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娟
黃曉娟是著名錶演藝術家,她曾是春晚常客,無論是小品還是影視劇,她都給觀眾帶來了許多好的作品。
1990年,她憑藉與趙本山搭檔的小品《相親》爆火之後,黃曉娟又多次登上春晚舞台,分別與潘長江、範偉、侯耀華、郭冬臨等人合作表演過,其作品至今被人奉為經典。
黃曉娟一生低調,她憑藉質樸的表演風格,走進了千家萬户,獲得了觀眾的喜愛與好評。
黃曉娟趙本山小品《我想有個家》
但這些榮耀都是黃曉娟犧牲了陪伴兒子和家人換來的,她的內心始終對他們有虧欠,弟弟的早逝更是給了她沉重的一擊,那段時間她每天以淚洗面……
01 立志黃曉娟從小就是一個有主見的姑娘,用大人的話説就是:“蔫主意多。”
1962年三月,黃曉娟生於遼寧省阜新市,其父是煤礦工程師,母親是人民教師。
黃曉娟家裏有六口人,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黃曉娟和姐姐是在姥爺家長大的,但黃曉娟總覺得姥姥寵姐姐,姥爺則寵自己多一些。
可是姥爺去世之後,她覺得沒人寵她了,她便自作主張賭氣轉了學,這一舉動讓全家人都很震驚。
當然,黃曉娟除了個性有主見,她從小在藝術方面都有一定的天賦。作為家裏的二姐姐,她對自己的弟弟妹妹更是關愛有加。
尤其是對弟弟,她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這也是為何後來弟弟去世,對她打擊如此之大。
黃曉娟能歌善舞,從小立志要當一名文藝兵,不過從學校考入文工團,她經歷了不少風波。
黃曉娟算不得很漂亮,但是她長相大氣,加上骨子裏透着一股倔強和她一米七八的身高,讓人見了對她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早年黃曉娟
報考阜新市文工團是黃曉娟自己的主意,她沒告訴家人,當時因為身高太高差點沒被錄取。
好在她基本功紮實,在文藝才藝方面表現突出,她才順利考入文工團,成為學員班的一名。
黃曉娟是真的把藝術愛好刻進骨子裏的,她勤奮好學,不怕吃苦,不怕累,有一次冬天,因為天太冷,她練功起來晚了,被老師罰站以示懲罰。
自此後 ,黃曉娟在心裏暗暗發誓,往後要比別人早起苦練,學習和掌握曲藝表演體系學習,為她今後的曲藝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實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黃曉娟的付出沒白費。
她的努力和成績老師們都看在眼裏,他們都認為這小妮子以後一定大有作為。
黃曉娟沒有辜負自己,也沒有辜負家人和老師的期待,在阜新文藝舞台上嶄露頭角之後,優秀的她畢業被分配進阜新市曲藝團工作。
後來,她又被調進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正式成為一名二人轉演員,實現了她的文藝夢。
如果説黃曉娟人生的第一個貴人是她自己,是她自己的主見和努力讓自己進入文工團,成為阜新小有名氣的演員。
那她人生的第二個貴人就是趙本山。
在校期間,黃曉娟就因為各方面條件優秀常常去參加各種比賽,而且每次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黃曉娟的表演質樸深受觀眾的喜愛,包括趙本山。
黃曉娟與趙本山第一次合作是在遼寧春晚上的《麻將豆腐》,這個小品播出後讓黃曉娟的名字走進了遼寧每個百姓的耳朵。
當然,好的搭檔是相互成就的,在《相親》之前,趙本山已經被春晚拒絕過四次,如果這次沒有黃曉娟的救場,他多半是要“歇菜”的。
1988年,趙本山應央視邀請,攜帶他的小品《老有少心》到北京接受審查,但是其中一位編導覺得作品裏的東北話偏多,考慮到南方觀眾聽不懂,需要修改。
但是當時還有幾天就過年了,來不及修改,趙本山只得與央視春晚無緣。
1989年下半年,1990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劇組已經成立,編導們又看了趙本山的《老有少心》,其中那抒情的風格正符合晚會定位。
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選跟趙本山合作,宋丹丹當時正有孕在身,嶽紅又在坐月子,趙本山親自坐車找了兩天一宿找到了趙麗蓉,她也有大事脱不開身。
趙本山想起上次跟黃曉娟合作,碰撞出了不錯的火花,經過再三商議後,最後決定選用黃曉娟跟趙本山合作。
黃曉娟收到消息,星夜進京,開始排練。
