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電影頻道的節目通常是提前安排好的,一般不會調整。
可本月16日、17日,CCTV6臨時調整節目,在黃金時間播出兩部老電影《英雄兒女》、《上甘嶺》,這個小小的節目調整,竟然一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這是為什麼?
眼下,中美因為貿易摩擦引發的震盪,已經在各個領域蔓延,央視電影頻道的這一輪節目調整,自然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聯想,這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電影是現實生活的投射,傳遞着人們的思想情感與價值觀念
先看看這兩部電影的故事及時代背景,就不難理解央視電影頻道如此調整,肯定是事出有因的。
上了一點年紀的人,對這兩部電影應該都不陌生,但年輕人卻未必。
電影《英雄兒女》是一部戰鬥片,戰鬥英雄王成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毫不畏懼,最後,他對着步話機向後方的炮兵大聲呼喊:“向我開炮”,隨後扛着爆破筒毅然決然衝向敵陣,最後壯烈殉國。
而這一個戰鬥英雄的形象在現實中確有其人——志願軍戰士蔣慶泉,他的事蹟被當時的《戰鬥報》記者瞭解,被寫進了一個《頑強的聲音》的新聞報道。後來電影編劇看到了這個報道,根據他的故事完成了劇本的寫作,便有了《英雄兒女》這部電影的誕生。
電影《上甘嶺》則是根據抗美援朝的真實戰役改編的。
上甘嶺戰役如今已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
這個戰役之所以被載入戰爭史,成為眾多軍事專家與軍事迷研究探討的熱門話題,重要原因是雙方實力的懸殊、異常慘烈的爭奪和出人意料的結果。
戰鬥前,美軍沒有想到只有200多人把守的兩個小山頭,會發生如此激烈的戰鬥,而且會持續這麼長的時間。
據史料記載,這場戰鬥歷時43天,原來只准備投入250名士兵解決戰鬥的美軍,最後投入兵力竟達6萬之多,這兩個小山頭共承受了190餘萬發炮彈的狂轟濫炸,幾乎將山頭削低了幾米。
這個戰役,雙方大小戰鬥59次,志願軍先後擊退進攻900多次。雙方死亡人數高達1.8萬。
有人評價,上甘嶺就是一台絞肉機
也就是因為這場戰役,美國及其聯合國軍認識到志願軍的強大戰鬥力與堅不可摧的意志。
此役也成為朝鮮戰爭的一個轉折點,美國不得不在板門店坐下來簽訂了停戰協議,當時代表美方簽字的克拉克上將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我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的將軍。”
而電影《上甘嶺》就是根據這樣一段歷史改編的,其中許多激烈的畫面還原了當時的戰爭場景。
而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我的祖國》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電影,是觀察時代風雲的窗口
翟秋白曾經説,“人愛自己的歷史好比鳥愛自己的羽毛”。
這兩部電影都是當時歷史的真實寫照,雖然有一些藝術加工,但透過電影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個時代中國人特有的精神面貌與鬥爭精神。
一個國家與民族過去的歷史,是理解今天最豐富的素材,也是預測未來最有力的依據。
在眼下世界風雲際會,中美兩個大國在經貿問題上嚴陣以待的關頭,央視電影頻道臨時播出這兩部電影,肯定也是有更深的考慮。
近日電影頻道的負責人就明確表示,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頻道會臨時調整節目,主要是考慮電影作為一種藝術作品,應當呼應當下的時代。
瞭解了這些,你覺得央視電影頻道臨時改播《英雄兒女》《上甘嶺》是偶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