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户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英國掀起中文熱]據海外網報道,在英國,學習中文成為一種熱潮。據悉,學習中文儼然成為了新趨勢,許多英國父母認為,中文是印歐語系之外最重要的語言,足以影響孩子的未來。實際上,近些年來,在美國紐約,在俄羅斯,在澳大利亞,在南非,學習中文的熱潮一直不斷——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國家漢辦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9月,在全球134個國家和地區共開設495所孔子學院和1000所孔子課堂。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過1.2億,且以50%的幅度在增長。專家預測,2020年底,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將達2億。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美國:紐約市華裔人口飆升 各級學校掀起中文熱

  中新網援引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紐約市華裔人口飆升,掀起各級學校中文熱,除私校與華人聚居區小學紛開班,法拉盛外圍的201公立小學也提供所有二年級學生中文課。該校校長羅札達(Rebecca Lozada)強調學中文目的不僅是讓孩子與華人鄰居溝通,更是為“走出小區和國際接軌做好準備”。

  校長羅札達指出,該校亞裔學生比例從8%升至17%,六年前成為“磁鐵學校”後,受到政府額外補助,提供多國文化課程。她説,“如果擁有更多經費,一定讓更多年級學生可學中文。”

  與第201公立小學合作提供中文課程的優勢學苑校長蔣昌棟表示,希望各族裔孩子瞭解中華文化。家長賈西亞(Jessica Garcia)認同,“學中文是培養孩子與華裔鄰居相處的好辦法”。

  俄羅斯:漢語“難”擋不住學漢語“熱”

  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即將列入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的漢語科目考試目前已進入測試階段,但由於沒有舉辦漢語“高考”的經驗,在測試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難題。不過,在由俄政府副總理戈洛傑茨主持的會議上,俄相關機構已確定了漢語科目考試中需要解決的技術、內容和組織機構等方面的問題。

  俄聯邦教育科學監督局表示,俄教科部推薦書單中沒有漢語教科書,俄聯邦國家教育標準中也沒有漢語,這是俄“高考”引入漢語科目的最大難題。俄政府相關人士透露,制定和批准教學大綱、出版經教科部批准的漢語教科書是當務之急。此外,俄國家考試系統暫時無法兼容漢字及各地缺少專業監考人員等問題也亟待解決。俄教育和科學部部長克拉夫佐夫前不久曾向記者表示,漢語科目進入俄考試系統的方案早已完成,“但由於漢語是比較難的語言,所以我們需要一些時間來對考試系統進行調整”。俄聯邦教育科學監督局去年10月曾對漢語考試系統進行首次測試,今年還將繼續進行測試工作。俄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漢語正式列入俄國家考試科目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準備時間。

  澳大利亞:教育成澳中交流橋樑

  據澳洲網報道,近年來,澳大利亞和中國在國際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趨升温,而澳大利亞當局亦順勢而為,將國際教育作為增強澳中兩國關係的重要橋樑。據澳中商會(Australia China Business Council)委託蒙納士大學商學院(Monash Business School)進行的研究預計,未來10年,澳中兩國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合作將實現更進一步的增長。

  綜合《阿德萊德時報》、《先驅太陽報》、澳廣網1月31日報道,蒙納士大學商學院公佈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10年,澳中在小學、中學以及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增長,並預測稱,中國在澳大利亞小學與中學教育市場所佔份額將自目前的31%升至42%;同時中國在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市場所佔份額將自當前的26%升至36%。

  正因如此,澳大利亞政府已將國際教育視為鞏固澳中兩國關係的重要紐帶。受此影響,澳大利亞國內掀起了一輪又一輪學習中文的熱潮。

  尼泊爾:學習中文,“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據中新社報道,在尼泊爾旅遊勝地博卡拉,一家酒吧的老闆向中國記者提出一個特別的“交易”:“請你給我們店寫幾句中文廣告,今晚的啤酒免費。”店主説,他隔壁的競爭對手自從掛上中文招牌,生意似乎更好了。

  在這個與中國接壤的“山地之國”,華人遊客越發成為酒店、餐飲、交通等行業爭取的對象。在加德滿都商業區泰米爾,中文招牌和廣告隨處可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樣的流行語,也早已跨越喜馬拉雅山來到尼泊爾。

