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銓: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作者導演
電影看的越多,就越能感受到某些導演的淺薄,也越能體會到某些導演的偉大。
一句話,就是能夠歸納總結了,能夠認識到電影史上那些偉大導演的偉大之處了。
我心中有三個導演的歷史地位是無人替代。
對他們。
高山仰止。
只有高山仰止。
一個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胖子——英國導演希區柯克;另一個就是導演中的導演,大師中大師——日本導演黑澤明。
還有一個就是一代電影大師胡金銓。
這三個人都是大製片廠時代中的佼佼者,在世界電影藝術還未成型的時刻,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向世人定義了什麼是電影。
他們開宗立派,開花散葉,為世界電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將自己的名字永遠定格在光影的時空。
希區柯克,以懸疑驚悚片聞名於世,也一手開創了精神分裂片,一手又影響了007等後世特工電影的發展,而且大大提高了電影技術。
黑澤明,天才中的天才,大大擴展了電影的邊界,幾乎什麼題材的電影都能駕馭,影響了後世中數不清的大導演。
胡金銓,開創了新派武俠電影,第一次把中國電影帶上了國際舞台,是中國電影史第一位成熟的作者導演。
胡金銓在世界電影史上,雖然不如希區柯克和黑澤明那樣如雷貫耳,但是我們不能只看世界,有時候也要看自己的本民族的東西。
中國電影,最獨特的就是武俠電影,中國唯一原創的電影類型,就是胡金銓一手將武俠電影提到了藝術的範疇。
又通過武俠電影,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把中國人正義戰勝邪惡的樸素價值觀充分表達。
從這一點上來講,他之於中國電影,就好像希區柯克之於好萊塢電影,黑澤明之於日本電影。
胡導演和希區柯克,以及黑澤明一樣,都是從製片廠裏一步一步地幹了起來,沒有任何取巧的捷徑,幹着幹着自然成為電影大師。
胡金銓導演是北京人,49年之後隻身前往香港,剛來的時候還比較落魄,但是畢竟是從北京來的,又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最終還是有機會走入香港的電影圈。
他得到了國漫祖師爺萬氏兄弟的賞識,在電影公司得到了一份做美工的工作,後來因為長得帥,就開始做演員,一演就演了100多部。
按説換做別人,肯定就是一輩子做演員了,胡導演卻又開始寫起了劇本,又做了副導演。
熬了幾年之後,他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大地兒女》,結果票房不太理想,老闆説要不試試動作片,這就有了胡導演的第一部武俠片《大醉俠》。
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口碑和票房上都還不錯。
到了胡導演的第三部電影《龍門客棧》,他就打破了香港自開埠以來的賣座記錄。
然後他的《俠女》就拿下來戛納電影節的技術大獎,把中國電影第一次帶到了西方主流世界。
胡金銓的武俠電影自成一派,有自己獨特的美學,他出生在北京,從小就在家裏的戲園子長大,對中國的傳統戲劇耳熟能詳。
所以他的電影,無論是劇作結構還是外在的形式,都透露着一種傳統的戲劇美學。
最典型的就是用戲劇配樂來介紹人物的出場,以及用密集的鼓點來表現人物打鬥時的激烈,這一點李安在《卧虎藏龍》裏也用到過。
還有他電影的故事,一般多有嚴肅的歷史背景,並且因為個人喜歡研究明史,尤以明代為最。
中國傳統戲劇的故事,劇情一般比較簡單,多是忠臣良將和邪惡勢力的二元對立。
胡金銓完全採用了這種劇作手法,但是他的高明之處就是用電影的語言,在故事的細節上填充。
這就是涉及到了空間的轉換,把故事從戲台搬上大銀幕,故事裏的客棧等空間就顯得饒有趣味。
胡金銓電影中還有一種空間美學,那就是人在畫中走,讓人物在大自然中盪漾,以求達到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在電影技術上,胡金銓同樣有創新,最典型的就是《俠女》中竹林大戰時的跳躍快速剪輯。
同希區柯克的《驚魂記》中浴室謀殺一段有異曲同工之妙。
胡金銓武俠電影在後期也有所轉變,在《山中傳奇》和《空山靈雨》中他已經開始追求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意境美。
我認為他做到了。
他用武俠電影碰到了藝術的邊緣,把寫實武俠變成了寫意武俠,並且這種意境是詩意浪漫,是佛法禪宗。
不是李安可以比擬。
胡金銓導演是在為我民族寫史,為我民族塑造人格,透露着家國情懷,也透露着文人浪漫。
他去世的早。
在大陸沒有留下多少遺蹟,我覺得大陸的學術界好像不太重視他的作品,至少官方從來沒有向後浪推薦過。
不過,沒有關係,藝術自有傳承。
好的東西就是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