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徐克66歲生日,盤點徐老怪的俠情·柔情·才情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娛樂

徐克,上世紀50年代出生在越南西貢,那時的越南戰爭不斷,幼年的他對警報、炮火、爆炸毫不陌生,直到16歲舉家移居香港後,他才過上了與同齡人一樣的正常生活。這段童年的戰爭經歷雖不算慘烈,但對他武俠風格的形成或許產生了微妙的影響。在推開窗子便是槍林彈雨的現實裏,關上窗後刀光劍影卻正邪有道的武俠世界更能給人帶來一種動盪的神秘感。這種感觸,在以後徐克的武俠、仙俠電影中總能找到痕跡。他對歷史、現實與人性的思考都融入在那個虛構的江湖中。

1979年,留美歸來並在香港從事影視工作的徐克拍攝了處女座《蝶變》。這部初露鋒芒的作品被認為是“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作之一,更被法國電影界評為其“混亂三部曲”(《蝶變》、《地獄無門》、《第一類型危險》)之首。影片講述了一羣武林人士因內訌與不信任,在內鬥中與自己發明的強大武器同歸於盡的黑暗故事。影片充滿對歷史與人性的隱喻,表現了他獨到而犀利的見解。主角方紅葉正像徐克的化身,一個不懂武功的書生,在親歷了黑暗變故之後黯然離去,留給觀眾思考、自省的空間。

仙俠情結--在嘗試了“混亂三部曲”的黑暗武俠、地獄神魔、殘酷青春等題材之後,徐克的電影風格、價值觀逐漸趨向統一,魔幻仙俠題材成為其主要創作的題材之一。1983年他拍攝了自己的首部仙俠題材電影《新蜀山劍俠》,影片不僅創造了徐克武俠電影風格,也為香港動作特效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開啓了香港動作電影的新時代。

《新蜀山劍俠》改編自還珠樓主的魔幻小説,影片最大的驚喜不在於其故事的奇幻,而在於電影在人物造型、動作特效、氣氛營造、鏡頭風格等方面的創新,徐克充滿才情的想象力令人驚豔。多年後的2001年,他再次將此題材搬上銀幕,給觀眾打造了一個更加奇幻宏偉的神魔世界。

《新蜀山劍俠》後的1987年、1992年徐克監製了兩部香港電影的高峯之作《倩女幽魂》與《新龍門客棧》。這兩部影片的優點不消多説,影迷們都能如數家珍。暗夜孤館、大漠風沙,以及其中生動鮮活的人物,不僅僅造就了觀眾心中的經典,也對香港武俠電影、大陸仙俠電視劇等影視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993年,李碧華作品改編電影《青蛇》橫空出世。因為台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影響,該片在大陸播出伊始曾頗受質疑。片中,白蛇與青蛇不再是趙雅芝、陳美琪那般體貌端麗的女子,而成為王祖賢、張曼玉演繹的妖嬈蛇精。為了強化戲劇效果,徐克還大膽的將傳統戲曲的貼鬢頭飾運用到青蛇、白蛇身上,給人亦真亦幻,似畫非畫的魔幻感。影片最為大膽之處更遠在造型之上,而是對佛道、人性、愛慾等問題進行了開放式討論,所迸射出的思想火花,比傳統故事中簡單的正邪較量更有價值。李碧華原著的才氣,加上徐老怪仙俠風格的渲染、黃沾的詞曲,使這部在當時顛覆傳統的新作,在日後逐漸被許多人稱讚。

英雄情懷--

大家都記得吳宇森的經典之作《英雄本色》,但許多人忽略了徐克在其中的作用。1986年的《英雄本色》就是由徐克擔任監製,不僅如此,他還在3年之後親自擔任導演,拍攝了該系列的第3部《英雄本色之夕陽之歌》。影片將故事背景放在越戰時期,顯然有徐克的個人用意。沉重的歷史色彩,加上孤膽英雄小馬哥的豪氣干雲,令這部影片獨具特色。不能説這部《英雄本色》是經典的,但它所映射的那個時代卻給這部英雄系列增加了更多現實意義。説到《英雄本色》就不得不提徐克電影中的英雄情懷。區別與徐克仙俠影片的虛幻縹緲,他的武俠劇更有一種身處江湖、歷史中的真實感。這種歷史背景的真實與英雄人物的神奇,互相映襯,令他電影塑造的英雄不再是武俠小説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祇,而成為觀眾身邊的人。

