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飯圈亂象,別讓無良營銷號漏網!
8月27日,中央網信辦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通知表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禁呈現互撕信息。要求及時發現清理“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等各類有害信息,從嚴處置違法違規賬號等。
飯圈互撕之風作為粉絲不良文化的代表備受詬病,在數次粉絲“戰爭”中,語言暴力成為“主角”,人肉搜索當作“武器”。遇事動輒辱罵、攻擊,這樣的行為不僅在飯圈內頻頻出現,更是蔓延到了“圈外”。“衝突”和“對立”的單一思維方式裹挾着青少年越行越遠,嚴重破壞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侵蝕着低齡青少年粉絲的價值觀。
此次嚴禁呈現互撕信息的整治,彰顯了剜除飯圈“痼疾”的決心,力求還網絡言論空間一片清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涉及謾罵互撕的飯圈事件中,雖然衝鋒在前的是粉絲,“引爆”的卻是無良營銷號和披上馬甲的“職業黑粉”。
在利益的驅動下,“黑白通吃“的營銷號時常通過設置爭議性的討論話題,發佈整齊劃一的“黑通稿”、帶偏輿論的“洗白文”以“拉踩”不同藝人,某些看似八卦、實則造謠的小道消息更是不斷挑起粉羣間的紛爭。
業內人士透露,在飯圈,粉絲間撕得越激烈,給營銷號帶來的閲讀量就越多,經濟獲益就越大。部分無底線的營銷號一手製造了烏煙瘴氣的網絡空間,卻在每次事件過後都能“巧妙隱身”,背後少不了平台的縱容。營銷號為平台帶來了流量,靠“熱度”供養的平台產業鏈則默認這種“不撕不快”的畸形生態,甚至發起了“飯圈財”。
在一些平台中,此前活躍着一批暱稱中帶有“八組”“兔區”等字眼的營銷號。這些營銷號數次發佈引戰內容,故意拋出挑動粉絲神經的言論。在平台清查粉圈違規行為時,僅要求註冊暱稱中含有“爆料”“揭秘”“鵝組”等字樣的賬號進行暱稱的修改。可這些營銷號在集體改名過後,又換了個“馬甲”繼續“重操舊業”,導致所謂“整頓”變成“走過場”。
“互撕”之風當止,無良營銷號該打!針對不良營銷賬號,平台應徹底戒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心態,不搞雙重標準。對於那些向普通賬號下“狠手”、對帶來流量的營銷者“輕輕放下”的平台,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懲處力度,督促其儘快行動清除營銷號,嚴格捍衞制度權威。(半月談評論員 楊淑馨)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