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鍾薛高的“黑粉”

微博從來不缺熱點,但關於鍾薛高的話題能在微博持續一週也實屬少見。7月6日,鍾薛高不得時隔三天再次發聲明稱,所有雪糕產品均按照國家標準合法合規生產,並認為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斷雪糕品質的好壞並不科學。如此高熱度下,鍾薛高創始人林盛也親自下場澄清,甚至提出“黑粉”論。根據網絡照片,林盛在個人社交賬號發文稱,“7月前三天,怒提兩個榜一熱搜,水軍痕跡極其明顯,明明是遠超國標品質的產品,卻被偽科學斷章取義成多添加劑”。與此同時,業界也有鍾薛高“炒熱度”的聲音傳出。那麼到底誰才是鍾薛高話題熱度的“拱火者”?

誰是鍾薛高的“黑粉”

創始人下場“闢謠”

一週兩則聲明,話題持續霸屏,鍾薛高這個夏天有點“熱”。

#鍾薛高31度室温下放一小時不化#兩次登上微博熱搜,閲讀量達11.7億,熱度居高不下。7月6日,針對上述話題,鍾薛高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聲明稱,“所有雪糕產品均按照國家標準合法合規生產,認為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斷雪糕品質的好壞並不科學”。

該聲明顯示,關於消費者關心的卡拉膠,其來源於紅藻類植物,廣泛使用於冰淇淋、雪糕和飲品中,適量的卡拉膠有助於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平均每支78克鍾薛高海鹽椰椰雪糕中卡拉膠添加量約為0.032克,符合國家標準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卡拉膠可在冷凍飲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添加”的規定。

這已經是鍾薛高短短一週內發佈的第二條聲明,也是第二次重申添加劑的合理使用。7月2日,鍾薛高發布關於網傳鍾薛高海鹽椰椰產品長時間不融化問題時回應,“為在貨架期內保持產品的良好風味和形態,產品僅使用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

熱度居高不下,林盛也親自下場澄清。

根據網絡照片,7月5日晚間,林盛在個人社交賬號以及個人社交賬號發文稱,“7月前三天,怒提兩個榜一熱搜,水軍痕跡極其明顯。明明是遠超國標品質的產品,卻被偽科學斷章取義成多添加劑”。

據鍾薛高在聲明中介紹,鍾薛高海鹽椰椰雪糕配方中主要成分為牛奶(35.8%)、稀奶油(19.2%)、椰漿(11.2%)、加糖煉乳(7.4%)、全脂乳粉(6.0%)等。產品中蛋白質含量為6.3克/100克,固形物含量約40%,高於國家標準GB/T31119-2014《冷凍飲品雪糕》中對清型雪糕蛋白質含量≥0.8克/100克及固形物含量≥20%的要求。

在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看來,常用的增稠劑、食用膠都是膳食纖維,非常安全。中國目前批准使用的增稠劑品種有30多種,這其中帶有“膠”字的大約有20種左右。他們大多來自我們經常吃的一些植物,尤其是豆科植物,還有一些來自微生物和動物。

關於是否真的被“偽科學斷章取義”,廣科院旗下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表示,任何對產品質量的評價都需要科學的手段,以科學證據為準繩,任何譁眾取寵式的話題炒作都是以獲取流量收益為目的的自私行徑。

“黑粉論”or“營銷論”

在連發兩次聲明、網絡科普內容頻出、監管部門介入後,有關鍾薛高的討論焦點似乎已經在發生轉變,尤其是林盛在社交平台發出,鍾薛高上熱搜、是被抹黑或存在同行業不良競爭內容後。誰是鍾薛高的黑粉,鍾薛高又是否是無辜的成為公眾討論的新話題。

在發文澄清產品安全之餘,針對該事件林盛發出三連問,“什麼時候行業競爭能不這麼下三濫,什麼時候把心思放在做好產品和創新上,什麼時候中國才真正能跑出來讓世界尊重的品牌”。

資料顯示,林盛出是一名資深廣告人,曾創辦了上海盛治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後改名為上海盛治廣告有限公司,曾服務過哈爾濱的馬迭爾雪糕和瀋陽“中街”雪糕,並提高上述品牌知名度。天眼查顯示,林盛擁有10餘家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包括上海盛治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鍾薛高創業投資(深圳)有限公司等。

創始人擁有這樣的背景,鍾薛高成立之初便成為話題收割機,也被業界認為擅長玩營銷。資料顯示,鍾薛高創立於2018年3月,當年“雙11”期間推出的“厄瓜多爾粉鑽”雪糕因66元的“天價”引發眾議,並號稱該款雪糕總共只生產了2萬支。因此,鍾薛高被戲稱為雪糕界的“愛馬仕”。

此前,羅永浩在直播間中表示,“即便人家賣68塊錢一支雪糕,也沒什麼。你愛買不買,人家創始人不方便説,我方便,如果這68塊的雪糕打了一個法國的H字母,又包了一個橙色的包裝皮,你可能就覺得特便宜了。給你做到65塊,你就説巨超值,這種事我們身邊隨處可見”。該言論引發眾多消費者議論。

林盛所説的“同行業不良競爭”究竟是否存在我們尚未可知,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當有關鍾薛高的話題多了,營銷自然也就做到位了,消費者對其有一定認知度的同時也會對產品有一定的期待,但這種期待沒有達標時就會成為一種質疑。“鍾薛高相關話題多次引發熱議,是鍾薛高品牌溢價虛高,消費者對其雪糕就有了‘價高質優’的要求,當產品沒能滿足消費者更高的期待時,落差感便轉換成了對品牌的質疑。”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説。

針對林盛提出的相關言論具體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採訪鍾薛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86 字。

轉載請註明: 誰是鍾薛高的“黑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