  近年來,尼泊爾的“中文熱”還逐漸走進各地大大小小的學校。尼泊爾LRI國際學校位於加德滿都西郊,該校不久前決定在一至七年級全部開設中文課程,並首次把漢語成績列入學籍考試。該校合作方北京市應邀向尼泊爾增派了多名志願者教師。

  20多歲的蘇比蒂女士目前就職於一家制片公司,近日她正在嘗試“託關係”免費學習中文,希望能入讀加德滿都大學孔子學院。蘇比蒂説:“我的許多朋友都開始學中文,將來一定會成為工作的優勢。”

  比起蘇比蒂,尼泊爾外交部的官員們率先享受了“外交待遇”。日前,加德滿都孔子學院專為尼泊爾外交部開設漢語培訓班,從而將改變尼泊爾外交部沒有一個“中文通”的尷尬狀況。

  尼泊爾原教育部長鮑德爾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説:“這些年,尼泊爾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中國機遇’,這是人們積極學中文的大背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尼泊爾民眾赴境外工作生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秘魯:精彩紛呈“漢語橋”秘魯湧動中文熱

  2016年秘魯“漢語橋”大中學生中文比賽29日在首都利馬的裏卡多·帕爾瑪大學文化中心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孔子學院和利馬中文學校的選手齊聚一堂,情真意切的演講和精彩紛呈的才藝表演讓人們感受到秘魯年輕人對中文的熱愛和對中國的嚮往。

  當天下午,裏卡多·帕爾瑪大學文化中心內掌聲此起彼伏,歡聲笑語不斷。參賽選手大多穿上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盛裝,逐一展示自己的漢語風采。本屆比賽分為演講和才藝展示兩部分,15名選手用流利的漢語演講和精彩的歌舞、武術表演以及樂器演奏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經過激烈角逐,裏卡多·帕爾瑪大學孔院22歲的參賽選手馬塞洛獲得大學生組一等獎。來自秘魯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的安德烈憑藉演講《我的中國武術夢》和精彩的中國功夫表演榮獲中學生組第一名。他們將代表秘魯去中國參加總決賽。

  安德烈獲獎後告訴記者:“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參加‘漢語橋’比賽,另一個是到北京體育大學學習武術,現在一個夢想馬上就要實現了,心情很激動。”

  “漢語橋”比賽至今在秘魯已舉辦三屆。2014年2月底,中國駐秘魯大使館文化參贊朱曉燕上任時,秘魯還從未舉辦過“漢語橋”比賽。為了讓漢語愛好者有機會前往中國參與、觀摩世界“漢語橋”總決賽和近距離了解中國,朱曉燕隨即聯繫各個孔院和中文學校。從選手審查到比賽場地,她都親自經手操辦。經過3個月的緊張籌備,“漢語橋”當年首次在秘魯成功舉行,並在當地掀起一股不小的中文熱。

  政商界:國際政商界把中文掛嘴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 中文是聯合國6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2010年,聯合國把每年中國農曆穀雨節氣這天確定為“中文日”。現在,每年有600多名各國僱員加入中文培訓與學習。2014年,聯合國中文教學組組長何勇因突出的工作成績而獲得秘書長潘基文親自頒發的“21世紀聯合國獎”。據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是中國書法的超級粉絲,寫得一手漂亮的顏體字。

  談到當今世界政界商界流行學習中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戴長征教授説,對於海外漢語熱應該從多方面來解讀。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是海外漢語熱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國際地位逐步提高,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掌握着越來越重要的話語權。硬實力的提升促進着軟實力的發展,外部對中國的認知也在發生着變化。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持續增強,國際政界商界希望能夠更加直接地瞭解中國。

  不可否認,中文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承載着厚重的歷史,其本身具有強大的魅力,獨特而成熟的漢語系統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去探索。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俄羅斯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對學生們説:“我認為,已經掌握了漢語的人,正在過着全新的生活,因為漢語中藴含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觀。”他説,學習漢語對俄羅斯年輕人在未來取得成功大有裨益。

