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對於寶玉未來的妻子,作為大嫂的李紈是如何看待的呢?她是支持寶釵,還是傾向黛玉?換句話説,她更支持金玉良緣,還是更看好木石前盟?
有人認為李紈是中意薛寶釵的,也有人認為,李紈認可的是心無城府的林黛玉。那他們各自的依據是什麼呢?
1、認為李紈支持薛寶釵的依據是這樣的
依據是《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因寶釵寫的是:“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根據這首詩,李紈聯想到了自己,寶釵的詩就是她目前生活的真實寫照。因此她非常讚賞並認同。覺得自己與寶釵是“一路人,可以惺惺相惜,彼此默契。畢竟,人都是喜歡與自己性情相似的人。
因此,儘管大家公認黛玉的詩“更好”,還是被李紈駁回了,她堅持認為寶釵的詩更“含蓄渾厚”。
在這次比賽中,李紈顯然是偏向寶釵的。所以,有很多人就認為:李紈內心認可的“寶二奶奶,就是寶釵”。
但是,僅憑一首詩,就判定寶釵符合了李紈心中“寶二奶奶”的標準,這也未免太牽強了。
寶釵此次寫詩,只是恰好道出了李紈的心聲而已,卻並不意味着這與“金玉良緣”有何關聯。李紈不會這麼膚淺,“一言相合”便交付真心。
恰恰相反,從利弊角度權衡,李紈是不會接受寶釵這樣的女人做妯娌的。李紈非常聰明,且城府極深,她深知寶釵是個厲害的角色,只是收斂鋒芒、韜光養晦罷了。
而且,自從她們一起代理家政後,李紈就逐漸瞭解了寶釵的為人:口是心非,擅長居功,偷樑換柱;暗坑探春。
李紈已經看清了寶釵的“真面目”。所以在,查抄大觀園後,探春直接對寶釵下逐客令,李紈和尤氏卻是相視而笑的。這説明,大家心照不宣:“寶釵早該搬出去了!”
有句話叫:“厲害之人不可親、利劍之下不可近”,薛寶釵表面上“一問搖頭三不知,實是尖牙利爪狠辣人”。鳳姐早就看出來了,而那曾與寶釵一起“共過事”的李紈又怎會看不出?最主要的是:寶釵是王夫人的心腹——是王家的人。
李紈內心裏最憎恨的就是王夫人,表面形同陌路,實則水火不容。而寶釵進府後,那王夫人更是如虎添翼了。賈母死後,這榮國府就會成為王家的天,那還有李紈的好果子吃嗎?
李紈怎麼會甘願“引狼入室、自掘墳墓?”
2、李紈認可林黛玉?
也有人認為李紈會認可林黛玉,畢竟,李紈與王夫人不睦,而王夫人又極其看不慣黛玉,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即是朋友。”更何況,黛玉心無城府,待人真誠,不善算計,所以,李紈一定會支持黛玉了的。
而且,李紈還曾對黛玉説過:“恨得我呀,只求你明兒得個刻薄厲害的婆婆,再得個千刁萬刁的小姑子……”這説的不就是王夫人與探春麼?似乎在李紈的內心深處,已經把黛玉視作“弟媳婦了”?
其實也不然,李紈最討厭眼高過頂、目下無塵的人。比如仙氣飄飄的妙玉,在李紈眼裏就是一個裝腔作勢,矯情孤僻,令人極其討厭的人。而黛玉的性格卻最接近妙玉。所以,李紈也不會喜歡黛玉這樣的人。
黛玉不接地氣,沒有親和力,而且敏感多疑,動不動耍小性子不理人,倘若日後與黛玉這樣的妯娌相處,會很“勞心的”。
那麼,説來説去,李紈究竟中意誰?她內心裏最理想的妯娌會是誰?其實,李紈的嬸子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羶”一章中,就曾提到了在李紈眼中最般配的“金童玉女”。這就是大家在雪天作詩烤鹿肉吃的那個橋段。原文寫道:
正説着,只見李嬸也走來看熱鬧,因問李紈道:“怎麼一個帶玉的哥兒和那一個掛金麒麟的姐兒,那樣乾淨清秀,又不少吃的,他兩個在那裏商議着要吃生肉呢,説的有來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
李嬸是李紈的孃家嬸子,也是個寡婦,帶了兩個女兒來探望李紈,被賈母執意挽留住下來,與李紈作伴。而且,李嬸的女兒,也參與到詩社當中,成為其中一員。
李嬸在榮國府裏住着,怎麼可能不認識寶玉與史湘雲?為何卻故意説成:“一個帶玉的哥兒和那一個掛金麒麟的姐兒?”潛台詞不就是:“金童玉女”嗎?
尤其是還追加上一句:“商量的有來有去的”就算吃“生肉”都能商量到“一塊兒去”——這分明是“志同道合、天生的一對兒呀!”
李嬸是個十分知趣,並且懂得分寸深淺的人,説話行事,斷不會做出一些令侄女李紈反感不快的事來。李嬸今日的“發聲”,與其説是“發表自己的看法”,倒不如説是為李紈“代言”了。
何況,倘若史湘雲嫁給寶玉,對於李紈來説,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史湘雲不是當家的料,跟寶玉結婚後,鳳姐務必要回自己公婆那邊去。而當家的大權很可能就會順勢落在她這個長媳手裏。
史湘雲大大咧咧不拘小節,比較容易相處,她既不是王夫人的心腹孃家人,本身亦不是個腹黑刁鑽的人。過門之後,亦不會與李紈勾心鬥角、搶班奪權。所以説,從權衡利弊的角度分析:李紈最中意的弟妹應該是史湘雲,而非寶釵和黛玉。
當然了,深諳世道的李紈是不會表露自己心聲的。她只會順勢而為,安分從時。這不過是她私心裏希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