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畊宏被曝曾賣假燕窩,直播帶貨為何“翻車”不斷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娛樂

據紅星新聞消息,帶貨主播接連“翻車”,揭示了直播帶貨行業的潛在問題

近日,主播辛巴爆料劉畊宏夫婦曾賣假燕窩。隨後,劉畊宏方面發文致歉,表示此前合作的公司選品不夠嚴謹。“劉畊宏道歉”的詞條登上了熱搜。

連劉畊宏這樣的當紅主播都捲入了售假風波,令人大跌眼鏡。不禁讓人懷疑,難道這直播帶貨真的無法信任了嗎?

近年來,作為一種新型電商營銷模式,直播帶貨發展越來越火熱,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直播帶貨具有線下銷售不可比擬的優勢,譬如可以快速擴大品牌知名度、給消費者帶來沉浸式的消費體驗……直播帶貨拓展了市場空間,拉動了消費,增進了經濟活躍度,其正面價值不容低估。

然而,直播帶貨行業火爆的同時,諸多亂象也在不斷暴露。以主播“翻車”來説,這些年就如連續劇般不斷上演。無論是頂流主播,還是草根網紅,不少進入直播帶貨行業後,似乎就逃不脱“翻車”“塌房”的命運。由此而言,劉畊宏“翻車”看似偶然,其實並不意外。

《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報告(2021)》報告顯示,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反映的主要問題中,涉及產品質量問題的佔32.35%,虛假宣傳的佔31.64%,價格誤導的佔30.21%。這些數據表明,產品質量、虛假宣傳、價格誤導等已經成了直播帶貨行業中的突出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直播帶貨的行業風氣與生態環境。

何以產生這些亂象?直播帶貨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自發興起狀態時,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或許難以避免,但這並不是可以姑息、聽之任之的理由。及時發現亂象背後的成因,對症下藥,方能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直播帶貨,誠如專業人士所言,本質上是一種口碑營銷。主播用個人信用和品鑑能力通過帶有“社交”性質的直播、短視頻,向粉絲推薦自己認可的商品。從直播帶貨的特性上看,消費者與主播粉絲的身份大部分是重合的,消費者選購商品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主播的崇拜與信任。

平心而論,直播帶貨中的消費者,在主播口碑引導下做出的消費決定,在一定程度上是非理性消費,不知不覺中就下了單,而其實作為消費者,他們可能並沒有這麼多的實際需求。

針對粉絲們的消費心理,一些主播在帶貨時,為了增加銷量,勢必要放大、刺激、鼓勵粉絲的消費行為。於是,部分誇張、虛假的宣傳就在直播室上演了。有的虛假宣傳,誇大產品功效或以“最低價”誘導交易;有的上演劇本,假裝為“回饋”粉絲執意賣“低價商品”,與工作團隊吵架……類似作秀,無非是誘導消費者進行消費。

演戲的瘋,看戲的痴。演着演着,一些主播似乎忘了粉絲們的消費選擇,其實是在以自己的信譽作信用背書。當粉絲們從亢奮中清醒,發現上當受騙,消費投訴紛至沓來之時,可能就是相應主播們的口碑崩壞之日。

而且,隨着直播帶貨行業的競爭加劇,低價難免成了主播們選品時的重要考量因素,假冒偽劣產品就會趁虛而入,進而增大主播“翻車”的幾率與速度。如此,鐵打的直播帶貨,流水的網紅主播,“翻車”“塌房”的連續劇似乎沒有停播的那一天。

帶貨主播接連“翻車”,揭示了直播帶貨行業的潛在問題。必須加強法制法規建設,嚴格監督監管,加大平台責任,提升主播專業素養,才能還直播帶貨行業一個清朗的生態環境。否則,“翻車”的就不僅是網紅主播,而可能是整個直播帶貨行業。

特約評論員 徐其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