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粉絲為選秀“倒奶打榜”……非理性“飯圈”衍生的問題,已屢見不鮮。
1月7日,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多位政協委員指出,當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網絡不良信息、網絡不良社交等問題較為突出,也誤導和侵蝕着青少年的“三觀”,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
有委員指出,對於這一問題的治理非常必要。“飯圈”治理難在哪?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追星、追什麼樣的明星?多位政協委員提出建議。
熬夜給偶像送祝福,部分青少年熱衷於飯圈活動
書桌上貼滿了偶像的照片、熬到夜裏12點在朋友圈給偶像送生日祝福、記偶像生日比爸媽生日牢……説起六年級女兒的“追星”日常,徐女士有些無奈,“追的‘星’我都不認識。”
2021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2020 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網民已達1.83 億,且有8%熱衷於飯圈活動。這些未成年“飯圈”羣體又以初中生追星的積極性最高,其中11%的初中生參與過線上粉絲應援。
公開資料顯示,“飯圈”是一個網絡用語,是粉絲圈子的簡稱。從前追某個明星或樂隊,最多就是買專輯,看演唱會,基本都是“散粉”,並沒有飯圈的概念。近年來,隨着明星粉絲羣體不斷擴大,追星的方式也漸漸演變成為偶像買周邊(衍生產品)、租廣告位做宣傳、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動等多種方式,“飯圈”文化應運而生。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燕化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金英華在提案中提到,未成年人在網上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為藝人拍照剪輯、管理評論、轉發動態和分析數據,甚至不惜為所追藝人誹謗他人、相互攻擊。
金英華指出,藝人本身的行為活動主要由娛樂行業資本市場操控。經紀公司在娛樂市場中的發展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他們打造藝人,主要是為了博取知名度,並帶來效益。“但是,很多經紀公司和藝人對於社會風氣如何正向發展的考慮不足,如果對未成年人沒有正確和及時引導,追星便很可能成為青少年的‘精神鴉片’。”
未成年人“飯圈”整治依然是難題
女兒平時有空喜歡看各類網絡綜藝,在徐女士看來,女兒和她的同學們追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網綜的影響。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1月6日召開的2022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就網絡治理指出,北京市將全面叫停偶像養成類網綜、“耽改”題材網絡影視劇,認真開展網絡影視劇、短視頻、直播領域專項清查,着力營造清朗健康的首都網絡文化空間。
實際上,對於“飯圈”的畸形行為,教育部已開展過多次專項治理。
2020年8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對網絡遊戲沉迷、“飯圈”等不良社交行為、低俗有害信息等重點問題進行排查整治,並點名整治“飯圈”“黑界”“祖安文化”等。
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再次提出要嚴厲打擊引發網絡粉絲羣體非理性發聲應援等行為。存在已久的“飯圈”亂象問題,由此再次被納入公共治理視野。
但未成年人“飯圈”整治依然是難題。金英華分析稱,粉絲羣體或未成年網民較分散,正向引導有難度。
金英華在提案中引用了一組調查數據:有42.2%的中學生自小學就開始了追星生活,有52%的中學生追星時間在3年以上。他們所在地域廣泛,所追藝人不同,出現的現象也不盡相同,但是網絡平台缺乏統一的引導平台、有效的監管機制、良好的引導策略,造成深入“粉絲心”的正向引導有相當難度。
此外,金英華認為,對演藝明星和粉絲羣體的相關政策規定存在漏洞和無力之處。“雖然《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首次確立了對於劣跡藝人的懲戒措施,把違規行為和懲戒措施逐一清晰化,但仍舊無法對明星和粉絲行為進行徹底規範。”
委員建議嚴禁未成年人打賞、應援消費等
未成年人“飯圈”亂象的整治,需要治標,更要治本。金英華認為,提高未成年粉絲的判斷力非常重要。“與未成年人接觸最頻繁、最直接的是家長和學校,作為未成年人監護者的家長、發揮立德樹人作用主渠道的學校必須各盡其責,通力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已於今年起實施。金英華建議,利用好學校開設親子課堂、聘請專家等方式對家長做好指導,更好地幫助家長在家庭中對未成年人追星作出有效引導;學校則可以通過校本課程、心理課程、品德教育、學科融合等多途徑,正確引導青少年。還可以整合、盤活校內外社會文化資源,採取豐富多樣的數字化形式,增強教育引導的實效。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離不開的社會也應提供更純淨的環境。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基業達電氣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劉軍認為,網絡媒體輿論環境的引導也十分關鍵。他建議,主流媒體及自媒體要高度重視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職責,在對於娛樂明星相關話題的報道上要有所剋制和規範。“建議不用身價多少這類詞語給娛樂明星、歌手、主播、網紅、企業家等打標籤;不宣傳非傳統勞動模式下一夜暴富,例如網紅帶貨、網紅刷禮物等鉅額收入,歪曲一直以來勤勞致富、天道酬勤的認知;要糾正大眾關注的正確視角,對於醜陋的、負能量的不提供傳播平台。”
2021年8月27日,中央網信辦秘書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要求規範粉絲羣體賬號。加強對明星粉絲團、後援會等賬號的管理,要求粉絲團、後援會賬號必須經明星經紀公司(工作室)授權或認證,並由其負責日常維護和監督。未經授權的個人或組織一律不得註冊明星粉絲團賬號。
金英華建議,網信等有關部門應強化對明星粉絲團、後援會等賬號的管理;同時,對青少年言行的管理也需要加強。“嚴禁未成年人打賞、應援消費、擔任粉絲團相關羣主或管理者,限制未成年人投票打榜,明確明星粉絲團、後援會等線上活動不得影響未成年人正常學習、休息等。”
通過有吸引力的方式讓孩子關注正能量偶像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校長蘇冰表示,青少年追星是正常現象,“我以前的學生還追過小虎隊,一夜不回家就為了拿一個簽名。”在蘇冰看來,追星是一種社會現象,不能簡單地歸於個體問題,“從黨和國家、社會的角度來講,如果有正向的引領,對於解決青少年‘飯圈’亂象問題會有所裨益。”
“追星追什麼?其實我們可以完全不用迴避這個話題。”蘇冰表示,一所成熟的領先的學校,應該解決好學生的價值引領問題,“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如何引領孩子,孩子就會跟着模仿。等他年紀大一點自然就有他的價值觀。”
蘇冰以學校舉例,可以通過多樹立模範人物、英雄人物等正能量的“明星”,“通過主題班會等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在這其中還是有很大的可作為的空間。”
“有個問題需要反思。”劉軍稱,為什麼孩子們喜歡的偶像很多是娛樂明星,而不是那些為國家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各行各業的出色代表,以及優秀傳統文化及歷史中的英雄人物,這不能完全指責孩子。他認為,需要摒棄生硬説教的方式,用更有吸引力的傳播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們喜歡真正的“優質偶像”。
“近期,三位航天員在太空‘出差’,通過太空授課的方式讓全國孩子們觀看了太空實驗,讓孩子們來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和國家的強大,這樣的方式很有意思,教育效果比喊一萬句口號要好得多。”劉軍舉例稱。
新京報記者 馮琪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巫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