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董新歌《Mijito》在6月12日凌晨正式發佈,有媒體稱上線不到8小時狂吸金500萬,有沒有500萬泊御不知道,但從預售情況簡單做個算術題,分賬前已經900多萬了。
實則是3元一首的新歌,大多數人竟然覺得不值。
很多人在深夜像守候“雙十一”一樣等待周董發佈時刻的到來,並在第一時間花錢購買了歌曲,但這種專屬感僅僅維持到一覺睡醒,天亮時分,僅僅過去幾個小時,幾千個抖音用户已經用《Mojito》作為背景音樂創作了短視頻,同時B站上的MV也已經有了幾百萬的播放量,這讓那些花了錢買歌的人無奈到懷疑人生。
1. 這3塊錢的意義在哪?
在這裏泊御要説,錯不在周董的《Mojito》,而在於整個音樂市場對傳統唱片時代的“依葫蘆畫瓢”。
相比十年前,音樂市場確實變好了,大家開始為互聯網音樂付費。《Mojito》作為新發單曲,如果回到傳統唱片年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首先是把歌曲製作成LP或者CD和磁帶,在將MV賣給電視台,同時出版DVD/錄像帶等音像製品。
以前擁有一張唱片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那是一張放在手裏很有“分量”的物件。
那個年代,電視和電台節目是一直流動的播出的,內容不是隨時隨地都有,想在電視上看到或者在廣播裏聽到自己喜歡歌手,要麼提前守候,要麼碰運氣。對於音樂消費者來説,買到一張唱片得到的體驗是電視台和電台完全無法比擬的。
一首歌的發行,會涉及到三個領域,並形成共同的勢能:
音樂產品體驗:
購買CD、磁帶或黑膠唱片,高品質完整音樂聆聽——用户需要擁有音響或隨身聽聆聽;
視覺營銷體驗
:電視台播放MV,電台欄目播放歌曲——用户需要擁有電視機和收音機;
音樂產品增值體驗
——購買錄像帶及DVD,MV和演唱會聲畫同時永久性擁有,以及獲得再改編創作素材——用户需要擁有錄像機及DVD機。
可以看出,在上一個時代,一個音樂消費者要想得到上述三種體驗,
需要4種以上的不同設備,產生兩次以上購買環節,要不停地買買買,並用不同的設備載體體驗音樂。
在今天,這一切只需要一個手機就全部搞定。雖然音樂體驗的終端的載體變成一個了,但音樂發行涉及的領域還和以前一樣,我們來看看《Mojito》這首歌對應的方式:
音樂產品體驗:
手機端QQ音樂平台花3元購買播放權,儘管app提供無損的FLAC格式下載,但對於大部分聽眾來説,他們只會用默認的MP3級音質聆聽;
視覺營銷體驗
:B站等視頻平台的高清MV,畫質遠高於當年的電視機,和以前一樣免費收看,但聆聽音質上和在QQ音樂上付費得到的默認音質差不多,並且可以隨點隨播,這種體驗又和音樂平台雷同;
音樂產品增值體驗
——短視頻平台提供已經備好的素材,隨時供用户創作使用,比原來買張DVD回來自己翻錄要方便很多,最重要是,為了要流量,短視頻的使用是免費的。
於是唱片公司和以前一樣,把這三個領域都分別賣了出去,但消費者的真正感受就無人顧及了,人們可以免費的隨時完整觀看這首歌的高清MV,又可以隨意用免費拿這首歌創作短視頻傳播,那為什麼要付費欣賞純音樂呢?三塊錢雖然不多,但沒人願意當韭菜。
思考題:電影是現在影院上映之後,再登錄各大視頻平台的,買電影票的觀眾在電影院得到的體驗和在家裏電視盒子上得到的體驗天壤之別,音樂能從電影市場上借鑑到什麼呢?
