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清渠》李健真實演繹“當代愚公”的平凡而偉大

講述“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奮鬥事蹟的《高山清渠》已在央視一套播出過半,該劇高居全國收視榜首。演員李健將黃大發堅韌執着、敢想敢幹的形象詮釋得入木三分,得到了黃大發本人的認可。演繹這樣的角色,李健深刻地感受到,現實主義創作一定要紮根現實生活,觀察生活的細枝末節,感受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真實地表現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既要把黃大發的精神準確傳達給觀眾,又能讓觀眾感受到一個真實接地氣、偉大而又平凡的人,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英雄。”

《高山清渠》李健真實演繹“當代愚公”的平凡而偉大

在李健心中,“歷時36年,堅持開鑿絕壁天渠”的黃大發是個非常強大的人,他少年喪父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所有的苦難幾乎都嚐了一遍,但是這個普通的農民並沒有被命運打敗,幾乎用了一生的時間去完成建渠這件事。“這個人物非常立體,面對感情他有膽小怯懦的時候,而在修渠這件事上,黃大發又戰天鬥地,百折不撓,什麼困難都不能打倒他。”塑造黃大發,李健注重把握角色的多面性,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他善良、堅韌,看問題的眼光、角度、深度和村裏其他人都不一樣。他把百姓的貧窮看在心裏,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草王壩村擺脱缺水的問題,同時他也非常有智慧。”

《高山清渠》李健真實演繹“當代愚公”的平凡而偉大

以真實人物為原型,為李健的人物塑造提供了根基和方向,而角色從青年到古稀將近50年的年齡跨度也帶來了創作難度。李健要把黃大發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形體、語言、狀態劃分三個階段去詮釋。為此,李健查看了相關文獻、新聞報道,觀看了紀錄片,來了解黃大發的奮鬥軌跡和精神世界。“這個劇是真人真事改編,創作表演不能脱離真實人物的實際狀態,所以整個創作過程中,我要從外形、神韻、談吐、姿態,所有的一切,慢慢往黃大發形象上靠,一點點成為他。”

《高山清渠》李健真實演繹“當代愚公”的平凡而偉大

更大的挑戰是精神層面的表達。黃大發的一生跌宕起伏,雖然《高山清渠》要將草王壩人民經受的苦難告訴觀眾,但主創們不希望只以表面方式來表達苦難,而是要把人物與命運的對抗,對生活的樂觀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現出來。在表演上,李健重點突出了黃大發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比如黃大發智鬥裝神行騙的吳瞎子,李健用了“對眼”這種比較接地氣的方式,一方面突出了角色智慧,另一方面也達到了喜感效果。“雖然黃大發修渠特別艱難,但在表達上,我們不想去煽情,所以觀眾看劇時,能感受劇情裏一些詼諧幽默的情節,這也是我們想要把樂觀對待建渠艱難的精神傳達給觀眾。”李健説。

《高山清渠》涵蓋了黃大發的一生,對李健來説,黃大發的感情表達是大開大合的,每一場戲都是重場戲。劇中有一幕是年過半百的黃大發坐在球場上,眼前是一羣孩子在打球,而他腦海裏患絕症的女兒臨終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喝上一口草王壩的水,這場戲更加堅定了黃大發一定要把渠修通的決心。李健和導演商量後,決定用黃大發的背影來表達,“我覺得一個孤單卻很堅毅的老頭背影,能把黃大發年邁的滄涼和對理想的執着表現出來,在演繹過程中我能體會到他心裏的壓抑和堅定。”

在深入表現黃大發奮鬥軌跡和精神世界的基礎上,《高山清渠》多層次展現了一個偉大而平凡的人,而非高大全的英雄。在李健看來,久經磨難卻樂觀堅韌的黃大發是帶領草王壩走出困境的一束光,照亮了草王壩,“我希望通過這部劇傳遞這種精神,讓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成為有光的人。”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邱偉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0 字。

轉載請註明: 《高山清渠》李健真實演繹“當代愚公”的平凡而偉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