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卻令人心生嚮往,這就是潮!

HuanXin之旅的上海之行,我是帶着問號離開。在因天氣原因而不斷晚點的飛機上,我在不斷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些問題在這三天中被換成不同的方式被不斷的提起,我們在學習創新,就會被不斷的看見激起興奮,又會被不斷的衝突產生懷疑。我們的心會產生嚮往,我們的大腦會反射拒絕,過往的經驗越根深蒂固,就越對創新小心翼翼。

曾經求生的慾望讓我們勇於打破自己,現在仍是求生的本能讓我們在身邊層層設防。面對誘惑,沒人知道自己的結局會是弄潮兒還是韭菜,也許區別不過是先後而已。

看不懂卻令人心生嚮往,這就是潮!

我是直到看到騰訊視頻的一檔有關潮牌的綜藝《潮玩人類在哪裏》,才忽然心有感應,接近找到了那個答案。這是我看到的最無法定義的一個節目,選擇的標準極富爭議,導師未必比學員高級,被淘汰的未必比晉級的差,過往的光環並不能代表當下的高低,學院派可能只是來講故事的,而野生的可能有更令人驚豔的意外。這個節目選人有四個參考維度:

創新度、好看度、主題性和共鳴度

。其實評價標準依然主觀,最重要的我以為是共鳴,

你的創造能感召更多的人,你所創造的潮流就會激起更大的浪花

昨天晚上我還在考慮另外一個問題:

到底該擁抱流量?還是堅持優質創作?

迎合熱點、製造獵奇的標題黨顯然更容易獲得流量,但能帶來的負面也是顯而易見,你掀起的風浪若是無法駕馭就是洪水猛獸,隨時可能把自己都吞噬。曲高和寡的創作帶來的直接問題是生存問題,你的東西若只能被少數人看到,無法形成市場,那麼也是活不長的。

你可能不需要迎合大多數人,但依然需要有足夠大的基數,流量的意義在於:水大才能魚大。

所有成功的爆款其實是有相同的規律:

足夠大的市場+流量引爆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成功在於女團市場的成熟加一羣話題女王的破圈,《三十而已》的熱播不過恰好承繼了這樣的熱潮和社會問題的樣本化,《潮玩人類在哪裏》若能和《樂隊的夏天》一樣成為爆款,應該也離不開吳亦凡這樣的流量明星的導流而國潮市場的漸成氣候。

上海的HuanXin之旅教給我一個商業本質:

沒錯,這就是潮!創新者就該是弄潮兒,“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41 字。

轉載請註明: 看不懂卻令人心生嚮往,這就是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