為了慎重起見,節目組編導們決定在請上級領導審查之前,先在組內看一遍,直至大家都覺得可行再往上遞,後來領導又覺得《老有少心》這個名字不合適,故改為《相親》。
黃曉娟潘長江劇照
幾經周折,《相親》終於順利登上春晚舞台,黃曉娟和趙本山一起走進了全國觀眾的視線,家喻户曉。
黃曉娟火了,此時另一大喜劇大佬潘長江也看中了黃曉娟,他主動找到黃曉娟與她談合作,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列舉了兩人搭檔的優勢。
黃曉娟有些猶豫,因為她擔心自己跟潘長江的身高差,潘長江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恰恰是兩人最大的“賣點”,這樣的個頭差異更容易讓人記住。
1991年春晚,趙本山與楊蕾搭檔演了《小九老樂》,黃曉娟則搭檔潘長江於春晚演繹了《歪打正着》,並獲得了中國電視“星光獎”,毫無疑問,兩人都火了。
潘長江 黃曉娟劇照
1992年,黃曉娟再次搭檔趙本山演了《我想有個家》,遺憾的是這是兩人最後一次合作。
當時《我想有個家》演出後,黃曉娟那質樸的形象與那一雙捕捉生活、表達情感的大眼睛徹底地打動了觀眾,憑藉《相親》和《我想有個家》,她已經走進了億萬觀眾的心裏。
1993年,黃曉娟再次搭檔潘長江演《橋》,當時因為她的嗓子不好,幾經磨難差點就被央視“斃”掉這個節目,幸運的是最後努力沒白費。
之後黃曉娟又多次搭檔潘長江,給觀眾奉獻了許多經典的作品,成了“春晚常客”。
除了在小品上的創作,黃曉娟的影視成績也不容忽視。
在《同齡人》《女人當官》《媽媽的羅曼史》《東北愛情故事》《女人的天空》《上陣父子兵》等幾十部影視劇中,她都有精彩出演,深受觀眾喜愛。
除此之外,黃曉娟還作為製片人,分別出演並製作了電影《邰忠利》和電視劇《粘豆包》。
黃曉娟身兼數職,除了小品演員、影視演員、製片人,她還是某文工團團長,2017年更是當選遼寧省文聯副主席。
從藝幾十年,黃曉娟面對鮮花和掌聲,她低調不張揚;
面對艱難和挑戰,她鋭意進取、砥礪前行,一步一步走向了事業的巔峯,成為名副其實的表演藝術家,看起來風光無限。
但是,只有她知道在這璀璨榮耀的背後,是對家人的虧欠,他們越是支持理解她,越是讓她覺得愧疚。
特別是兒子,她對他的陪伴太少,後來還因為自己的武斷扼殺了他的藝術夢。
黃曉娟與父母姐妹以及兒子侄子合照
黃曉娟結婚早,丈夫是圈外人,至於是幹什麼的她從未對外公開,更少在公開場合談及。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一位體貼大度的男人,他理解妻子,支持她的事業,讓她可以毫無顧忌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黃曉娟第一次跟趙本山合作時,她的兒子還不到半歲,但事業與家庭無法兼得,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邊是她畢生追求的熱愛。
她最後忍痛與孩子分離,參與了春晚節目的排練,在分離的日子裏,因為對兒子的思念,她幾度想要放棄。
最後還是理智戰勝了情感,她的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工作也越來越忙,能陪伴兒子家人的時間更少了。
在兒子的童年,黃曉娟因為忙於工作,常常出差就是幾個月,每每回家,兒子都不認得她是誰,對着她喊“姨”。
每每這時,她的內心就升起幾分心酸,總想着忙過這一陣,一定好好陪陪兒子,可隨着她上春晚的次數越多,名氣越來越大,她也越來越忙。
每一個春節,她在舞台上表演給全國觀眾帶來歡樂的同時都是一次她與家人分離的痛,她不能陪他們團聚,兒子想她也只能通過看電視。
黃曉娟珍惜和兒子在一起的每一刻,但往往是母子倆剛熟絡,她就又要出門工作了。
有時候因為孩子爸爸也要忙工作,黃曉娟就只得把兒子交給姐姐或者妹妹幫忙帶一下,有一次兒子因為調皮不小心掉下水道里了。
黃曉娟意識到這樣很不安全,若真是出了什麼意外,肯定會後悔一輩子。
於是她才下定決心,再忙都要把兒子帶在身邊,可是她總是忙着工作,這讓兒子覺得媽媽不愛自己,只愛工作。
這也漸漸地讓母子之間產生了隔閡,兒子越大越是什麼事都不肯跟她説,因為他知道説了也沒用,媽媽永遠是工作為重。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有母親真正愛工作大過兒子的。
黃曉娟意識到兒子的變化,她開始有意放慢工作進度,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兒子成長。
