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0天造出一個專業劇場,脱口秀如何接壤海派文化?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娛樂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屬於這座城市的精彩才剛開始。一餐飯畢,小年輕們閒適從容地拿着票根排隊看脱口秀。上週末,內嵌於上海廣場的“喜劇集市”開市演出,吸引了一票年輕粉絲前去打卡。

是的,在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屬於脱口秀的文化土壤正悄然滋養。不知何時起,流行於90後、00後間的全新社交方式不再是唱K,而是一起去看一場脱口秀。

特別是,隨着一批商業形態轉型升級,上海正騰挪產出更多“演藝新空間”。一座商場、一個户外公園,抑或是一艘遊船,都可承載多元演藝載體,由此真正將“藝術”二字嵌入點滴日常。

脱口秀表演場地,怎樣才擔得起“專業”

脱口秀演員史炎入行近9年。他親眼見證着脱口秀文化從萌芽到興起。在他看來,脱口秀的“走紅”正得益於內容消費的興起。“一場脱口秀,就是一次內容輸出、觀點表達,”他認為,脱口秀表演內容可開啓新一輪社交話題,讓這一表演形式真正附帶社交屬性。

長期以來,脱口秀演員所困擾的是——很難有一個專業的表演場地。用史炎的話來説,“我見過各種各樣的表演場地”。從LIVE HOUSE到公園廣場,在外人看來,脱口秀演員彷彿只要拿起話筒就可開演。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便對舞美效果要求不高,脱口秀依舊有着自己的“高標準”。

脱口秀演員希望,在整場演出過程中,即便是坐在最後一排的觀眾,也能享受互動過程。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不少脱口秀演員最懼怕的演出場所竟是“電影院”。昏暗的燈光,搭配舒適的座椅,對電影放映而言的“最佳環境”,對脱口秀來説卻是“災難場地”。因為,在這樣舒服的環境中,觀眾很容易“聽着聽着就睡着了”。

相比於一排排直線型的觀眾座位,脱口秀演出更偏好圓環型。業內人士也稱其為“WIFI”型。一圈圈的觀眾,將表演者聚攏在中央,是一種更“造氛圍”的劇場排布方式。相較於舞蹈表演、音樂演出等表演形式,脱口秀更強調“平等互動”。演藝人所追求的,是觀眾們情感意義上的“共鳴感”。

產業勃興,新一線城市產出脱口秀藝人

最近,史炎團隊找到了一個全新據點。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這是一家地處淮海中路商圈的老牌商場——上海廣場。

從裝修到表演,史炎團隊耗費了近十天,但現場效果卻超乎預期。工業風十足的表演現場,讓人感覺到一種撲面而來的“真實”。“這就是脱口秀表演的魅力所在,” 史炎認為,脱口秀表演的精髓就是“真實”。雖然脱口秀演員也需要提前準備講稿,但其立身之本是真實。站在台上,表演者要輸出的就是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這幾年,史炎親眼見證着脱口秀作為一種產業的勃興。這從從業者的工資收入變化就可窺見。多年前,這還是一份僅能兼職的行業。但如今,處於平均水平的脱口秀表演者已經可以掙得一份不輸白領的體面薪水。佔據行業頭部的脱口秀演員甚至還可收割大波流量,躋身明星行列。

對脱口秀而言,這場始於熱門綜藝的“走紅之旅”還在延續。不僅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更多業者發現,成都、廈門、長沙等新一線城市也開始大量產出脱口秀優秀藝人。未來三個月內,“喜劇集市”還將邀請更多來自各地的脱口秀表演者,互相碰撞激發新的火花。

可塑的表演藝術,迸發出生活新方式

相較於其他表演藝術,脱口秀實則是一種對空間場所並不挑剔的演出形式。無需太多挑高空間、對舞美音響也不用給予過多關注……這種純粹基於內容本身的表演形式,使其更容易沁入日常生活。

在上海廣場總經理張芸瑄看來,脱口秀某種意義上能實現“補缺”功能。晚上7點至9點,恰好是不少年輕人的閒暇時間。無疑,看一場脱口秀恰好能填補這一時間空缺。

“我們想要營造的是一個類似‘公園’的概念,” 張芸瑄説,未來的商業比拼不再是看誰的品類多,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競爭。此次項目中,他們與“喜劇集市”品牌方深入合作,雙方共同一次次研討方案、設計,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未來,他們想要積攢起一批固定的粉絲社羣,在差異化競爭中走出突圍之路。“藝術+商業”的全新模式,或許將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邏輯。


  作者:王嘉旖

  編輯:單穎文

責任編輯:顧一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