1991年,徐克與李連杰攜手打造了中國銀幕英雄的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黃飛鴻。黃飛鴻系列(《黃飛鴻》、《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的開啓,不僅令他拿獎到手軟,也在票房上大獲成功。徐克的黃飛鴻系列,不僅僅拘泥於黃飛鴻真實人物的經歷,而是將人格高度提煉,打造出一個醫道上仁心仁術,功夫上武功蓋世,品格上胸懷天下,生活中可親可愛的大俠形象。這種形象的塑造,不僅滿足了中國觀眾對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憧憬,也打破了一直以來大俠高高在上,不可親近,過於高大全的侷限。而且,黃飛鴻系列故事緊緊圍繞清末國破家亡、八旗沒落、列強當道的歷史背景進行劇情設置,人物雖為江湖草莽,但國事家事都擔當得起,在扣人心絃的故事中,喚起了觀眾強烈的正義感與愛國情操,可謂充滿情懷之作。直到今天,只要《男兒當自強》的音樂響起,所有人都會想到李連杰版的黃飛鴻,這個由真實人物改編的近代傳統英雄IP,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時間進入21世紀,在香港電影備受衝擊、面臨迷茫之時,徐老怪再一次慧眼獨具,打造了另一個傳統人物IP--狄仁傑。2010年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與2013年的《狄仁傑之神度龍王》都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狄仁傑系列將目光鎖定在當下流行的斷案懸疑題材上,將充滿懸念的故事放在古老神秘的大唐時代,既滿足了當代觀眾的“復古癖”,也滿足了對破案故事的好奇,將現實與魔幻相結合,每一個環節都瘙中觀眾“癢點”,成功不足為奇。但這一系列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對狄仁傑這一人物的塑造不夠鮮明,不夠凝練,由劉德華、趙又廷分飾老年和少年版,導致形象不夠統一。若能在人物塑造上再加磨礪,這一系列將有更好的成績。

鬼馬喜劇--

當然徐老怪的才情不只體現在仙俠、武俠系列當中,他的喜劇電影也獨具風格。早在初為導演的1981年,徐克就拍攝了第一部喜劇電影《鬼馬智多星》,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桂冠。他的喜劇,不再集中於陽春白雪、充滿意境的氛圍塑造上,而是更多的表現出一個水瓶座才子的跳躍思維、鬼馬神搞、卡通誇張的特徵。1982年的《最佳拍檔》、1984年的《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都取得了較好的票房成績和不錯的反響。

有人説,拍攝喜劇是徐克在“混亂三部曲”之後的妥協之作,畢竟一個剛出道的導演還是要靠觀眾口碑和票房説話的。不過經歷了幾年的磨礪,在他的價值觀與拍攝手法都更加精進統一之後,徐老怪的喜劇也更上了一層樓。1995年他拍攝賀歲電影《金玉滿堂》(又名《滿漢全席》),大獲成功。《金玉滿堂》擺脱了香港賀歲電影圍繞家族人物講故事的老套路,將目光放在了比拼廚藝的美食故事上。片中,他將武俠的動作手法運用在神廚身上,出神入化的廚藝,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加上神廚鬼斧神工般的精湛廚藝,令觀眾興趣盎然,食慾大開,正迎合了喜氣洋洋的賀歲檔。在人物塑造上,也加入了正視失敗、打開心結、重新上路的勵志情懷。更不得不提的是,《金玉滿堂》這種將功夫加入廚藝的手法,也給此後的《食神》等大量影片帶來了創作靈感。

2014年,緊跟時代步伐的徐老怪,將目光投放在內地廣為傳頌的傳統劇目《智取威虎山》上,拍攝了一部故事講述、特技製作、動作打鬥都十分到位的精美之作。不得不承認,在香港與內地的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武俠與人生的融合、現實與魔幻的融合上,徐老怪早已走在引領時代的前端,甩出許多導演好幾條街。在2017年將要推出的《西遊降魔篇2》中,徐老怪與周星馳兩大神導聯手,繼續講述顛覆傳統的西遊神魔故事,不知將給觀眾帶來怎樣的視聽盛宴,我們充滿期待。

“電影導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熱和小説家的想象力,電影就會產生一種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