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洪邁寫出了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當時得到了人們的贊同。現
代的人都不以為然。
今天咱們專説這第一喜,‘’久旱逢甘雨‘’,有人喜有人憂。有人盼雨雨不至,有人煩雨路難行。
我退休開荒種點小地。今年種了玉米、花生等。誰知種上後多日沒有雨,禾苗乾旱盼雨,種地人望天盼雨。如能夠下一場透雨該有多好!
今天,天氣預報瓦房店地區有雷震雨,我們這些種地的朋友,一大早就起來望天。上地裏栽苗,等待着甘雨的降臨。
天空佈滿了烏雲,‘’轟隆隆‘’響起了雷聲,可就是‘’乾打雷不下雨‘’。人人心裏那個急啊!有些人已等不及了,趕緊到遠處拉水澆地,也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叮鈴鈴‘’,我的手機響了。住在瓦房店的外甥女打來了電話:‘’瓦房店正下大雨,電閃雷鳴,無法出行。今天就不能到你家去拜望了‘’。她明顯在厭煩着下雨。
昨天,她打電話告訴我今天來,由於今天下雨難以出行。她心裏確實厭煩。她們住在城市裏,靠經商掙錢,自然不希望下雨,‘’甘雨‘’在城裏人眼中根本就成不了喜事,而對於種地的農人來説,那確實是一大喜事。
現在我種了點地,就有了切身的感受。不下雨,禾苗就乾死了,種子、肥料、功夫就全丟了。
古代,人民以農業為主,‘’靠天吃飯 ‘’,‘’久旱逢甘雨‘’確實是國民尤其是農民的一大喜事,因為有‘’甘雨‘’,才能解除旱情,才能有好的收成。
時代不同,人的居住環境不同,人的謀生方式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會有所不同。
新好代,高科技,我們可以人工降雨,以解除旱情。城裏人和農村人對‘’甘雨‘’的看法不同,農業和其他行業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這是常理。這足以説明,事物總是相對,沒有絕對。
‘’久旱逢甘雨‘’是這樣,其他‘’三喜‘’也會是這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