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退出後,給郭德綱提了唯一一條建議,如今依舊是逆耳忠言
雖然李菁已經退出德雲社近十年了,但是到今天為止,他依舊是德雲社歷史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作為曾經的德雲社鐵三角之一,早期的發展,李菁功不可沒。
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成立於1995年,當時的李菁只有十幾歲,根本沒有任何的社會經驗可言,儘管如此,離開了李菁的話,早期德雲社的小劇場還真沒法演。
郭德綱曾經言道,首先李菁打個快板,然後郭德綱和張文順老爺子説個對口,然後説個單口,最後三個人來個羣口相聲,這就組成了小劇場的一場演出。
雖然李菁的年紀很小,但是離開他的話,只有郭德綱和張文順老先生,這個節目安排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當然了,北京相聲大會根本不賺錢,郭德綱靠着給人寫劇本,到處唱戲,擔任節目主持人等賺錢貼補小劇場。張文順老先生本身就有點自己的產業,也投入了不少錢。
因此,當張文順老先生去世之前之後,郭德綱都在很多場合講道德雲社有老爺子的半壁江山。
但是從來沒有聽到郭德綱説德雲社有李菁的半壁江山之類,可以説,作為早期的德雲社來講,李菁非常重要,但是又有點可有可無。
不能否認的是,李菁對德雲社是有感情的,否則也不至於在最艱難的時候,依舊留在德雲社,這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十年,德雲社都是處在嚴重入不敷出的階段。
因此,在德雲社所有退出的演員們中間,李菁是非常希望德雲社能夠好下去的演員,畢竟李菁陪伴德雲社度過了十五年最好的年華。
在李菁退出德雲社之後,他接受了一次採訪,在這次採訪中,主持人問到:作為創業元老,你認為德雲社目前有什麼問題存在?
李菁的回答非常嚴肅,也非常慎重,他談到了德雲社的氛圍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和睦,演員們之間的關係非常淡漠。
在以前,早演完的演員會在後台留下來,等到演出結束之後,大家互相討論這次演出的成敗得失。但是到了2010年這種氛圍已經不復存在,演員演完就走,沒有討論這回事了。
李菁專門説道自己從來沒有給郭德綱提過什麼建議,如果説唯一提一點的話,那就是演員們有點太浮躁,學上三天相聲,就想着怎麼成名,對成名的慾望太大。
李菁的這番話是作為十五年的老資格,對德雲社當年現狀的評價,這個建議從目前來講,依舊是逆耳忠言。
無論于謙,還是郭德綱,抑或是岳雲鵬,都對年輕演員這種對成名的渴望和浮躁,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周易》上有個詞叫“厚德載物”,具體到相聲行業裏,這個德除了人品之外,還有一個就是相聲基本功,只有這個“德”足夠深厚,才能真正支撐得起大紅大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