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歡樂“剛需”之外,我們還在期待什麼?
作為今年春節檔裏唯一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喜劇,改編IP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攬獲超過16億元票房,位列近期電影票房榜第二位。影片最大驚喜,莫過於男一號魏翔的精彩表現。此前他參演多部爆款電影卻鮮為人知,直到42歲才迎來自己的第一部主角電影。一時間,他被冠之以“沈騰第二”“男版張小斐”的稱號。可以説,魏翔戲外的演藝生涯,與影片中自己飾演的“戲痴龍套”魏成功經歷,構成一組充滿戲劇張力的互文。
“龍套逆襲”“票房黑馬”的故事固然令人動容,但也有遺憾之處。“確實讓我笑出來了,可笑過之後,什麼都沒留下。”某網友的點評獲得觀眾數千點贊認同。面對節慶假日檔期,喜劇品類確是大銀幕“剛需”,但在滿足“剛需”基礎上,如何擺脱吃小品舞台劇“老本”和改編海外成熟IP的路徑依賴,回應本土觀眾的更高期待,是所有喜劇人接下來需探索的課題。
戲裏戲外,他都在續寫戲痴龍套的故事
某種意義上來説,《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故事過於荒誕。虛構的時空裏,女明星米蘭被黑幫大佬要挾,為求自保,她找來龍套演員魏成功,以哄騙他主演即興電影為由頭,假扮刺殺大佬未遂的冷血殺手。可就是這樣不着邊際,引出一連串笑料,讓人暫時放下“真與假”的執念,沉浸於造夢的狂歡。
直到片尾上字幕時,魏翔殺青手捧鮮花的畫面出現。“這是我人生第一個男一號!”當戲外的他眼含熱淚講出這句話,戲裏魏成功的所有荒唐行徑與誇張表演,忽然有了着落。原來戲裏戲外,他都是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等待的戲痴龍套。
表演這一行是殘酷的,喜劇尤甚。外形上,魏翔劣勢明顯——比靚,他不夠高大帥氣,難以形成反差效果;扮醜,他又少了點一出場就能讓人發笑的“天然優勢”。他實在太普通了。可他的普通,卻意外與這個角色完美契合。“常年當羣眾演員,連露個正臉的機會都沒有,面對任何一個出鏡機會都拼盡全力。演男主角對他來説是千年等一回,他可不得使勁兒地演嗎?”這是魏翔對魏成功的角色心理揣摩,這何嘗不是他的心聲?
比起同是1979年生人的“開心麻花”老搭檔沈騰,魏翔則着實坎坷。從文工團退役後,為追求心中的演藝夢想,24歲的他成了“高齡”藝術生。此後,雖然經沈騰引薦加入“開心麻花”,參演一眾爆款電影、春晚小品,可比起早已爆紅的同伴,他似乎像是周星馳身邊的吳孟達。連他自己也説,拍《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前,“早就做好當一輩子配角的準備”。
正因如此,得到飾演男一號的機會,魏翔傾盡全力。有時他的表演有些笨拙但透着誠懇,使勁兒卻也不至於用力過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影片中,致敬了經典歌舞片《雨中曲》吉恩·凱利的雨中舞,那一刻偏離了“開心麻花”風格,留下一絲清新質樸。
一次用心的改編,一次討巧的本土化
在部分業界人士看來,《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商業成功,離不開高分原作所打下的故事基礎。原作是2008年上映的日本影片《魔幻時刻》,由三谷幸喜編劇執導。憑藉39.2億日元票房成績,曾躋身當年日本本土票房榜前十。
不過,對比兩部影片,還是能感受到《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改編的用心之處。比如結構上刪繁就簡,摒棄了支線人物,進一步聚焦龍套演員如何飾演“殺手”這一核心衝突,使節奏更加緊湊,笑料也更為集中。而在角色塑造方面,由於魏翔形象有別於日版佐藤浩市的俊朗滄桑,所以在保留“殺手”出場方式等情節之外,還特別設計了一些本土化情節和表演方式,來打造憨厚人設。
較為可惜的是,這樣的改編也僅止步於“討巧”,未能達到“青出於藍”的效果。三谷幸喜包裹在這個荒誕故事裏的,不只是小人物為夢想的孜孜以求,還有對於電影這一虛構藝術的拳拳之心。而這便是原片名“魔幻時刻”的寓意——原指影視拍攝等待黃昏日落時的絕美瞬間。日版影片中不止龍套主角一人,所有捲入其中的普通人,都醉心於電影帶來的夢幻與美。或許是追求讓觀眾發笑,《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刪繁就簡”也就刪去了這一深意。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觀眾看完電影,會有“什麼都沒留下”的空虛之感。
經此春節檔一役,今後賀歲喜劇這一賽道或將再度激烈。前有《甲方乙方》的馮氏喜劇,後有加入推理元素帶來新意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喜劇創作者須意識到,觀眾早已不再滿足於在電影院笑一場,留下回味的餘韻或許才能讓即刻的笑聲,轉化為可持續的喜劇消費內生動力。
作者:黃啓哲
編輯:童薇菁
責任編輯:邢曉芳
圖:均劇照、截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