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變革 美劇“覺醒”?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今年艾美獎將會反映社會意識時刻嗎?”雖然距離公佈提名還有一個多月,但是以《好萊塢報道者》為代表的美國娛樂媒體已開始預測和分析今年的美劇格局。鑑於受疫情影響,作為美國電視領域最高榮譽的艾美獎今年在頒獎方式、日期方面都有所調整。美國《綜藝》15日報道稱,原定於9月12日、13日頒發的艾美獎日間節目和藝術類獎項將改為線上頒獎,而最為重要的黃金時段獎項目前尚未確定9月20日的頒獎時間是否改期,不過提名發佈日期已推遲至7月28日。對於廣大劇迷而言,比頒獎時間和舉辦形式更重要的,則是社會意識題材已然成為今年艾美獎新寵,網飛、HBO和其他流媒體以及傳統頻道“蹭熱點”式的博弈是否預示着今後美劇的發展方向?
從弗洛伊德之死“汲取靈感”
首先,因疫情緣故,今年觀眾們被宅在家中,追劇和看新聞變成日常娛樂活動,再加上近來關於種族主義和社會變革的大量報道成為美國社會焦點,相關節目內容獲得頗高收視率。其次,往年艾美獎名單中總會有一些播出多季的老牌熱門劇——如《權力的遊戲》《摩登家庭》會再次上榜,但今年則以新劇居多,這給艾美獎提名預測帶來不確定性,一些往年不被重視的冷門劇趁機有了翻身可能。具體從題材和內容來看,弗洛伊德之死事件讓美國影視製作者“汲取靈感”,創作關於種族、貧富、性別不公等相關內容的作品。以今年熱門劇為例,FX出品的《姿態》講述上世紀80年代性少數者在紐約的生活,去年播出的第二季更深入地反映上世紀90年代艾滋病對美國社會的衝擊,尤其是黑人和拉丁裔在缺乏醫療條件下的痛苦處境。聚焦於同類人羣和相似時代背景的劇集,還有HBO出品的《墮落街傳奇》第三季,展現曾經繁盛的美國色情產業在艾滋病、暴力和毒品等多重衝擊下行將落幕。而異軍突起的流媒體平台“蘋果 ”,則憑藉詹妮弗·安妮斯頓、瑞茜·威瑟斯彭和史蒂夫·卡瑞爾等好萊塢明星主演的《早間新聞》,一炮打響對媒體行業的無情揭露,展現職場光鮮背後的蠅營狗苟。
影射社會問題和“喪文化”
在喜劇類劇集方面,以往那些温情的家庭生活喜劇或許不再受歡迎,艾美獎評委更傾向於更尖刻的諷刺類喜劇和“喪文化”調侃,一如HBO的《副總統》和網飛的《倫敦生活》。在競爭最激烈的限定/迷你劇類別上,艾美獎只能在兩部優秀的社會意識題材中選擇——HBO的超英劇《守望者》和Hulu的《美國夫人》。前者用暗黑基調虛構了一個種族問題激化、司法軟弱、正義模糊的末日時代,可以説是美國當下社會現狀的“悲觀版”;後者則重現上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思潮,凱特·布蘭切特飾演的反女權主義主婦如何讓平權法案流產,以及反思美國女性在爭取自身平等和獨立道路上遭遇的挫折。
涉警和科幻劇“沒落”
“今年艾美獎註定會出現大量展現社會意識題材的佳作”,《好萊塢報道者》分析,“這些有力的獎項競爭者,恰好能反映當下電視媒體所能提供的最好價值。”相比之下,因為警察在此次弗洛伊德事件中“扮演”令美國人厭惡甚至憎恨的角色,或將拖累刑偵題材劇集在艾美獎上的前景。美國Goldderby網站分析稱,“雖然涉警劇集依然流行,但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種經典警匪劇如今在艾美獎上出現的次數不多了。或許,如今的執法類節目應更關注少數羣體在制度中遭遇的不公,才能引發觀眾共鳴吧。”
至於那些不青睞社會意識濃重題材、而是想要在熒屏上逃避現實的觀眾,今年大概只有科幻劇《曼達洛人》等為數不多的選擇,然而這類劇集恐怕很難出現在艾美獎評委們的名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