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Vogue》主編安娜•温圖爾剛剛站出來,主動承認雜誌缺少種族多樣性,沒有考慮到黑人種族,一定要改。
這廂已經全球熱播20年的《老友記》也被推到了缺乏種族多樣性的風口浪尖上。由於劇中的主角清一色,全都是白人,沒有黑人演員,所以也被帶上了缺乏種族多樣性的帽子。
該劇的主創編劇之一Marta Kauffman,最近在節目上主動落淚道歉,自我反省:當時確實缺乏種族多樣性的考慮,如果當時能知道到這些,我一定不會這麼寫劇本。這話聽着,透着一股心酸啊!
無獨有偶,還有多部影視作品因為政治不正確而遭到非議,紛紛被下架。
比如1939年上映的經典影片《亂世佳人》。
在這部影片中,曾經出演黑人女僕的黑人女演員Hattie McDaniel,正是因為在片中的精彩演出,成為首個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黑人演員。
這不是正説明了種族多樣性嗎?結果,卻被評論為把奴隸制的恐怖浪漫化了,下架!
難逃惡運的還有英國喜劇《小不列顛》,由於劇中有一場景,主要裝扮成黑人婦女形象,有詆譭黑人之嫌,也被BBC下架了!
還有Netflix上線的電影《相助》,這部影片本來就是描述60年代美國南方家庭幾位黑人女傭的生活狀態,揭示當時社會上普遍的種族歧視與不公現象,盡然也遭到到了抨擊。理由是過於美化白人形象,估計也難逃下架的命運!
美國最近這一系列的政治正確運動已經朝着挖祖墳的方向奔了,不少網友都在網上感嘆做過頭了,接下來是不是該燒書了呀?
歷史不應該被抹去,因為他真實存在。歷史應該成為明鏡,可以讓我們反思。不知道20年後的人們看到現在這段歷史,又會有怎樣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