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觀眾加入戲曲電影“粉絲團”

年輕觀眾加入戲曲電影“粉絲團”

電影《白蛇傳·情》海報

電影《白蛇傳·情》實現了對傳統戲曲電影的創新表達,在全國範圍掀起觀影熱潮。其中尤以年輕人的呼聲最高。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30歲以下“想看”《白蛇傳·情》的觀眾超過七成,其中,20至24歲的年輕觀眾佔比達到41.5%,為所有年齡段中佔比最高。

而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其終極預告片在B站播放量已經突破200萬次,點贊數突破15萬,“絕美”“驚豔”之聲刷爆彈幕。傳統粵劇文化在年輕族羣成功“出圈”。“一部方言戲曲電影,能夠讓全國的年輕觀眾這麼喜歡,這是傳統文化美的力量。” 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

戲曲電影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也同樣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這在以往的戲曲電影裏實屬少見。傳統戲曲電影如何突破圈層吸引到年輕觀眾的目光?這對古老的粵劇文化在傳承與發展方面又有什麼啓示?《白蛇傳·情》做出了有益嘗試。

畫面:氣韻靈動,“國風範兒”擊中年輕觀眾審美點

影片伊始,山如眉黛,霧鎖重樓,江南獨有的水墨氣息氤氲開來。一葉蓮舟劃過水面,小魚在紅蓮碧波中游弋,白素貞與許仙在杭州西湖邂逅相遇,四目相投,怦然心動。曲橋、荷花、油紙傘,雅趣十足,佳人的一顰一笑,更是惹人心醉。

《白蛇》的故事發生在中國美學的巔峯時期宋代。導演張險峯力求將宋代繪畫的質感融入電影,畫面突出了宋代繪畫簡約、含蓄、氣韻、留白的藝術精髓,精緻感十足。時下,“國風”在年輕族羣深受喜愛。《白蛇傳·情》對東方電影美學的“返璞歸真”,恰恰打中了時下年輕觀眾的審美點。

然而,僅有好看的畫面遠遠不夠。從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到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是戲曲電影。可以説,每一次電影技術的革新,都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白蛇傳·情》同樣以技術為突破口,打破舞台和電影之間的“次元壁”,令年輕觀眾更易接受。

在4K技術的加持下,整部電影猶如高清的、流動的宋代名畫,沉浸感體驗十足。最具代表性的“水漫金山”,一改原本舞台上甩水袖展現的寫意表演,長達6分鐘的特效鏡頭,巨浪滔天、翻江倒海,可以媲美災難大片。音樂方面也別有洞天。在保留戲曲中的經典唱段的基礎之上,融入了絃樂、圓號等西方古典樂器及尺八等傳統樂器,增加了環境氣氛的渲染。

故事: 敢愛敢恨的“大女主”,更加符合年輕人口味

從片名即可看出,《白蛇傳·情》選擇在“情”字上做文章。“鍾情”“驚情”“傷情”“斷情”“求情”“續情”,無論是白素貞、許仙、法海,都實現了人物角色的創新,一切行為邏輯皆因為情之所至。

白素貞一角既美又颯,敢愛敢恨。對感情敢表達,敢追求,敢付出,頗有“大女主”的風範,這一設定對年輕觀眾獨具吸引力。她與小青一同對抗“法海”,小青為姐妹出頭,拔劍怒斥“法海”。一句“人家你情我願,礙了誰的眼?”,令人拍手稱快!姊妹情深的“閨蜜情”,令女性觀眾感同身受。

當戲曲之“虛”遇上電影之“實”,《白蛇傳·情》進行了一場兩者之間結合、轉換的探索之旅,傳統戲曲電影煥然一新。正因為此,這樣一部植根於傳統、古老戲曲文化的電影才能獲得當代年輕觀眾的喜愛。(記者黃岸)

[ 責編:張曉榮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1 字。

轉載請註明: 年輕觀眾加入戲曲電影“粉絲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