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書架|先強身後健體,從“字裏藏醫”的角度“知己”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娛樂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在今人看來,“身體”是由兩個字組成的一個詞,含義只有一個。其實,“身”和“體”是兩碼事。身指身軀、軀幹,體指肢體、分支。身是主幹,體是附着於主幹的外延分支。身是本,體是末。

在中醫學者徐文兵看來,搞清身和體的含義的不同,意義很大。他接着解釋,“動”指腿腳發力。動的繁體字是“動”,其中“重”指腳踵,腳後跟發力,腿腳才能動起來。“作”指手指活動,手工勞作才有了作品、作坊。胳膊發麻萎弱,手指拘急痙攣,甚至不由自主顫抖、不能自持,都是衰弱的表現。動作皆衰就是體衰,健康的人能“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奧秘在於身強促成了體健。所以“強身健體”一詞的順序很重要,先有強健的身軀,才會有強健的肢體。

在徐文兵看來,健體相對容易,因為四肢肌肉受意識控制;健身則不易,因為內臟不受意識支配。健身很難,要求的條件很多。首先要調整呼吸,注意節奏、頻率、深淺。現代人焦慮急躁,坐在辦公室長吁短嘆的人不少,打遊戲趕進度上氣不接下氣的人更多。絕大多數人意識不到呼吸之間會有停頓,這個停頓就是“息”。這個息出不來,人就永遠不會得到休息;這個息越長,人的氣血就越充盈旺盛,能量釋放出來後行為做事,人才有出息。其次要調心,放棄後天的強迫意識,迴歸自然本能狀態,讓自心做主,元神出現,以恢復代償和自愈功能。再次要四肢不動,或者做特定姿態、姿勢,柔和緩慢地運動,以符合或誘發內心的活動。

“如果沒有調息、調心的配合,健身很容易就變成健體,打太極拳變成了做太極操,自發本能的活動變成了表演的套路,練拳不成的多,練出一身病的倒不少。”徐文兵在《知己》中寫道。

徐文兵1984年考入北京中醫學院學習中醫,善於運用“説文解字”的文化風格,向大眾傳達一些中醫知識。其《字裏藏醫》《黃帝內經説什麼》《飲食滋味》等備受讀者好評。在他的新書《知己》中,徐文兵從首到趾,詳解了人體49個身體部位及4種體液的運行規律,幫助我們瞭解自己身體每個部位、每個器官的功能、特性,以及它們對於健康的意義。每章以中醫最基本的詞彙入手,追溯字詞背後的歷史典故、文化內涵。

他認為,人只有先認識、瞭解自己的肉身、靈魂、意志、性命,才談得上順養心性、保障安康。“先恢復自知,再恢復自覺,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動物無知但是有覺,人不怕無知無覺、後知後覺,就怕有了先入為主的邪念,在邪念的指引下去生活,只能是戕害自己的身心。”

在《知己》自序中,徐文兵提到,十年前他在和梁冬對話《黃帝內經》的時候講過,“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中國人已經脱貧致富,正在面臨着有錢以後怎麼辦的問題。飽暖思淫慾,有錢就變壞是一條路;倉廩實而知禮節,由富向貴是另一條路。後一條路也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終極選擇。所謂貴族也並不是站在鄙視鏈的上游,炫耀、標榜自己,蔑視、欺凌別人。貴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我講過,為貴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價值觀,貴生惜命;第二,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先認識瞭解自己的肉身、靈魂、意志、性命,才談得上順養心性、保障安康;第三是和為貴,在天地人羣中能獨立守神,與自然和人羣和諧相處,不崩盤、不越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