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Action!”每一場戲開始,都離不開“打板”的動作。一部製作精良、畫面經得起推敲的作品,更離不開場記的辛勤付出。
如果把電影工業比作一座金字塔,那麼必不可少的就是由無數基層電影工種組成的龐大基座。他們的崗位或許微乎其微,但卻極富“螺絲釘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6月8日開始,《幕後》板塊推出特別策劃系列節目,帶您探訪這些銀幕背後的“螺絲釘”。今天就讓我們率先走近場記這一職業,聽聽資深場記師張悦講述她這些年的從業心得。
01
張悦進入場記行業超過10年,《芳華》《只有芸知道》《後會無期》《保你平安》等都是她的代表作。
相信很多觀眾都會對場記有個誤解,認為他們只會簡單的打板工作,此次接受我們訪問,張悦“闢謠”之餘,還深度介紹了打板中的學問。
據介紹,打板作用主要有兩個。
一是負責聲畫同步。攝影機拍攝到演員的畫面卻沒有聲音,錄音機錄到了演員説話卻沒有畫面,打板的功能就是讓它們能夠完全融合在一起。
二是負責記錄素材,相當於給每一條素材起名字。比如這條素材屬於幾場幾鏡,什麼時候拍的,是否有注意事項,場記都要在場記版寫上內容,做好具體記錄。
為了保證劇組高速運轉,場記實際工作難度不低。尤其在雙機位或者三機位拍攝的情況下,他們常常是以一人之力照顧多個機位。比如先給A機位打板,“一場一鏡一次”,打完之後需要馬上把板轉過來,立刻為B機位服務。
整個過程除了要求清晰報出場次,打板動作還要求快狠準。完成動作後,場記又要迅速出畫,及時撤離,讓演員無縫走位,繼續表演。這些都是這份工作要經歷的考驗。
打板不易,作為場記,還要掌握記碼的技能。
以前膠片時代,記碼就是記時間碼,即拍攝素材在素材帶子上出現的具體時間;現在數字時代,記碼則是記文件號。
一張儲存卡里的素材導出來之後,每個文件都有自己的編號,場記要為它們提前做好場記單,然後交給後期,讓其看到單子時能夠迅速分類,方便剪輯。
“打板已經不是場記工作特別重要的部分,記錄場記單才是一個場記的靈魂。”張悦笑言。
一個好的場記不僅要基本瞭解鏡頭、景別、光孔、景深、色温、感光度等拍攝概念。拍攝過程中,還要非常清楚地知道每台機的狀況。
鏡頭變化,景別變化,變化前後相差多大,以及鏡頭的運動軌跡,是搖動還是升降,這些要記錄在場記單上。
她向我們展示了《保你平安》拍攝中用到的場記單。那時張悦採用的是一鏡一頁的記法,即不管這個鏡頭拍幾遍,每個鏡頭的內容都單獨呈現在一頁紙上。
最後拍了多少個鏡頭,就會記錄了多少張紙,“看起來特別清晰,可以方便後期同事工作。”
“拍攝完成後,場記單先是給到DIT(數字影像工程師),DIT隨後會把場記單和素材打包給到後期。後期同事一翻場記單,就可以精確找到文件拍攝的具體內容”,張悦介紹道。
02
場記是需要一個終日全神貫注的工作。
用張悦的話來説,只要在開機狀態,不管是否正在拍攝,他們都不能分心。否則一旦出錯,輕則可能會影響導演判斷,重則會導致成片出現穿幫。
她還記得拍《芳華》的時候,有一場戲是何小萍被幾個姑娘堵在宿舍門口,要撕她的衣服。那場戲的要求是全景拍完“撕扯”,後接入何小萍的近景特寫。
而當時何小萍的髮型,梳的是那個年代流行的麻花辮。這也為劇組出了一道難題:如何讓演員經歷撕扯後的辮子保持與全景拍攝時呈現的一致?
