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是公認的喜劇大師,在他逝世四十多年之後,這一地位依然巍峨不動,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誠然,以我們現代人的觀影趣味,卓別林當初的經典之作,無論是笑點還是對社會的深刻剖析,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社會環境,深刻改變了我們的思考習慣。
但無礙他的偉大,《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影片,雖然是黑白默片,但電影的內容依然能讓我坐下來,靜靜欣賞。
《摩登時代》
卓別林的巧妙在於,他能用表情和肢體動作,把內心深層次的意思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時,他的作品隱藏着一種悲天憫人的包容之心、苦中作樂的積極生活態度。
所以,我們承認了,卓別林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在於他作品中強烈的符合人性美的思想,而不是他純粹的表演技巧。
因為,表演技巧優秀者,巨星無數。現在的觀眾,有幾個人知道斯坦·勞萊?知道奧列佛·哈台?在1920-1950年間,他們兩個是最頂級的好萊塢喜劇演員,而且斯坦·勞萊還多次做過卓別林的替身。
在沒有看到電影《斯坦和奧利》之前,我對這兩個人一無所知,畢竟普通觀眾,大多數時候只知道廣為傳頌的老電影,老演員。
《斯坦和奧利》
顯然,雖然和卓別林同在默片的黃金時代,拍了100多部默片的斯坦和奧利這對搭檔,沒有一部作品能成為傳世經典。
電影《斯坦和奧利》作為傳記電影,是非常棒的作品,切入的角度頗有些不同,演員的表演更是默契的驚人。
電影對斯坦和奧利這對搭檔的輝煌時期一筆帶過,着重表現了他們過了巔峯期之後,感受到的世態炎涼以及壯心不已的精神。
1950年代,隨着電視機的普及,電影話劇等娛樂方式受到極大的衝擊,整體行業不景氣;斯坦和奧利已是花甲之年,身體毛病也不少,影響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斯坦
於是在英國巡演時,只能在小劇場串場,觀眾人數少得可憐;經紀人給他們安排住的地方類似如今的快捷酒店,搬不動行李,又沒有行李員,二人只能苦笑。
雖然如此,他們還是抱着一個再出發的電影夢,拍一部《羅賓漢》,而巡演,是他們打動製片人的方式。
電影濃墨重彩表現了他們兩個在低潮期,不屈不撓的精神。無論在多小的舞台,無論面對的是幾個觀眾,他們的表現一貫的用心,正因為如此,後期的巡演機會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影片也真實還原了他們搞笑的表演方式,從現代人的眼光看,其實是無趣的,但在當時,的確是滑稽的。相比卓別林的深刻,他們就顯得膚淺和只服務於當下了。這大概是他們久未人知的真相吧。
能打動我的,當然不是他們的喜劇表演,而是電影中描摹的他們身上的某些精神。
極高的職業素養。斯坦和奧利幾乎時刻都在排練,把表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斯坦更是一有空就改劇本,因為他本身也是一個編劇和導演。
永不放棄的態度。他們的夢想是再拍一部電影,因此,他們開始了不入流的英國巡演。一個有糖尿病,一個心臟病差點死掉。但從來沒有真的放棄,奧利被醫生警告,答應了妻子回美國享受生活,但食言繼續完成了巡演。
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斯坦和奧利之間,有過背叛,有過爭吵,但依然走到了一起。奧利卧牀,斯坦居然無法和其他人同台表演,即使那個演員也是最棒的,也是他的粉絲。奧利去世,斯坦從此再未登台。這樣的友誼小船,讓我們絕大多數人羨慕渴望吧。
也許,從成就上來説,斯坦和奧利遠遠不能和同時代的卓別林相比,但作為曾經笑傲好萊塢的喜劇明星,他們的閃光點同樣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