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前段時間,這個電視劇《繁城之下》已經正式完結了,它收官的時候還是有8.6分。可以説是今年排名最高的國產劇之一。
這部劇我一開始就挺關注的,原因是除了是寧理演的還有比較關注新生代團隊的懸疑劇,看完過後有幾個感慨吧,第一是劇情,作為懸疑劇來看的話其實懸疑部分並不強,像第一集冷捕頭的死,第二集就把殺人方式放出來了,此時主角團還在一個勁的分析,這種劇透感就導致整體的懸疑氛圍弱了很多,而且包括裏面的詩句,其實對於破案沒有任何幫助,給人一種故弄玄虛的感覺。
最後的劇情和反轉還可以,同時整部作品的表達也很有符合當代環境的深度,最後報仇的不是少爺而是小寶子,還有宋辰和縣令的那句:遲到的公道不是公道,可以説有力反擊了“遲到的正義”的表達等等。
第二是服化道和攝影很不錯,不會出戲,可以感受的製作組的用心,第三就是演技裏面我最喜歡的是小孩的演技,無論是陸直還是陸無憂演技都很不錯,白宇帆其實差點,但是不至於出戏,寧理老師的話不用講了。
這些都不談的話,我認為從《顯微鏡下的大明》再到《繁城之下》。我們以前熟悉的國產歷史劇已經非常明顯衰落了,現在這種披着某種類型,藉着小人物命運表達大時代人物命運,還有還原古代市井的作品,可能會成為未來幾年國產歷史劇主流。
寫實,還原,《繁城之下》受到好評一點是沒有“倭風”我不知道大家發現一件事情沒有,那就是現在的國產古裝劇。如果你是架空的還好,但哪怕架空的像之前郭敬明的《雲之羽》用日本風,是不是仍然被網友鋪天蓋地罵“倭風”,那些有歷史背景的古裝劇更不用提了。
這幾年國內年輕網友對於國產古裝劇,特別要求還原歷史,接地氣和本土化。
這背後的原因當然是近年來隨着中國國力崛起,年輕觀眾越來越要求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文明自信。新時代國產古裝劇美術服化道標杆還是2019年的《長安十二時辰》,後面有《清平樂》《大明風華》《山河月明》《夢華錄》等等作品。
但是這些作品還是頂級投資的歷史劇作品,而《顯微鏡下的大明》《繁城之下》。它其實更小,就是相對來講成本小得多、題材、角色,故事劇情和表達都是一城一地的事情,有一種以小見大的感覺。
《繁城之下》在美術服化道層面雖然比不上《顯微鏡下的大明》,但感覺拍的鏡頭裏面藴含很多中式美學的東西,大量的留白,還有江南園林中框景、借景等等,鏡頭很中式美學。不僅景很中式,它的鏡頭拍的也很美學,像中國傳統繪畫的構圖。
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中式外景的,現在的大量古裝影視劇都是在棚裏拍的,看不到那些白牆黑瓦的古建築,以及富有生活氣息,古香古色的建築和環境。
要説這部劇的缺點,大概也和《顯微鏡下的大明》,還有《夢華錄》前期一樣(後期進城就是在襄陽唐城拍的)。建築者陽比較偏徽州,婺源那邊的風格,白牆灰瓦馬頭牆,反正就是江南,也是目前中國相對保存最好的古民居風格。
這其實也導致國產古裝影視劇一個問題,那就是去影視城拍是沒有古代生活氣息的。畢竟一磚一瓦,洗衣做飯,再到牆上的斑駁和地上的泥濘都是歲月痕跡。但目前國產古裝影視劇現場取景好的幾乎都在江南。
反正江南之外實地取景的還是很少,國內其他很多地方本來也有各自古代建築風格。但是很多農村把老房子扒了重蓋,蓋些不倫不類西式小洋房和幾層平房,加上審美又差,自己的古民居風格也弄丟了,這就是現實上的問題了,這裏就不討論了。
不管如何,從《夢華錄》到《顯微鏡下的大明》再到《繁城之下》。這種現實取景和服化道還原的古裝影視劇,我預測未來會越業越多,另外一種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那種搭景的,但是比較還原和做得比較好的。
從王侯將相市井生活,國產古裝劇,正在迴歸“生活”另一個就是這部劇不是爛大街橫店風之下,江南水鄉,那個窄巷子白牆青苔中。裏面出現的人物都挺生活化的,好三教九流,士農工商,懸疑和那個時代的生活徐徐展開,你認識的人並非如你認識那般,樁樁件件匯聚指向一個地方!