泊御認為:問題的解決要靠手機音樂APP端,這些APP的大佬們和唱片公司要深度思考一下,是不是有新的產品體驗模式,來拉開的體驗差距,也許是把更好的體驗給到音樂平台的付費用户;也許是把更差的體驗授權給不單獨靠音樂存活的平台。
這種差距不是自家平台付費與非付費之間的對比,而是自家付費和全網白嫖用户的對比。
因為,互聯網時代,幹掉自己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別人的隔行取利。
之所以説視頻網站和短視頻平台不是問題所在,因為他們不是專門為音樂存在的。
市場運作只是助推力,關鍵還看作品本身,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Mojito》的詞曲和製作。
旋律往後否有不一樣的發展
隨便哼哼就算是自己在作曲的現象,已經在這個行業深流毒深遠。
3. 屬於千禧年審美的黃俊郎詞作
可能是因為黃俊郎擅長在歌詞中描述有畫面感的場景細節,周董請他創作了《Mojito》的歌詞。黃俊郎是周董御用作詞方文山的得意弟子。
很多不會寫詞的音樂人,都夢想自己有一天像周杰倫一樣,遇到自己的方文山,可見周方二人是華語樂壇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的詞曲CP,後來方文山將黃俊郎引薦給周杰倫,2003年黃俊郎為周杰倫的歌曲《以父之名》作詞,開始出現在大眾視野。
儘管黃俊郎的歌詞充滿了畫面感,也善於在歌詞中得出主題結論,但有一個元素,泊御一直沒能在黃俊郎的歌詞中看到——
“慾望”。
在英語中歌詞有“詩和情感的抒發”的含義,慾望是歌詞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好的作詞與曲的配合是均衡的 ,歌詞要有一個明確的訴説者來表達:
1. 什麼角色在唱這首歌
2. 歌詞中的被傾訴者是誰
3. 主題的慾望和動機
4. 最終得出的結論
最後再配上歌曲的旋律,就是一首完整的作品了。
這些元素之間的比重有點類似於菜品種的五味調和,酸甜苦辣鹹,要麼1-2種出彩,其他輔助,要麼幾種味道均衡,在泊御看來缺失味道的菜品和缺少元素的歌曲同樣平淡。
舉個例子:
2006年周杰倫《依然范特西》專輯第一首
《夜的第七章》
,由周杰倫譜曲、黃俊郎寫詞,以懸疑的筆調講述的偵探故事。
1983年小巷 12月晴朗
夜的第七章
打字機繼續推向
接近事實的那下一行
石楠煙斗的霧 飄向枯萎的樹
沉默的對我哭訴
貝克街旁的圓形廣場
盔甲騎士臂上
鳶尾花的徽章 微亮
無人馬車聲響 深夜的拜訪
邪惡在維多利亞的月光下
血色的開場
消失的手槍 焦黑的手杖
融化的蠟像
誰不在場 珠寶箱上
符號的假象
矛盾通往 他堆砌的死巷
證據被完美埋葬
那嘲弄蘇格蘭警場 的嘴角上揚
以上整個主歌部分都在講述,在1983年,發生了一件事,介紹這件事的各種細節,以及主人公“我”是一個偵探,整個主歌都在講“我”遇到了什麼,但沒表達“我”目的或慾望是什麼,明着沒説,暗着也讓人看不出來,再看副歌部分:
如果邪惡 是華麗殘酷的樂章
它的終場 我會 親手寫上
晨曦的光 風乾最後一行憂傷
黑色的墨 染上安詳
這是一段文字很華麗的故事小結,而且很文藝性,很含蓄,沒明説,用文字間的畫面感帶給人一種意境,屬於極簡主義的表達方式,泊御認為這是很王家衞式的,配上旋律真的很美。
有趣的是在《夜的第七章》中有一句:“動機也只有一種名字那叫做慾望”,把慾望兩個字寫在了紙面上,但卻沒有寫進歌講述的故事中。
但無論是福爾摩斯還是大偵探波洛,最吸引我們的是最後真兇出現並説出自己的作案動機。
黃俊郎的這個特點在《Mojito》中也有體現——簡單概括為對於哈瓦那的風光的細節描述和對自己擁有幸福愛情的肯定。很多人評論説這首歌不知為何索然無味,在泊御看來,就是因為這首歌沒有了
慾望的表達
,這就牽扯到故事的講述方式了,
一個好歌者就是一個好的遊吟詩人,一首好歌就是一個好故事。
這首歌偏偏背離了觸及人內心深處靈魂的法門——
悲劇。
周董真的太幸福了,我們羨慕卻無法感動。
偉大的故事都是悲劇,即使是喜劇,其內核也都是悲劇。因為我們熱衷於看到主人公的求索,而不是他在一開篇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所以,能感動我們的,大都是苦情歌。
李宗盛的
《寂寞難耐》
説的是一個即將三十歲男人內心的空虛,對挽留時光和愛情的慾望;
陳奕迅的
《好久不見》
表達對舊情人的思念,和想再次見到她的慾望;
黃家駒的
《海闊天空》
表達一種與現實的鬥爭和理想主義的慾望。
優秀的歌曲都有慾望。
《天黑黑》
可能沒有具體的慾望,只有結論的抒發和對童年時外婆的追憶,但旋律太出彩了,所以可以讓人忽略慾望而傳唱。
黃俊郎的《以父之名》和《夜的第七章》在慾望不明的情況下,因周董創作的旋律足夠好聽,加上辭藻的華麗,也就成為了上乘之作。
但是,《Mojito》的歌詞從頭到尾在彰顯歌者和自己的愛人是多麼的幸福,哈瓦那風光是多麼的美好,這如同一張張冰冷的PPT幻燈片,美麗但不動人。
我們要的,不是被別人的幸福温暖,而是從別人苦苦的追求中,看到自己鍥而不捨的樣子。
在唱片年代,一整張專輯不會是首首經典的,通常由1-3首A級主打歌、3-5首B級歌,和有湊數性質的C級歌構成。就拿周杰倫最經典的第一張專輯《范特西》來舉例:
A級主打歌《愛在西元前》《簡單愛》《安靜》;
B級歌《雙節棍》《忍者》《上海一九四三》《威廉古堡》;
C級《爸我回來了》《開不了口》《對不起》
如果你不是特別粉周董的人,C級組裏的歌應該都想不起來怎麼唱了,這個分級是泊御主觀分出來的,事實上如果大家整張《范特西》都聽一遍,我相信能得出和我類似的結論,歌曲之間明顯分三六九等。
綜合來看,《Mojito》的品質,更接近一張專輯中的B級歌曲。在今天的單曲時代,一個音樂人的每一首新歌,都會單獨設計封面,因此大家都給予它主打歌般的期望值,因此,對歌曲品質期望過高,失望就在所難免了。
4. 不僅僅是期待感,聽眾的審美也在悄悄被改變
《Mojito》的拉丁式編曲,放在2000-2010這十年間是非常新潮和酷炫的,那時只有一小撮人,通過打口碟和盜版的方式,吸收全世界多元化音樂養分,而大部分人即使想聽好的音樂,也沒有門路實現願望。
中國人第一次廣泛知道拉丁音樂是因為1998年的法國世界盃,瑞奇·馬丁的一曲《生命之杯》讓國人領略到拉丁音樂熱辣的魅力與風采。
2000年陶喆從美國帶來了在那風行幾十年的R&B;,緊接着,周杰倫結合嘻哈、R&B;和新古典的曲風,為華語樂壇注入一股清流。當時大家聽周董的感受是,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音樂,真潮,真酷!
