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樂團季》《樂隊的夏天2》熱播: “爆款”頻出的夏天,音樂與綜藝雙贏了嗎

《明日之子樂團季》《樂隊的夏天2》熱播: “爆款”頻出的夏天,音樂與綜藝雙贏了嗎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話題熱度還在繼續,而兩檔音樂類“綜N代”眼下已有趕超潛力。一檔是播出至第四季的《明日之子》(即《明日之子樂團季》),開播後網絡評分出現國內偶像選秀鮮見的8.3分。原本記錄一羣少年組成樂團追逐音樂夢想的綜藝,被觀眾“追”成一檔青春成長節目。另一檔是去年的“爆款”《樂隊的夏天》,首播兩期即在各平台拿下77個熱搜,樂手不加矯飾的表現意外造就無數笑料,讓非樂迷觀眾也看得不亦樂乎,直呼“比喜劇節目還好笑”。

翻看彈幕和評價,這兩檔節目在音樂核心環節的呈現目前得到普遍認可。《明日之子》一改選秀“顏值”至上標準,集結一批操持着民族樂器的少年與流行樂發生碰撞。《樂隊的夏天2》匯聚兩代國內樂隊,致力推廣各種小眾音樂風格,展現國內原創音樂的生命力。

一直以來,音樂綜藝類都是市場“硬通貨”。然而,做“爆款”容易,但要口碑市場雙豐收很難。告別《中國好聲音》《歌手》時代對於嘉賓唱功的極致追求,熒屏迎來《跨界歌王》《蒙面歌王》對華語流行老歌的過度開掘。進入網綜時代,《中國新説唱》《説唱聽我的》雖成就一時熱度,但觀眾很快因選手德行爭議,對説唱的態度急轉直下。眼下,徒留《青春有你》《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保留唱歌考評,無奈選手實力並不驚豔。

《明日之子》《樂隊的夏天》為何贏得觀眾認可與關注?儘管節目模式不同,兩者仍有共性——畫風清新、情感真摯、作品有味道、選手有實力。這個夏天,期待兩檔節目可以給出音樂與綜藝真正實現雙贏的有益探索。

少年一代的真摯情感與過硬實力成看點

嚴格意義上來説,《明日之子》的模式並非為樂團量身定做,其底色仍是偶像養成。不管是初期賽制中兩兩成團的模式,還是最終選出五人組成樂團的做法,都與一般樂團的誕生過程相悖——要成為一支出色的樂團,不僅是要集結實力最強的樂手主唱,更需要彼此音樂理念契合,經歷長期磨合後才有舞台上的默契。《明日之子》顯然壓縮了這個過程。這也難怪節目開播前,網友對着“操盤手”龍丹妮犀利發問:究竟是要選出一支超級樂隊,還是一支偶像樂隊?

意外的是,這羣20歲左右的少年卻在這種臨時組隊的磨合中,為觀眾呈現出音樂與情感表達的無限可能。盤點少年的樂器,首先就突破了一般觀眾對樂團的想象。除了吉他、鼓、貝斯這老三樣,也有提琴、鋼琴等西洋古典樂器,甚至還有嗩吶、馬頭琴、冬不拉等民族樂器。一開場,選手用嗩吶吹奏海外大熱電音單曲《The Spectre》,表現着實燃爆現場。

與此同時,少年人藉由音樂傳遞情感的畫面,也擺脱一般選秀套路化的勵志表達,讓觀眾感受到透過美顏濾鏡迴歸真實的質樸。節目裏的少年絕大多數初出茅廬,沒有濃重的眼線煙燻妝,沒有公司雕琢包裝的油滑,只有在音樂上的生猛之氣。言及夢想,沒有流量與人氣的奢求,而是心懷一份“卡車裝樂器,小汽車裝人,冬天寫歌,夏天巡演,演遍所有城市的演唱會”的浪漫。