  中文熱持續升温有原因

  “中文熱”離不開“中國熱”,中國的發展及其全球影響力的擴大,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中文升温不斷。

  首先,近年來持續升温的“中文熱”與其背後的“中國熱”是分不開的。武漢大學對外漢語教研室主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孔子學院前任中方院長張延成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國家綜合國力增強帶來的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是‘中文熱’出現的重要原因。其中,經濟因素起着更為主導性的作用。”隨着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及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合作交流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意識到“中文”會成為未來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國熱”使得中文不斷“升值”,進而激發了海外學習中文的熱情。

  國家戰略層面的大力推廣也是形成海外“中文熱”的重要因素。多年來,國家通過成立專門機構、編寫相關教材、向國外提供教學援助、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等各種方式在海外大力推廣漢語。這為“中文熱”的興起與持續升温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現在國家為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在理念層面更加重視文化軟實力影響,相信漢語熱會持續升温。”張延成如是説道。

  除此之外,中國文化在海外影響力的擴大,日漸壯大的華人羣體以及數量不斷增加的來華留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當下“中文熱”的升温。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在《語文閒談》中也曾談及他關於漢字誕生以及漢字與巖畫關係的觀點。今摘錄其中部分,

  與讀者一起

  在緬懷之餘,來感沛周有光先生博古通今的學養。

  周有光先生

  漢字與巖畫同出一源。有的字形與巖畫相同。有的字形與巖畫相似。巖畫是漢字的父母。中國各地逐步發現了不少巖畫。巖畫的歷史大約有一萬年。漢字的歷史從甲骨文算起大約有3300年。

  周有光108歲時的題字

  巖畫以圓圈代表太陽,與甲骨文相同。巖畫以月芽代表月亮,與甲骨文相同。巖畫中的“弓”,與甲骨文相同。巖畫中的“田”(土地),與甲骨文相似。巖畫中畫的動物,有全身,有半身,有直立,有蹲坐,有側面,四足只畫兩足,擴張具有特點的部分,如馬有長臉和長鬃,虎有大嘴和利齒。諸如此類的手法,跟甲骨文完全一樣。巖畫的雕刻技法,跟甲骨文和金文也極為相似。

  巖畫以象形為主,指事為副。指事例如,數目用線條表示,有些圖形上加上了小的標記。這些方法,也是原始文字的創造方法。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周有光108歲時給唐師曾的題字

  研究巖畫,可以啓發理解造字的原始方法。簡言之:“象形”為主,“指事”為副,這就是造字的原始方法。原始文字大都是單個符合。後來,拼合單個符號,成為複合符號。於是就有了“會意”和“形聲”。把現成的字,略作變更,形成新字,就是“轉註”。借用現成的字,取其音,去其意,就是“假借”。

  從發展的觀點看,“六書”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象形”為主,“指事”為副,這是原始造字法。第二層是“會意和形聲”,這是複合造字法。還要附帶“轉註”的變形造字法。第三層是“假借”和“形聲”中的“聲旁”,是表音法的萌芽。

  以上就是“六書三層説”。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周有光106歲時的題字

  在巖畫中,已經有“象形”和“指事”,並且有近似“轉註”的圖形變化,以及符號複合化的初步現象。甲骨文發展了“會意”、“形聲”、“假借”,成為可以按照詞序連續閲讀的成熟文字。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Wagee”:受教了!

  網友“0”:108歲時這字有點抖,畢竟年紀大了

  網友“風信子eye”:大家!

  (1970-01-01)


  都説對外漢語是個坑,我卻跌跌撞撞地堅持了十年!