今天不同了,隨便在線音樂平台就能清晰的找到各種“傳統的現代音樂風格”,這句話有點拗口,傳統的現代音樂風格泛指:流行、重金屬,英式搖滾、舞曲、嘻哈、雷鬼、鄉村、藍調、爵士樂等。甚至在平台的歌單中,更細的劃分也很常見。比如:J-Pop、Neo-Soul、Djent、蒸汽波、數字核等。
現在的聽眾不是那些只能簡單區分流行、民謠、搖滾和迪斯科的人了,他們有自己明確喜歡的音樂風格。
在這些年聽過見過之後,一首帶有表面拉丁味道的華語歌,早已無法用“新鮮”來滿足聽眾的胃口。
類似Blue Note這樣的世界連鎖爵士樂劇院,每年要接待數以百計的頂級音樂家來華演出。
同時內地開始湧現出越來越多優秀的音樂人,他們深度垂直於自己的領域。
5. 音樂製作幕後,也悄然在不變中鉅變
隨着電腦音樂製作的普及,做音樂的成本快速降低,讓新的音樂人脱離唱片公司的束縛不斷湧出。同時在歌曲的混音製作上,近些年的變化也在潛移默化影響着聽眾的耳朵。傳統音樂的製作方式是在大型調音台上完成的,通過調音台混合幾十路音樂到一起,即使到了數字音樂時代,傳統混音師和製作人也是在電腦上模擬這樣的工作環境進行歌曲的後期,這樣出來的歌曲最大的特點是:聲音
暖、髒、寬、肥大、靠後。
隨着製作人和混音師的逐漸年輕化,他們沒有從調音台年代成長過來的經歷,腦海中甚至沒有以前硬件設備的連接概念,他們單純用電腦軟件直接進行後期製作,甚至很多軟件中的連接方式,是在傳統時代完全無法物理實現的。所以新一代製作的歌曲,聲音越來越
涼、越乾淨、越幹、越靠前。
這些年,我們的聽覺被悄悄的改變着,當我們回首聽聽以前的老歌,儘管覺得好聽,但已經不再適應那種陳舊的年代製作感,就像我們如今已經喜歡了數字電影,明知道膠片有很好的質感,但真正回去看膠片電影,往往難以適應。
《mojito》在混音製作上還是偏向於過去的審美特點:聲音暖、髒、寬、肥大、靠後。
這和製作人本人的審美有關
,這首歌並沒有署名製作人,按照慣例,那就是周董自己了吧,可能這首歌就是一個70後音樂人能給我們的最大誠意了。
總結: 一首歌的背後,一個時代的落幕
近十年,我們一直沒能看到台灣流行音樂的明顯進步,從70年代台灣新民歌運動興起到一代音樂教父李宗盛、羅大佑在華語樂壇各領風騷,這些年台灣流行音樂一直深深地影響着大陸的每一個音樂人,但是在2020年,還在用20年前的方式,套路化生產音樂,是行不通的,更開放的音樂市場和世界音樂的零時差體驗早已喂刁了我們的胃口。
這會不禁讓泊御想起當年的TVB劇集和台灣綜藝節目,後來逐漸被內地影視行業崛起所替代。在80-00年代將近30年,TVB是唯一可以和日劇韓劇相抗衡的電視劇生產機構,影響力波及整個東南亞,但由於後來各方面過於套路化的生產,如今幾乎無人問津,台灣綜藝節目同樣如出一轍。
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音樂人,正在逐漸在佔據整個音樂市場,他們是數字音樂時代與多元化音樂世界的原住民,而他們在悄悄改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