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嘉爾們霸屏,不會“演”就當不好綜藝導師?丨業內説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娛樂

上週末《這!就是街舞》第三季正式迴歸,王嘉爾、王一博、鍾漢良、張藝興組成的全新導師陣容,讓觀眾和選手們都增添了不少新鮮感。但巧合的是,在優酷另一檔養成類節目《少年之名》中,張藝興、王嘉爾同樣作為導師坐鎮,只是前者他們選拔的是專業舞者,後者選拔的是男團偶像。


王一博



“撞導師”在國內綜藝中並不少見。剛剛在年初加盟《我們的樂隊》的鄧紫棋,如今正在另一檔樂隊選拔節目《明日之子·樂團季》中擔任“教師”。而目前擔任《少年之名》導師的胡彥斌,“履歷”中也曾有《創造101》《創造營2019》的“任教”經驗。新京報粗略統計了2018-2020年選拔垂直類綜藝的導師陣容,王嘉爾、李榮浩、胡彥斌、張藝興等以平均一年兩檔,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輪值”導師人選;毛不易、王一博、鄧紫棋也後來居上。新京報走訪業內人士,揭秘流水的綜藝,鐵打的導師背後,是流量作祟,還是人才太少?



又專業又有話題的導師,太少


在外界看來,通常綜藝節目選擇導師,首先應參考其專業能力。例如《這!就是街舞》第三季的導師張藝興、王嘉爾、王一博均是唱跳男團出道,經過了多年專業訓練和舞台歷練。《中國有嘻哈》邀請吳亦凡擔任導師後曾一度引發熱議,但其在節目中對説唱專業術語、技巧的信手拈來,則回應了眾多質疑其能力的人。


吳亦凡



但對節目組而言,專業性並非唯一的考量標準,藝能感、流量同樣重要。博見傳媒吳聞博博士表示,自《奔跑吧兄弟》開啓全明星陣容以後,國內綜藝節目一直面臨明星匱乏的問題,特別是垂類導師,既要保證專業性,還要考慮綜藝表現力,還得有流量;甚至對於節目需求的排序而言,綜藝感要大於專業力。這樣的“全能”明星是非常少的。


最具典型性的是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先後爆紅之後,第三檔養成綜藝《以團之名》卻毫無水花,不少觀眾認為其敗在導師適配性上——任家萱、袁婭維、王霏霏、何展成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但欠缺選秀經驗、綜藝表現力,以至於節目“出圈”失敗。“所以一旦某些導師在某類節目中有了相對不錯的表現,其他節目自然會繼續使用。畢竟啓用‘新導師’的風險太大。”


業內人士小A則透露,商家在冠名時也會評估導師陣容是否“安全”。“導師重複和模式重複的原理是一樣的,有時也是為了規避風險。如果是之前擔任過同類型節目的導師,而且獲得不錯效果的,節目組會更放心,金主爸爸也會更有信心。”


王嘉爾

 

明星對能力自信程度不同


並非所有明星,都敢於做導師。劉德華在接受採訪時,就曾大方回應不敢當音樂節目導師。他坦言,一些導師能夠指出學員第幾個音節上有問題,能講這個和絃是什麼,但他完全聽不出來。圈中和劉德華一樣自謙的前輩,並不在少數;同樣也不排除年輕藝人對自身能力確實不太自信。小A透露,她所在的節目曾經在組導師盤子的時候,遇到被流量藝人拒絕的情況,“一些藝人就是認為,自己在專業能力上不太夠導師標準,也不足以讓選手信服。這裏面有的人是有能力但沒自信,有的確實是能力不足。”


而導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能力,同樣要深諳綜藝規律,這也令不少藝人望而卻步。例如張學友曾在多年前接受採訪時透露,做一個綜藝節目,可以兩年不用做事,但最終他還是推辭了,因為“有些話我真的講不出來,苛薄、尖鋭的話,講了我會難過。”陳奕迅則在擔任《中國新歌聲2》的導師之後,自曝導演組提示他為選手按鍵,以增加節目的戲劇性。而此後三年,他沒有再擔任類似節目的導師。


陳奕迅



“很多老牌藝人或者耿直一點的藝人,做導師可能會不適應。” 綜藝評論人李楠認為。一些選拔類節目為考慮到節目戲劇性,會為導師提前設計台本,或者希望導師能通過有爭議性的發言、爭搶選手,創造一些“綜藝效果”。例如此前就有粉絲反饋《舞者》在錄製時,工作人員不斷給朱正廷塞紙條和台本,並疑似讓他補錄“小姐姐你好美”等安排好的評語。“像前輩們可能就不太會做綜藝效果。還有一些不願被節目組安排的藝人,自然也是不太願意當導師的。”

 

類型綜藝中導師重複很難避免


《少年之名》播出後,曾有觀眾直言彷彿看到了《偶像練習生》(張藝興、王嘉爾、程瀟)+《創造101》(胡彥斌)+《這!就是街舞》(易烊千璽、韓宇)。《明日之子·樂團季》請到歐陽娜娜、朴樹,也難免讓人聯想到《樂隊的夏天》。如今,“輪值導師”似乎已成為繼“綜N代”和模式同質化之後,又一挑戰審美疲勞週期的綜藝現象。


鍾漢良



“至少在最近幾年還會是這樣。”吳聞博坦言,垂類的節目往往是依靠明星影響力,帶動外界對素人的關注,尤其在節目的初始階段非常重要。但是隨着節目的深入,明星的影響力會逐漸讓位於選手的關注度,所以對於垂類節目來説,明星重複並不會造成太大問題,更多隻是節目的引子。


張藝興



李楠則認為,垂直綜藝説到底仍是真人秀屬性,如果導師只選專業對口,雖然選擇餘地更大,但節目效果也會打折,淪為"青年歌手大獎賽"。而以養成類綜藝舉例,國內有資格擔任導師,且能帶動綜藝氛圍的男、女團成員,近兩年可選擇餘地並不多,“張藝興有專業能力,為《偶練》創造了‘balance’話題,也熟悉了選擇標準和綜藝效果,自然,同類節目就是會首選他。程瀟、胡彥斌、陳嘉樺都是同理。所以如果不解決綜藝路徑依賴的問題,輪值導師可能會一直存在。”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