  2017-08-31

  教師成長學院

  2017年7月末的最後幾天,我和美國的校長、家庭在機場陸陸續續等到來自大洋彼岸的老師們,那一刻,喜悦化作了心中一絲甘甜。

  圖:赴美老師得到學校和家庭的熱情接待

  從老師們臉上,我彷彿看到了十年前自己的模樣。回首走過來的路,從莽莽撞撞迷茫的教師菜鳥,到今天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實現自己理想的職業目標。除了天上的彩虹,還有更多腳下的坑坑窪窪。

  關於作者

  沈老師(Shawn Shen) 畢業於武漢大學,曾經任教於國際學校、美國匹茲堡公立學校以及美國羅利市公立學校。2015年創立美國公司AmericanChinese Educational Exchange (簡稱ACEE),成功幫助超過四十名老師獲得美國教學崗位。

  十年前,初遇美國中文教學

  2008年我第一次來美國任教,當時還在攻讀研究生學位期間,是通過國家漢辦的漢語教師志願者項目,懵懵懂懂地參加了各種面試,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情況下,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全職工作。

  任教的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公立高中,教學的方式是遠程教學,在一個8平米的辦公室,通過視頻電話教授好幾個不同學校的學生。因為當時每所學校選修中文課的人數並不多,所以只能幾個學校一起“拼單”,僱傭了我這個中文老師。

  圖:當年的6平米教室和遠程教學設備

  其實所謂“僱傭”,並不完全準確。因為在這個僱主與僱員的關係中,美國的學校付出並不多,只是提供了學校旁邊的一個半地下室的一居室住宿,所有的工資都是國家漢辦來支付的。從這一點上,我們大概可以看出,當時的中文教學在美國屬於內冷外熱的狀態。對於美國的學校來説,接受這樣一名“送上門”來的中文老師,基本不需要付出什麼成本,卻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稱讚,是一種穩賺不賠的買賣,何樂而不為呢?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圖:難得的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在十年前剛到美國時,我發現身邊大部分的美國人對於今天的中國沒有任何瞭解,對於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追憶和羨慕漫長中國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狀態。對於當時的美國的老師和學生來説,學中文很新奇很酷炫,也有很多人是純粹由於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感興趣。中文教學面對由來已久的西班牙語、法語、拉丁語課等傳統強勢二語課堂,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一種稚嫩和怯生生的感覺。就像初出茅廬異國他鄉的自己。

  十年中,前路漫漫上下求索

  時間的速度一定是不均勻的。在小學的時候,我經常盼着快點過年。多長一歲,距離“大孩子”這個英雄形象就會越近一步。到了十八歲,彷彿大學四年的時光就是紙上那幾個被一筆劃過的字,還沒有來得及舒展開,大家就匆匆忙忙地各奔東西了。而當我以為時間會按照恆定的加速度飛馳而過的時候,我卻在赴美任教結束之後,迎來了生命中最漫長的兩年時間。

  2009年從美國回來以後,我想繼續做一名對外漢語教師。但現實情況是,當時國內根本沒有這個行業。內心的嚮往和現實的困境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在勸自己轉行。一年之內,我嘗試過的很多崗位:深圳飛亞達表業的HR、佛山中海地產的HR、武漢萬科地產的市場營銷、《籃球》雜誌的編輯、《武漢商報》的記者、河北農業大學文學院的講師。無一例外,每個崗位上,我都沒能堅持到一個月的時間。原因?大概就像一個女孩兒有了心上人之後,很難再愛上另外一個人一樣。心有所屬,便難以全情投入了吧。

  認清了自己的困境之後,我決定放手一搏,追隨自己內心的想法——回美國當老師!這個目標的設定,在十年前,大概是很瘋狂的。不管我跟誰講,大家基本表示聽不懂。索性後來自己就不講了,心裏默默認定,不尋常的路大抵都是孤獨的吧。

  於是開始準備,找之前的美國校長寫推薦信、查美國有哪些學校可以讀教師資格證的碩士項目、考託福、逛出國留學論壇,同時安撫家人的情緒,“別擔心,我能行;學費我先借大舅的!”父母也是一頭霧水,不太清楚這個兒子到底是被美國中了什麼蠱。不過,在人生最危急的時刻,父母從不會缺席。他們雖然不太瞭解自己的兒子想做什麼事兒,但是對我説不管做什麼,他們都支持我。於是,繼續前行。

  2013年,我終於再次成功來到美國工作,任教於北卡州羅利市的一所公立中學,而這一次,是真的“有備而來”,因為之前幾年成功申請到國際學校的工作,積累大量的一線教學經驗,接觸到不同國家、不同程度的學生,為再次申請美國的教學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圖:每年春節,我都會跟學生包餃子打麻將

