歌太多,流量的時代有好有壞,雖然流量造就了強大的消費速度,但粗製濫造了“藝術品”。
楊坤吐槽的時間節點很微妙,有網友猜測,是和2021年TMEA音樂盛典公佈的音樂榜單有關。
有一份入圍年度十大熱歌的榜單,裏面的歌曲,基本都是流量歌曲,《雲與海》、《白月光與硃砂痣》、《浪子閒話》、《醒不來的夢》、《執迷不悟》等等,基本都是不知名的網絡歌手。
經常刷短視頻的網友,應該對這些歌曲不陌生,也許歌名你沒聽過,但是旋律,或多或少都聽過。
某個音樂軟件,還開闢了一個“特別通道”,用來收錄某短視頻平台每個月爆火的歌曲。毫無疑問,這些歌,隔一個月就會被另一批取代。
這些流量歌曲成批出現,莫名其妙就火了,可過了幾個月,就消失了。
真正用心做音樂的人屈指可數,像李宗盛、羅大佑這類音樂教父般的存在,華語樂壇已經後繼無人了。
從客觀原因來説,音樂創作確實又花心思、又花錢,沒有穩定的收入,創作者很難堅持做音樂,連汪峯、楊坤、那英這類老一輩的歌手,都已經上綜藝節目多過於創作音樂了,更何況年輕人呢。
近幾年,原創音樂少得可憐,都是翻唱者居多,一些節目裏面火的歌曲,很多也都是老歌新唱,將前輩們的音樂重新編曲,就成“新歌曲”了。
張藝興也曾在一檔節目裏説過,音樂總共就那麼幾個音,好聽的歌,旋律都被人唱完了,他們再想做新歌,就很難,很容易找到相似的音樂,導致自己不敢寫歌。
張藝興的這番言論當時也引起了爭議,部分網友覺得張藝興説得有道理。有人説,國內原創音樂人的發展已經很難了,有時候年輕歌手做的音樂曲高和寡,傳唱度不高,就算用心做的音樂,也很難被發現。
傳唱度稍微高一些的呢,又總有一些網友會質疑其抄襲,就像這位網友所説,“這些人真的是因為真心愛音樂受不了抄襲行為,還是心底對中國原創歌手有偏見,看還有人出歌,第一時間就覺得他怎麼會寫出好歌,我不信,一定是抄的。”
或許這也是一個因素,導致原創歌手做音樂越來越艱難,隨便拉一首歌出來,都會有人質疑抄襲。
可還有一些網友持不同意見,覺得周杰倫可以用一個單音做出《爺爺泡的茶》,2個音 做出《夜曲》,毛不易可以做出《像我這樣的人》、《消愁》、《不染》等既有口碑、傳唱度又高的歌曲,説到底,還是個人能力的問題。
雙方各執一詞,其實很難去論誰對誰錯,因為每一方的觀點,都有可取的地方,就像模仿這回事,也是見仁見智。
此前,有網友在關於權志龍表演舞台的視頻底下,刷着很多關於華晨宇的評論,有人説,“有人在學你知道嗎,不過他比你厲害,他會做法。”有人説,“華晨宇硬生生模仿他,在他身上學到抽搐”。
華晨宇的粉絲當然不幹了,開始為其澄清,“作為華晨宇的歌迷,我對權志龍的音樂才華也是歎為觀止的,如果你足夠了解的話,也能發現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會有一點相同的地方,我也更傾向於是兩個人對舞台的理解重疊了,而正好權志龍比較早而已,不存在什麼模仿不模仿的。”
這模仿一説,又一次印證瞭如今華語樂壇原創歌手難做的説法,因為已經不止是音樂了,連表演舞台,都會有人質疑在模仿某個人。
上世紀80、90年代,“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梅豔芳、張國榮、周華健、王傑、葉倩文、黃家駒、林子祥,隨隨便便就能説出幾十位有才華的歌星名字。
在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就算唱片公司捧出的歌手一個接一個,他們的成名曲也有各自的特色,幾乎每位歌星,我們都能記住。
隨着時間的流逝,2000年後,華語樂壇的原創型歌手,好像只剩下了周杰倫,是大家公認的唱作俱佳的樂壇巨星。
可是,華語樂壇何時才能出現第2個周杰倫?至少目前看來,很難。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