這部劇不能單純看成懸疑探案,其實就像《漫長的季節》也不是單純的懸疑劇一樣,我覺得這部劇在表達上比《顯微鏡下的大明》更深入和市井一些,那部劇其實更戲劇戲,更公堂戲的感覺。
估計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説下我的見解。《顯微鏡下的大明》工具人太多了,很多時候強行降智,事實上謀劃太多容易出大問題,裏面的反派和正派人物都像上了發條一樣,不折不扣的執行很多事。
《繁城之下》陸直做謀劃,首先是整合團隊,怎麼做,出現意外怎麼補救,退路在哪都有詳細提及。但就是這樣經手的人多了就暴露出了蛛絲馬跡,本劇對於眾多角色都有非常詳細,且因為身份有自己的邏輯。
像劇中所有人裏,只有宋典史沒有和線下的這些案子產生交集和瓜葛,也只有宋典史這個局外人能以司法程序來主張這份公道。
他本來可以選擇以蠹縣小吏宋辰的身份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知縣遇刺身死,證據上呈臬台,手握火票緝拿薛舉人,三更也會成為第二個老成世故的冷捕頭,宋典史手握三更把柄,三更也將成為宋典史忠心的左右手,最後蠹縣還是那個蠹縣,一成不變,等待一個新的縣官到來,開始新的一個輪迴。
但恰恰宋典史沒有選擇這麼做,他選擇了做回了曾經那個本該意氣風發的宋仲虯,以自己的死給了三更一個公道,也點醒了三更,但做回宋仲虯也就意味着他不僅僅要給現下眾人一個公道,還要給那個被自己害死的好友一個公道。
就算柳十三沒有殺了宋典史,事後大概也活不了多久,與其之後自裁還是病死,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在當下,宋典史其實是必死的。
這部劇寫人性,寫人心,寫市井,寫官場都入木三分,如果以為只是講懸疑,那確實是沒看懂了,它只是用懸疑作為線索,寫非黑非白的普通人因何作惡,際遇的陰差陽錯,借古喻今罷了。
你要説它有多少深度倒不至於,但它不是現在流行的快餐文學能比的。
拍廣告,二創視頻出身?我預測,《繁城之下》會是歷史劇的未來這部劇不止是美術服化道還原而講究,還有各種各樣的細節到位。它在表達上面,也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隱喻,真的。一個是宋辰,很多觀眾都知道這個角色其實是借鑑明朝唐伯虎的。
唐對宋,寅對辰,伯虎對仲虯,最後那首詩“桃花詩”明顯也是化用。
另外像其它角色的名字,明暗雙方男主角的名字,曲對直,而且偵探角色是曲,嫌疑角色叫直,也和劇裏講正惡並沒有絕對中立的界限,就這幾點就很能見編劇的用心了。最後一集編劇做了一個文人才有的發揮,那就是讓小寶子是知縣,這跟陳寅恪做《柳如是別傳》是一個心理。
中國很多文化敍事是古今皆通的,而且符合歷史設定,萬曆三十七年已經是晚明,那個時代有非常發達的印刷業,有大量的文人筆記,從《三言二拍》和《金瓶》的世界裏來看,知縣是小寶子這個角色不算有原型,但是在當時確實很普遍。
因為從晚明到前清風氣就是自皇室到士大夫再到鄉野百姓,道義蕩然無存一派混沌,小寶子是一個先秦豫讓那樣的一個崇高的人物,那個時代現實中名氣最大常常被拿出來讚揚其氣節道義的往往是青樓女子。
比如明朝柳如是和清朝賽金花,劇中小寶子出身是一個烏龜,其實他就是這個劇裏面的九天護國娘娘,是真文人的手筆。
本劇的導演編劇叫王錚,拍廣告出身,同時還是影視剪輯二創博主,推出《嘻咦啊看》《瞎看什麼》《閲後即瞎》等,嚴格説來並不是科班,但是導演編劇確實厲害,因為這是他們首部正兒八經的網劇作品。
2023年,內地青年創作者全面崛起,不止是《繁城之下》最後,國產歷史劇大致能分為三個時代,78年開放後就是歷史正劇時期,從《三國演義》到《東南列國志》,再到《三大王朝》和《大明王朝》的巔峯,但敍事主要是都從王侯將相,才子佳人和宏觀敍事的歷史事件出發。
這個到2009年《大秦帝國》後歷史正劇就明顯走了下坡路,再到《甄嬛傳》到《武媚娘傳奇》等宮鬥,大女主宮廷劇佔據了主流,但是這兩年,你們發現這類古裝劇是不是消失了?女頻都是仙俠和宅鬥為主了。
而《長安十二時辰》掀起古城危機代表的王朝危機,到《顯微鏡下的大明》《繁城之下》明顯更下沉,更市井,更有大時代背景下世道不公,緩緩展開人生百態的文化追求,它美術服化道還是還原的。
這幾年,內地青年創作者正帶領歷史劇進入新時代,也包括整個中國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