  十年中,兩次赴美教學,走過太多中國和美國的城市,經歷了太多生活的冒險,看似輕描淡寫,後面卻是過去幾年最難熬的雪雨風霜。比起艱辛,我覺得收穫更大。認識自己需要經歷和智慧,經歷了那麼多人和事,我們可以更好地回答我是誰的問題,也更能看清楚我們想要去向哪裏。

  十年後,學中文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出了“百萬強”計劃對中文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2017年6月剛剛由ACTFL、American Councils、The Language Flagship等幾個美國最權威的外語教學機構聯合發佈“全美中小學外語課堂統計報告”(The national K-12 foreignlanguage enrollment survey)指出,除了South Dakota和華盛頓特區以外,其餘所有的州都在開設了中文課。大約有1144所學校提供中文課程,目前中文課程的註冊學生人數是4,6727人。

  (錄音首發於喜馬拉雅電台,搜索“滿世界跑的肖恩”可收聽更多沈老師的精彩分析)

  中文已經在美國遍地開花,學中文也成為美國精英階層培養孩子的新選擇。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那麼是否意味着美國學校的大門已經向國內的老師們打開呢?

  中文課程學校在全美快速的數量增長,與美國本土優秀中文老師的缺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一點,與我在一線工作的直接感受是一致的。

  美國學校想要招收優秀的老師,國內的很多老師想要來美國教學和工作,這兩者的需求是契合的,但是由於信息難以及時匹配,教師資格證和簽證等手續繁瑣,再加上中國老師缺乏美國學校的面試和教學經驗,使得雙方之間雖然有意走在一起,但是實際操作困難重重。如果我們可以幫助老師和美國學校克服這些困難,使雙方走到一起,是一件具備市場價值的事情。幫助後面的年輕老師,避開我之前所走過的那些彎路,直接獲得一個美國的教學崗位,不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兒嗎?

  想清楚了這兩點,我就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新的方向。畢竟,有了之前一段黑路墊底,只要有一點亮光都足以照亮方向。2015年,我辭去了美國全職教師的工作,開始為新的目標奮鬥。雖然我離開了教室,但我沒離開課堂,我的日常從教學生變成培訓老師,大家依然稱呼我“沈老師”,我很珍視這個名分。

  結 語

  十年光陰彈指間,也許你也經歷當年沈老師的迷茫,又或許你已經找到了方向並且進行着熱火朝天的努力,都祝願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擁有下一個精彩十年。

  表白時間:2018年我們會幫20名老師獲得美國教師的職位,如果你不懼挑戰,我將全力以赴!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雷海陽”:廣告就是告訴別人,錢還可以這麼花

  (2017-08-31)


  近日,瑞士譯者林小發(中文名)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這是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

  林小發。

  翻譯了17年,被認為像《魔戒》

  引起更多中國讀者關注的是,譯林出版社的編輯王蕾,將德語版《西遊記》的開頭部分,回譯成現代漢語,發在微博上:“有一首詩説: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萬物模糊,橫無際涯/誰都沒有見過那時的景象……”

  中文版《西遊記》的原文是“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不小心當了一天網紅”,王蕾説,微博裏的這篇回譯之作,瀏覽量高得不同尋常。很多讀者看回譯,覺得是某本類似《魔戒》的史詩。

  王蕾覺得,回譯的《西遊記》,有些像《魔戒》作者托爾金的作品《精靈寶鑽》。

  學者李天飛也被王蕾的回譯觸動。在他眼中,《西遊記》本有市井小説的特徵,帶着戲謔。德譯,再回譯,文本帶有了西方文學的壯美和悲劇感。

  中國讀者的反應,林小發根本沒料到,“但現在想想當然也不奇怪”。

  林小發翻譯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足足花了17年。對她來説,漫長翻譯過程中的成長與挫折,恰恰應和了《西遊記》的主題——取經。

  在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儘量讀了一些構成明代文人常識的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遊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閲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與其説犧牲了長達十七年的時間,不如説是在不知覺地挖掘一個莫大的寶藏,一個不朽的精神世界。”林小發寫道,“譯本出版了之後,我從許多讀者的反饋得知,小説在這些方面的寓意得到了有效的傳達,對此我深感欣慰。”