《明日之子樂團季》《樂隊的夏天2》熱播: “爆款”頻出的夏天,音樂與綜藝雙贏了嗎

另一邊,《樂隊的夏天》此前憑藉召集一批解散樂隊重回舞台,引發十足關注。然而節目沒有滿足於製造“回憶殺”,而是在開掘新生力量上不遺餘力。盤點這些90後、95後的新生力量,在面對數十年樂齡的資深樂手時一點也不怯場,反而拿出水準過硬的原創。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所歌唱的,不再是隻有“青春”“情愛”的狹窄議題。由三胞胎少女組成的福祿壽樂隊,用一首《玉珍》唱哭了嘉賓周迅。這首歌以外婆命名,遙寄追思,豎琴、鍵盤打擊樂的特別組合,把少女心事唱出了氣勢與深情——“直到她的苦衷變成了我的,她的仁慈也變成我的了”。

新生力量的崛起,讓作為導師的資深音樂人樑龍和朴樹,感慨後生可畏,把參與節目當成驅動自我再學習的過程,在瞭解年輕人都在聽什麼、想什麼、唱什麼後,不斷深入自己的音樂探索。

《明日之子樂團季》《樂隊的夏天2》熱播: “爆款”頻出的夏天,音樂與綜藝雙贏了嗎

風格迴歸質樸洗練,展現多樣性為小眾音樂正名

然而,兩檔節目並非一路高開高走。回顧《明日之子》前三季,同樣是選秀考核模式,儘管成功鋪就毛不易等人的歌手之路,可口碑始終在6分徘徊。究其原因,節目雖有擺脱當下偶像選秀拼顏值、觀眾緣的風氣,試圖聚焦選手創作演唱,甚至不惜請到大牌歌手助唱造勢。遺憾的是,複雜的概念、賽制和舞台等形式化表達,稀釋了音樂內容的比重。第四季節目則很明顯精簡了舞台包裝和炫目視覺效果,也摒棄了刺激觀眾神經的殘酷淘汰賽制,把更多鏡頭留給了年輕人圍繞音樂創作切磋磨合的過程。另一邊,郎朗、鄧紫棋、朴樹、樑龍等導師在各自音樂領域都有專業成就,恰好對不同風格的選手予以精準指導,真正幫助選手從青澀走向成熟。

相比於摸索多年的《明日之子》,《樂隊的夏天》面臨的壓力則來自於誕生之前。去年第一季開播之初,曾有人擔憂搖滾是否與大眾審美相兼容。雖然此前,同為聚焦小眾音樂的説唱節目成就了一定的流量與人氣,卻也刻意放大了説唱本身“鬥狠”的一面,引發不小爭議——把小眾音樂推向大眾之時,如何凸顯特質、過濾雜質,贏得觀眾審美的最大公約數?《樂隊的夏天》選擇用多元化為“搖滾”“樂隊”祛魅。第一季中,觀眾能看到樂齡三十多年的資深樂手展現温情深沉的一面;也看得到年輕樂隊玩轉放克、電子、復古新浪潮等多種音樂風格。這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對樂隊聒噪、離經叛道的偏見,觀眾能從中感受到些許市井煙火氣、粗獷民族風與都市少年心性。

《明日之子樂團季》《樂隊的夏天2》熱播: “爆款”頻出的夏天,音樂與綜藝雙贏了嗎

在新的一季,展現中國樂隊多樣性的特點被進一步夯實。觀眾驚異於中國音樂人對於多元風格的吸納與創造力。從硬核與動漫的結合,到迪斯科的復古回潮,讓人目不暇接。後台化妝間裏,主唱華東習慣於閒暇時看“大部頭”,糾正隊員德語發音,舞台上則是全英文演唱,以精湛的技術玩轉後朋克迷幻風。背靠多項專業獎項與海外樂壇專業認可,讓華東可以自信宣稱他們的出現“可以提高節目的水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小眾甚至有些“傲慢”的音樂,兩期節目過後,現場評分暫居第一。而這一結果,一如這兩檔節目的成功,或許都從側面證明觀眾審美的改變——從昔日《中國好歌曲》“看唱功”的長期霸屏到偶像養成節目“看臉”的大行其道,並非觀眾審美退化了。無論是音樂還是綜藝,真誠的表達與原創能力,才是通往觀眾認可的正途。


作者:黃啓哲
編輯:張禎希
責任編輯:範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7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日之子樂團季》《樂隊的夏天2》熱播: “爆款”頻出的夏天,音樂與綜藝雙贏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