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會成為諾蘭大神的“滑鐵盧”嗎?
《信條》成為諾蘭最受爭議的一部長片。自9月4日上映四天以來,《信條》一直屈居於已經上映三週的《八佰》,未能奪得單日票房冠軍。口碑也一路下滑,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4分下降至7.9分,成為諾蘭少數不上8分的作品。
諾蘭的作品一向被貼上“燒腦”的標籤,看一次是沒法完全搞懂的--這已經成為所有觀眾的共識。只是《信條》出來之後,越來越多觀眾開始思考:到底是電影真的很難懂,還是諾蘭故意讓你看不懂?
票房
首周表現不敵《八佰》
9月4日上映首日,《信條》收穫綜合票房5699.67萬元,僅次於已上映15天、斬獲20億元票房的熱映大片《八佰》。而最關鍵的首周票房表現也未如預期:目前才剛剛突破2億元。
受口碑等因素影響,《信條》上映次日的排片比便開始下滑,上座率也在《八佰》之下。目前,貓眼票房專業版給出票房預測為4.57億元,估計難以達到前作《星際穿越》突破8億元的優秀票房成績。
前有《八佰》,後有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後者將於9月11日登陸中國內地院線,預計將對《信條》的排片造成衝擊。
至於北美方面,《花木蘭》選擇不上院線、進行網絡流媒體放映,這對《信條》而言是個好消息。《信條》於9月3日在北美上映,目前收穫202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自2006年《致命魔術》以來諾蘭作品的開映票房新低。
不過,基於疫情的巨大影響,只有65%的美國影院逐漸復工,其中市場規模最大的紐約與洛杉磯仍未開放影院。《信條》如今仍位居美國國內票房首位,對北美影市的復甦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目前《信條》全球票房已達近1.5億美元,與製作成本2.25億美元還有一定差距;據業內人士估計,本片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收穫4億美元才可達到收支平衡。
爭議
簡單問題複雜化
有趣的是,不少觀眾不約而同地把《信條》比喻為一場“考試”,有觀眾評價:“《盜夢空間》像全市統考,穩住思緒即可遊刃有餘。《星際穿越》像高考,狀態拉滿,也會留下遺憾,出了答案估分時即可瞭然。這部《信條》,像零基礎參加奧數競賽,考完覺得自己只能得零分,唯有復讀方可解恨。”
又有人説,看《信條》的過程“倍感折磨”:“像是在參加物理競賽。諾蘭沒有試圖和觀眾平等地交流和溝通,而是冷冰冰地把龐大的信息量拍在了銀幕上,你還沒嚼透上一句話,下一句話又緊跟塞了進來。做個觀眾太難了,這道題我不會。”
以往的諾蘭一向對普通觀眾友好,喜歡借角色之口詳細解釋電影的核心概念(雖然這也是他為一部分影迷詬病的地方)。不過,《信條》裏,他引入了“時空逆轉”“時間鉗形運動”等更加難以消化的概念,卻幾乎完全忽略了“解題”這一步驟,甚至在本該着重呈現的地方一筆帶過:比如主要角色到底逆轉了幾次?最後一場沙漠中的鉗形大戰到底如何進行?主角截獲算法與女主角在遊艇上殺大反派是發生在同一時間的事嗎?……由於最基本的核心概念都顯得模糊不清,因此對大部分普通觀眾而言,觀看《信條》的體驗顯得混亂而疲憊。
有影迷認為諾蘭這次在故弄玄虛,將簡單問題複雜化,甚至連時間逆轉而產生的邏輯問題都沒有觸及到,只是一味地將“時間逆轉”當成一種工具。有網友評價:“與其説‘燒腦’,其實是‘繞腦’,把概念、情節線索強行復雜化卻又一直只在表層兜圈子,最終出來的效果就是異常割裂式、景觀運動表象式的呈現。”
這部新作甚至連畫面都不如以往吸引了。《信條》在視覺上也下了不少工夫:電影中呈現了一個正向和逆向同時存在的世界,並分別以紅藍色調來區分正向空間和逆向空間;動作戲也別出心裁,在拍攝逆向空間時,“實拍狂魔”諾蘭並沒有採取正拍倒放的方式,而是要求演員直接表演出倒放效果。但總體而言,《信條》的視覺效果仍比較平實,缺少《星際穿越》的“時間實體”、《盜夢空間》的摺疊都市等炫目的視覺奇觀。
角色淪為工具人
“工具人”也是目前《信條》評價的高頻詞:“諾蘭為了炫技犧牲了故事和人物,觀影體驗非常差。老套的拯救世界的故事,但沒有一個角色有足夠的驅動力,都只是在模板化地跑劇情。”
實際上,剝離晦澀難懂的科學概念,《信條》的故事並不複雜,甚至還沿襲了《007》系列等特工電影的套路:炫目的異國風光--電影跑遍三大洲的七個不同國家,從英國、美國、東歐、南歐、印度再到北歐;心理變態的大反派--俄羅斯能源大亨薩託身患重病,卻要全人類給他陪葬;毫無前因後果的感情戲--男主角突然之間對薩託的妻子凱特產生異樣的情愫。
《信條》中的每個角色都在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好讓劇情推進下去,一些設定就顯得頗為不合理。為了讓大boss薩託的妻子凱特倒戈,電影花了不少篇幅描寫薩託與凱特的矛盾,卻顯得非常生硬。薩託明明是個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毀滅整個世界的大boss,他與凱特之間的矛盾卻幾近雞毛蒜皮:他抓住了凱特賣假畫的證據,以此要挾不讓她離婚(不然凱特就要去坐牢),也不願把孩子的撫養權給她。有觀眾吐槽:“最終大boss竟然還得跟老婆爭奪孩子撫養權,我彷彿在看國產家庭劇。”
更失衡的是,男主角與搭檔尼爾之間跨越時空的友情本應成為電影情感主線,兩人的對手戲卻並不多。結局中尼爾身份曝光的一幕本應成為影片的情感高潮,現在看來卻顯得突兀。
諾蘭的過往表現
與《信條》並稱“時空三部曲”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分別位居豆瓣TOP250的第九和第十二位。
2010年首映的《盜夢空間》收穫了4.62億元票房,是2010年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的第五位,豆瓣評分9.3分。該片同樣以新奇的電影結構讓觀眾高呼“燒腦”,但其程度遠不及今日《信條》的全民“看不懂”。
《星際穿越》豆瓣評分同為9.3分。這是諾蘭在國內票房表現最優秀的影片,2014年首映時收穫7.55億元票房,上映之初與《信條》表現不相上下,但在後續上映中越戰越勇。此外,該片在今年國內重映中也獲得1.21億元票房的好成績。
諾蘭上一部在中國內地上映的作品是《敦刻爾克》。雖並非諾蘭一貫擅長的科幻類型電影,但也獲得了3.39億元票房,在引進公映的戰爭片中名列前茅。在三年前公映時獲得多數好評,豆瓣評分穩居8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