  1968年出生的林小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來得很突然。1983年,中國廣西的一個雜技團訪問比爾,林小發被介紹冊上的中國字迷住,開始自學中文。

  1999年,讀過原著和兩種德文譯本的林小發自己動手翻譯《西遊記》。

  翻譯越深入,林小發越察覺自己的不足。她特地去浙江大學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文主題是《西遊記》的“正路”思想。

  德文版《西遊記》。

  在德語國家文壇,

  《西遊記》原來是不存在的

  林小發在浙大的導師樓含松教授説,“她跟我讀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當時她已着手此書的翻譯。因此我們經常會有關於西遊記的討論。”

  樓含松説,林小發的碩士論文就是《西遊記》研究。

  但因為不懂德文,所以,樓含松還沒看過《西遊記》的德文版。

  德語世界原來有《西遊記》的兩種譯本。一種是1962年翻譯出版的《西方朝聖》,依據是中文原版及一百回俄文譯本,但採取總結性的翻譯方式,諸多的詩詞、回目、對話等均被刪除。另一種轉譯自1942年出版的英文節譯本《猴子:中國民間小説》。《猴子》由英國漢學家阿瑟·韋理英譯,胡適作序,翻譯了原書100回中的30回。英譯本主角名叫“猴子”,沒有回目,也未翻譯詩詞。

  因此,在去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林小發曾對媒體説,“我所翻譯的是完全未刪減的,因此可以算是第一本完整的德譯本。我用的中文原版是中華書局出版的《西遊記》,這個版本以清代的《西遊證道書》為底本。相對於更常見的明版本,這個版本經過了一些文筆潤色,也刪掉了一些描述性的詩歌。比如,師徒三人取經路上遇到一座山,這座山怎樣怎樣。如果把這種描述性的詩全都翻譯成德語,會佔很大的篇幅,而且也不太符合德國讀者的閲讀習慣。”

  在亞馬遜上,林小發譯的《西遊記》定價88歐元。據悉,德國圖書普遍在20多歐。

  “在德國,知道《西遊記》的人非常少。練氣功,學太極拳,對中醫感興趣的人可能聽説過《西遊記》的一些片段。”林小發説,“但是,作為文學作品卻鮮為人知。對於這麼偉大的一部文學作品來説,實在是非常可惜。”

  所以,在林小發的印象裏,“在德語國家的文壇,這本書原來是不存在的。”

  書裏的神仙鬼怪有了德文名字

  《西遊記》人物繁多,同一人物還可能有別名。主角孫悟空,就另有美猴王、齊天大聖和行者等諸多稱謂。林小發的處理是:孫悟空音譯,其餘意譯。

  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的畢業生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在林小發翻譯的《西遊記》開篇的前兩頁裏,行者、悟空、大聖間隔出現。而書中出現的南海觀音,是用印度語裏的菩薩概念+中文拼音(Guanyin)翻譯的。

  “唐僧”怎樣譯,林小發猶豫好久,先用漢語拼音“Tangseng”,後來改譯為“來自中國的高僧”。原文裏的“唐”,她翻譯成“China”,這樣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古代中國。

  神靈和妖精名的譯法,需要想象力,比如,麒麟山小妖有來有去,譯為“又來又去的那個”。

  “出現在回目和詩詞中的一些道教術語,如金公木母、嬰兒奼女等,直接字面翻譯成德語很容易,但這不是我的翻譯方式。”林小發認為,翻譯之前必須理解透徹,否則無法把真正含義傳達給讀者。

  人名、習語之外,小説涉及的專有名詞,是貫穿整個翻譯過程的最大困難。

  最初譯出了十回後,林小發曾把譯稿和小説簡介寄給幾家出版社,都被婉拒。大約有十年,她都沒找到願意出版德譯《西遊記》的機構。是否繼續翻譯,她也躊躇過,但終究沒有放棄。