但是真正讓母子距離拉近的,是兒子有一次打籃球受傷的經歷,她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兒子感受到了她的愛,原來媽媽是愛自己的。
黃曉娟這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與兒子心靈的拉近,以前她忙於工作,都沒看見兒子是怎麼長大的,突然之間他就長得比自己還高大了。
母子關係拉近距離後,兒子開始有心事就像母親訴説。
黃曉娟也樂於聽兒子説,不過有一件事她非常後悔,她深知自己的兒子從小酷愛藝術,而且也有一定的藝術天分,但是被她扼殺了。
黃曉娟的兒子跟她一樣,從小就喜歡藝術,別人逗他長大後當演員吧,他堅決地説:“不,我要當導演。”
他確實也做到了,在遼寧省藝術統考中,他取得了導演第一,表演第四的好成績,但是黃曉娟沒讓他從事藝術事業,她讓他去當兵了。
黃曉娟一直覺得男孩子應該去當兵,在部隊錘鍊錘鍊,對他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
這樣一個選擇,讓黃曉娟後悔了一輩子,她倒不是後悔讓他去當兵,而是影響了他的學習,他沒能學自己喜歡的表演,也沒能學導演,這成了他們一輩子的遺憾。
雖然兒子偶爾會流露出一種對媽媽的埋怨,黃曉娟也不敢跟他深聊,但好在最後他是能理解母親的,尤其是在他參加工作之後,自己也成家立業當了父親之後,他更能理解母親。
黃曉娟與父母姐弟合照
除了對兒子感到抱歉,黃曉娟對父母也深感愧疚。
年輕的時候因為忙於事業,也疏於對父母的陪伴,但是他們從未有過怨言。
無論她在哪裏,受了多少委屈,飛得有多高,他們永遠只關心她累不累,他們為她的成功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是他們更關心她快不快樂。
這麼多年來,她很少有時間能在大年初一的時候跟父母團圓,父母嘴上雖不説,但是她知道他們肯定希望自己能陪伴在身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種遺憾,但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是無法承受之痛。
黃曉娟的弟弟,在四十多歲時突然被查出肝癌,從生病到去世僅僅44天,這四十多天裏,黃曉娟度日如年,那是她從小看着長大的弟弟,從小疼愛的弟弟,他還那麼年輕。
她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年邁的父母,她怕他們經受不住,她看着病牀上的弟弟一天不如一天,她的心很痛,眼淚像斷了閘的水,説來就來。
她無法承受弟弟離開的事實,那段時間,她整日以淚洗面,彷彿把她一生的眼淚都流完了。
弟弟的病逝給了黃曉娟沉重的打擊,她無法想象父母知道這個消息後會如何面對。
為了舒緩父母的情緒,黃曉娟和姐姐妹妹常常帶着父母出遊,他們家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出去遊玩從來都是一家人在一起。
雖然他們姐妹各自成家,但是他們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每年要抽時間一起出去遊玩,要一起吃團圓飯,要拍全家福,這是一種儀式感,更是一種愛。
當然,他們也不曾忘記過逝去的弟弟,每年清明都會去給他掃墓,在哪裏有好吃的好玩的他們也會念着他,就像他不曾離去一樣。
四世同堂全家福
回顧黃曉娟一生,從14歲考進文工團,她一步一步向自己的夢想靠近,在接近而立之年時登上春晚舞台,一夜成名。
之後一直活躍在各種舞台上,無論是小品還是影視作品,她都給觀眾帶來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個不知名的二人轉演員到家喻户曉的著名錶演藝術家,是家人對她的支持與理解成就了她。
冰心説:“一個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黃曉娟的家人是她最堅強的後盾,最温暖的港灣,比起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家人才是她最大的財富。
確實,還有什麼比父母子女感情深厚,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夫妻之間同心同德更讓人羨慕的?
黃曉娟是真正的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