“每次撕扯完,小萍的辮子都會不一樣。”
“當一個景別切到一個景別,衣服撕扯程度略有不同尚可接受,但如果辮子樣子變了,則可能變成明顯穿幫。這確實是當時難以處理的事情”,張悦談到。
為了讓鏡頭前後連接上,場記當時不僅記住了每個場次演員辮子所在的位置,每拍攝完一個鏡頭還進行了極其細緻的對比,直到後一個鏡頭裏演員的辮子能夠完全接上上一個鏡頭的景象,才最終解決了問題。
經一事長一智。豐富的經驗越來越為張悦的場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看過《只有芸知道》的觀眾都知道,這是一部時間線很複雜的電影,以倒敍呈現。隋東風和羅芸無緣白頭到老,人到中年妻子的猝然離世讓東風陷入哀傷與孤獨,踏上了為亡妻完成遺願的旅途。
片子閃回的鏡頭既有主角年輕的畫面,也有他們人到中年的影像,時間不同且跨越甚大。
張悦當時看完劇本,隨即按年代劃分畫了一個劇情圖,為每一場戲都做好標記,比如説哪一年,主角們如何相識,哪一年,他們經歷了什麼。如數列狀,全標註好。
“劇情圖”由此成為她在這部戲中的“發明”,一直被她沿用至今。
張悦透露,場記進組的時間大概是在劇組正式開機的兩週前,這段日子,他們會率先投入大量的文案籌備,同時提高自己對於劇本的熟悉度,“就劇組現場工作人員來講,我們對劇本是最瞭解的。因為必須隨時隨地記得任意場次的內容。這也是場記一定要做到的程度。”
因此也有一種説法,場記就是導演的“最強大腦”。
03
入行多年,令張悦最有成就感的瞬間,是自己提的意見被導演採納。有時候拍完一場戲,她會就具體情況嚮導演提出建議,“劇本里某個地方有着重描寫,看看這裏要不要拍一個特寫。”
從張悦的角度出發,這是關乎這場戲本身的內容,可能這個特寫會對錶演或情節有幫助。如果導演説,“那拍一個!”“那我會覺得自己起到了作用。”
同是拍《只有芸知道》,期間有一段與場記息息相關的插曲,令張悦至今印象深刻。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東風跟漁夫在船上分享着他媳婦的過往,此時妻子生前心心念唸的鯨魚突然躍出水面,東風激動地把珍藏已久的妻子骨灰撒入水中,場面特別唯美和浪漫。
張悦揭秘,導演對實景拍攝特別有要求,這場戲是真實地拍於海中央。但由於船的體積不大,出海拍攝之前,導演要求精簡人員。作為場記的張悦正是被精簡下來的一位,相當於這場戲的拍攝沒有了專業的場記。
當晚拍畢,沒等攝製組把拍攝素材導出來,張悦其實已經去補了場記單。但第二天導演要剪的時候,依然發現素材聲畫沒法同步,聲畫彼此找不到對應素材。
當時導演連忙把她喊到後期剪輯室,大家只好根據演員的動作,説話的速度和神態逐條逐條地重新匹配。
“A機是這條文件放在這兒,B機這條文件是放那兒,卡詞的這句該放在別處。”一點一點地對應下來,對完一場戲足足花了整個下午,原本導演準備用來剪片的時間,全花在了這上面,“但他也沒辦法,只能生生地等着。”
張悦直言,沒有場記在場就是會可能出現這個問題,場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導演的“左右手”,場記們有很多機會可以學到導演的方法和經驗。
因此很多影視從業者熱衷把成為場記作為入行導演的敲門磚。跟張悦一起並肩的同行,如今很多都成了副導演甚至導演。
“大家都有各自的追求,這無可厚非。”張悦坦言場記行業留不住人才,收入不夠高直接導致人才流失。
“你想,做別的工作可以比做場記工作多掙兩倍甚至更多,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所以我也呼籲,各位製片人可否給基層員工漲漲薪資待遇。”
人各有志。縱使身邊不斷有同行離開,但張悦依然堅持沉浸在自己的場記事業。“因為它更專注於劇本,專注於畫面,專注於創作,在我看來比較純粹。”
作為前輩,她更開設了專業的場記課程,致力於為行業培養新鮮血液。而作為思想指導,她總是告誡學生們:“不要在你入行之後受不好的氛圍影響而去糊弄了事。每一個人到劇組工作都必須以身作則,要讓別人知道場記的價值。”
“尊重自己的職業,尊重自己叫場記這件事。”這是張悦教給他們的第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