  去年的法蘭克福書展,林小發譯《西遊記》首發,黃色封面,封面上美猴王手搭涼棚眺望。

  小説有五十多頁後記,其中18頁是詳細的神仙列表。林小發還介紹了神仙的世界,《西遊記》故事的形成和小説接受史等。

  (原標題:《在浙大留學的瑞士人,用17年時間翻譯了德文版《西遊記》——回譯成漢語爆紅網絡》)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毛毛德英”:譯者是瑞士人。

  網友“毛毛德英”:瑞士人,你是真夠不嚴謹的。

  網友“靈魂擺渡人”:向這位朋友致敬

  網友“Daco®”: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了,粗略的翻閲了一下,感覺還是不錯的。但是價格……80歐一本,真心貴啊(哭笑

  網友“PipiWang38”:Running man

  網友“啊咧咧™”:不知道國內買不買得到,不然讓德國的同學幫買買一本收藏

  網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澎友”:孫悟空,是提醒修行方法去領悟空靈。音譯也要有注才行。看來還是不懂這種修行文化

  網友“天涯孤客”:十七年,專注於一件事,不容易。

  網友“嵐の隱”:富光杯...

  網友“江頭未是風波惡”:這十七年是不容易的征途,這位德國朋友走過來了。有對學術的嚴謹,有對愛好的堅持,必須對這一壯舉鼓掌喝彩。

  網友“sharman樂園”:德國人比較喜歡翻譯,不過對中國還很陌生。

  網友“好舟到海鮮”:能看出德國人的嚴謹啊

  網友“江湖飛刀”:奔波兒灞和灞波兒奔怎麼譯啊

  (1970-01-01)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人民網布宜諾斯艾利斯8月28日電 (記者張衞中),今天下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議會金色大廳舉行了第十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阿根廷賽區的決賽。在這座已有100多年曆史的古典建築內,近200名中文愛好者觀看了阿根廷中學生最高水平的漢語比賽。多名市議員觀看了比賽,掌聲多次在華麗的金色大廳迴盪。

  參加今天決賽的共有9名阿根廷中學生。獲得比賽第一名的是16歲的瑪麗娜。她以精準的發音和優秀的表演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瑪麗娜告訴記者,中文對她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中文自身帶着美感。3年來她堅持學習才藝,藝術情操昇華。今天她奪得第一名,將與第二名一道,代表阿根廷中學生隊參加漢語橋中文總決賽。

  人民網布宜諾斯艾利斯8月28日電 (記者張衞中),今天下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議會金色大廳舉行了第十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阿根廷賽區的決賽。在這座已有100多年曆史的古典建築內,近200名中文愛好者觀看了阿根廷中學生最高水平的漢語比賽。多名市議員觀看了比賽,掌聲多次在華麗的金色大廳迴盪。

  參加今天決賽的共有9名阿根廷中學生。獲得比賽第一名的是16歲的瑪麗娜。她以精準的發音和優秀的表演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瑪麗娜告訴記者,中文對她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中文自身帶着美感。3年來她堅持學習才藝,藝術情操昇華。今天她奪得第一名,將與第二名一道,代表阿根廷中學生隊參加漢語橋中文總決賽。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第一名瑪麗娜與華裔布市議員袁建平(左一)和我駐阿使館文化參贊楊川穎(右一)合影留念(人民網駐阿根廷記者張衞中攝)

  人民網布宜諾斯艾利斯8月28日電 (記者張衞中),今天下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議會金色大廳舉行了第十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阿根廷賽區的決賽。在這座已有100多年曆史的古典建築內,近200名中文愛好者觀看了阿根廷中學生最高水平的漢語比賽。多名市議員觀看了比賽,掌聲多次在華麗的金色大廳迴盪。

  參加今天決賽的共有9名阿根廷中學生。獲得比賽第一名的是16歲的瑪麗娜。她以精準的發音和優秀的表演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瑪麗娜告訴記者,中文對她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中文自身帶着美感。3年來她堅持學習才藝,藝術情操昇華。今天她奪得第一名,將與第二名一道,代表阿根廷中學生隊參加漢語橋中文總決賽。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用户16xxxx604”:應該叫孔子漢語學院

  網友“扶貧濟困中國”:孔子學院漢語化非洲

  (2017-08-29)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84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最大聲:英國掀起中文熱: 美俄還有澳大利亞 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