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走向街頭的城市活力,腳下就是舞台,站定了,觀眾就來了。
上海250多名持證上崗街頭藝人,給這座城市增添了多彩的圖譜,他們也在上海慢慢地把自己的夢想安放。
他們中有幸運兒。80後上海小夥李佳明,抱着吉他第一天上崗,微信錢包裏“嗖嗖嗖”進賬2000多元,“我和小夥伴都驚呆了!”
但更多的時候需要平常心。一次,來自四川涼山彝族的阿餘爾洛一晚上只賺了30元,觀眾寥寥,但他並沒有因為無人問津就收攤走人,依然非常敬業地唱完四個小時。
“這是藝德!督導在或不在一個樣,今天上海街頭藝人們有着高度的自律性,”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説。
有時,他們“人在囧途”。室外演出最怕酷暑、寒冬和大雨。天寒地凍時,僵硬的手指不聽使喚,只能戴上充電式的露指手套。大雨落下,樂器和音響都免不了損壞。但也常常有温馨時刻。開散爾·託胡提抱着他昂貴的古典吉他,等來的不是一場無情的大雨,而是一把有情的雨傘,“觀眾把雨傘伸了過來,撐在我的頭頂上,那一刻,很想流淚。”
尋尋覓覓知音,他們把家和工作室都安在了上海
12歲就開始學習古典吉他的開散爾天生對音樂敏感。他大學時在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民族唱法,那時,有老師把弗拉明戈音樂推薦給他,開散爾學得很快。後來他來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了音樂劇表演,但畢業後還是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西班牙音樂。
開散爾在圈子裏很有名氣,抖音帳號上活躍着400多萬的粉絲,開過多場專場音樂會,也出過專輯和單曲。如今,他更是把家安在了上海,牙牙學語的孩子繼承了他的天賦,只要一開節拍器,就搖頭晃腦地跟着打節奏舞動起來,是粉絲們的“團寵”,也是抖音上的小明星。“在上海,我的音樂夢想能夠找到知音。”散爾説。
80後內蒙小夥李海濤也懷抱着音樂夢想而來,不僅在上海找到了女朋友,還在常熟路開了自己的工作室,人生開啓了新的起點。
能歌善舞的李海濤從小學習馬頭琴、呼麥。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馬頭琴專業的他,是大師級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額爾頓布等人的弟子,也跟着奧都蘇榮、奧特根蘇等呼麥大師學藝。在大理玩了兩年音樂後,2018年李海濤來到上海,成為上海持證街頭藝人中的一員。
近期,在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中,歌手張藝興的一首《馬》聽得讓人熱血沸騰,其中的馬頭琴演奏者就是李海濤。李海濤的音樂夢想就是用“非遺”馬頭琴去碰撞爵士、流行、民謠各種風格,讓民族音樂的魂,代代流傳下去。
去年,他參加中央電視台舉辦的中國電視器樂大賽,躋身非傳統組全國十六強;在央視《星光大道》中,他與同伴勇奪周冠軍及年度分賽冠軍,在今年1月年度總決賽躋身全國五強。
“小時候,我以為的世界,就是上海的模樣”
來自四川大涼山彝族的阿餘爾洛沒有進過專業的院校,但天生有着一把純淨遼闊的好嗓子。他和兄弟迦恩的組合名叫“造夢者”,去年殺進了《中國達人秀》半決賽,一首《平凡之路》道出他們自己心中所想。“我們是大山的孩子,我們有夢想,説大不大,説小不小。”
山歌,是阿餘爾洛的童年。小時候,阿餘爾洛的父親帶着他的孩子們去山上砍柴,站在山頂上,他們眺望着遠山,父親説,“你們要走出大山,去上海、北京看看。”村子裏只有一家人有電視機,孩子們常常擠在一起,“《上海灘》《情深深雨濛濛》……電視劇裏面有上海,小時候,我對世界的概念就是上海。”阿餘爾洛説。
2012年,他和三四個同學一起到了自己心心念唸的地方,那時的阿餘爾洛17歲,他在工廠打過工,當過消防員,但這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喜歡的是音樂。他用掙來的第一筆工作,給自己買了一把吉他。白天在餐廳做服務員,晚上就到街頭去唱歌,在愚園路他遇到了路人遞來的名片,被介紹到一家餐廳當專職歌手,一天唱12個小時,過着日夜顛倒的生活。“後來我看到了上海持證街頭藝人的報名,就來參加考試和麪試了。”成為正規的街頭藝人後,阿餘爾洛遇到了更多、更好的機會,不少人要走了他的聯繫方式,給他提供工作機會,而有的推薦他去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
“來上海十多年了,當年的兄弟都紛紛離開,但上海是我從小嚮往的地方。”阿餘爾洛決定留在上海,生活中誰沒有崩潰過呢?人生路上是有很多的坎坷,但也有很多的精彩,不能輕易放棄。”
街頭,是最自由最有創造力的舞台
孫君韡現在是上海某知名醫藥公司銷售經理,從小品學兼優的他,有着“別人家的孩子”的模樣,一路名校畢業,有着體面的工作和生活。
“但我喜歡音樂,小時候就很痴迷。不過我的父母還是挺保守的,覺得做音樂謀生太難,我又不想放棄自己的愛好,只能‘曲線救國‘——做一個街頭藝人,和大家分享我喜歡的音樂。”工作日一結束,“叛逆”的孫君韡就抱着吉他上街了,英語爵士、法國香頌、日文歌……很文藝、很優雅。
街頭表演的氣氛是很好的,“商演是拿錢走人,但街頭更加自由,我希望是分享。”孫君韡不喜歡套路化的音樂表演,雖然他的音樂比較小眾,但在上海那麼國際化的地方,還是經常能遇到知音。有一次,靜安公園門口來了一個法國旅行團,聽到了孫君韡的演唱他們很是興奮,竟然一邊唱一邊跳了起來。
“那種眼神、表情和情感上的交流是很動人的。”在街頭表演已經成為孫君韡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回憶起第一次在街頭表演時的場景。“第一次擺錢箱時很拉不下面,在意別人的目光,是不是把我當流浪漢了?但突破了自己就好了,不勇敢的人找不到自己的舞台。”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演出還能救人,”薩克斯手劉曉明説,他開始講述自己遇到的兩個故事。
有一次,一個40歲的中年人在他面前駐足了很久,聽完劉曉明的演出,他掏出了100元錢,劉曉明停下來問他發生了什麼。他只説了一句話,“謝謝你,讓我解脱了”。
還有一次在靜安公園,一位咖啡店的客人向他點了一首《父親》,邊聽邊哭。“原來,這人的父親出了意外,但我的音樂讓他獲得了一點點的安慰,我覺得音樂和藝術是非常神聖的,不分台上台下,“劉曉明感慨道,“街頭是最有成就感的舞台,有一種正能量的東西閃閃發光。”
作者:童薇菁
編輯:王筱麗
責任編輯:李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