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檔的內地院線市場之上,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憑藉自身的穩定質量,以及一羣“不成器對手”的襯托,成為了檔期口碑黑馬,票房成績也是一路高漲。
隨着《懸崖之上》的院線熱映,上映於2009年的《風聲》,也開始走入觀眾們的視野。
《英雄虎膽》、《羊城暗哨》、《野火春風斗古城》、《保密局的槍聲》、《冰山上的來客》等作品,都是一代人的電影回憶。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隨着電視機的普及,諜戰劇成為了電視熒屏中的“暢銷作品”。而電影銀幕上的諜戰片,也逐漸走向了沒落。
2005年,柳雲龍將麥家的同名小説《暗算》,推上了電視劇熒幕。
這部《暗算》引領了一股“新派諜戰劇”熱潮,同時也讓
早年的陳國富,在台灣電影市場之上,執導了不少經典的作品,比如:《雙瞳》、《愛情靈藥》等。
2003年之後,陳國富選擇北上,來到內地影壇發展。北上之後,陳國富雖然也參與了不少電影作品的製作,但多數都是擔任“製片人”的職務,鮮以“導演”身份,執導電影作品。
2005年,《暗算》的熱播,讓陳國富對“諜戰題材”產生了興起。於是,他找到了《暗算》的原著作者麥家,並從麥家手中拿到了另一部諜戰小説的拍攝版權。
這部小説就是《風聲》。
陳國富對《風聲》的原著小説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最終完成了電影《風聲》的劇本創作。
為了保證影片的質量,陳國富還邀請了內地導演高羣書,與自己一同執導這部《風聲》。
畢竟,高羣書導演在“諜戰作品”的拍攝方面,也頗有經驗。2007年,由高羣書執導的諜戰劇《保密局的槍聲》,開播後就獲得了不錯的評價。
在陳、高二人的通力合作之下,《風聲》以出色的品質,征服了不少觀眾。可是,這部作品並沒有在華語大銀幕上,引發“諜戰片”的創作熱浪。
《風聲》之後,“諜戰”題材在華語大銀幕上再度歸於沉寂。直到今年五一檔《懸崖之上》上映,“諜戰電影”才再度於華語大銀幕上綻放新的光芒。
一個是“暴風雪山莊”模式的懸疑推理、尋找內鬼,一個是“麥格芬”手法的生死營救。在劇情內容上,《風聲》與《懸崖之上》並沒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兩部電影在
在《懸崖之上》裏,倪大紅飾演的大反派,有一句經典的台詞“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而《風聲》裏,王志文飾演的反派,也説過一模一樣的話。
在《風聲》裏,黃曉明飾演的“武田”,在雪夜包圍了“百草堂”,策劃了一場“雪夜追捕”的行動。
而《懸崖之上》的整個故事,都是在雪景之下拍攝、完成。
在故事的表現上,
而《風聲》、《懸疑之上》兩個故事中,同樣也都有一個倒黴的“背鍋俠”。
在《懸崖之上》裏,“背鍋”的是一直捱揍的“老金”。而在《風聲》裏,“背鍋”的是一直捱罵的“老王”。
這些相似的設計,總是不禁讓人將《風聲》、《懸崖之上》聯繫在一起,並對兩部作品的質量,進行一番高下對比。
其實,就娛樂性而言,《懸崖之上》的表現,顯然更為豐富一些。
在這部片子裏,張藝謀融入了不少追逐、打鬥的戲碼,這些動作場景的融入,也刺激了不少觀眾的視覺神經。
但是,要論及電影
《懸崖之上》一開始的懸疑氛圍確實不錯,但是故事越往後,這種氛圍感也變得越弱。
而反觀《風聲》,從一開始發現“老鬼”可能隱藏在司令部,到後來通過“假消息”確定5位嫌疑人,再到對5位嫌疑人的逐一排查。
故事的懸疑感,可謂是層層遞進。
就連片中的龍套角色,也都是倪大紅、段奕宏、吳剛這樣的實力派出演。
這樣的設計之下,人物羣像刻畫出彩,也成為了一種必然。
而反觀《懸崖之上》,雖然片子也集結了不少老戲骨、實力派,但也有新人演員加入。演員陣容演技水準的不統一,也影響了影片在“羣像刻畫”方面的表現。
而講述完了前面的懸疑、推理故事之後,電影也不忘迴歸於“諜戰”的主題,對特工們心中的“信仰”,進行闡述、表達。
但是《懸崖之上》在故事方面的表現,就差了不少意思。雖然片中不少演員的表演都十分出色,但電影的故事設計,卻並沒有太大亮點。
説實話,筆者認為,這部《懸崖之上》在張藝謀的電影創作生涯中,真的只是一部水準一般的作品。
該片上映後之所以有這麼好的口碑,可能就是因為在“五一檔”遇到了一羣“不成器的對手”。
如今,這部《懸崖之上》於某瓣上的評分穩定在了7.7分,比張導之前的《英雄》還高出了0.2分。
筆者個人認為,這部《懸崖之上》無論是娛樂性、還是故事性,都遠不及張藝謀導演之前拍攝的《英雄》。
而在華語諜戰大銀幕上,張涵予、周迅主演的《風聲》,依舊是華語諜戰片的巔峯,《懸崖之上》還沒有達到超越《風聲》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