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幾乎一整天都在單位工作的上班族來説,能夠自己帶飯是一件非常健康且省錢的事。特別是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在各行各業都不太景氣的環境下,對於擔負養家餬口重任且公司沒有食堂的朋友來説,帶飯到公司吃是很正常的現象,説得再直白一點,是省錢的好方法。這沒有什麼丟人的。
對於普通人來説,快餐便宜的不好吃,好吃的貴。午餐隨隨便便吃一點,少説也得二十塊。要想吃得好點,三四十都打不住。對於工薪族來説,還是比較貴的。另外,外面小店裏的飯菜,誰也不能保證他有沒有使用地溝油,吃起來也不放心。自己帶的飯菜,至少不存在這樣的擔心。
中國人帶的午餐
每個國家都有自帶午餐上班的上班族,日本尤其多。日本雖然是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但許多上班族仍有帶“便當”上班的習慣。“便當”可謂是日本最值得自豪的飲食文化之一,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
一、日本便當的產生
根據日本《古事記》記載,古代日本士兵出征時,喜歡將米飯在太陽下曬乾,隨身攜帶當做午餐。他們把這種乾的米飯和裝米飯的容器合稱為“乾飯”,這就是日本古代便當的雛形。到了織田信長時代,為每個士兵配備了單獨使用的餐具,午餐的內容也從曬乾的米飯變成有飯有菜、且用樹葉包裹的新式午餐。這種午餐的形式也由軍隊逐漸傳到了民間。到了江户時代,隨着歌舞伎,狂言等娛樂產業的興起,人們紛紛自己製作可以在劇場食用的飯菜,食材的種類逐漸增多,開始出現了大量裝飾優雅的便當盒。此後,日本便當便成為一種傳統料理傳承下來。
日本便當
日本人主食大米,肉類以魚為主,重視食材新鮮,善於根據食材的特點進行烹飪,講究營養平衡、清 淡少油,注重食物的原汁原味,更重視食器的精緻美觀。
昭和初期,為了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發行了很多有關便當營養價值的刊物,大力提倡人們自己製作便當。這次活動成為了日本便當文化出現的一個轉折點。特別是現代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後,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便當給人們帶去了方便和快捷,迎合了人們的需求,因此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為了適應人們多種多樣的需求,“賞花便當”、“運動會便當”、“車站便當”等各式各樣實用性極高的便當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日本人尊重自然,在製作物品時,遵循有用、實用的原則。日本便當是日本人改造自然的傑作,具有多種用途。日本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時,會在車站購買鐵路便當;看歌舞劇時,會在演出間隙享用幕間便當;日本的中小學生上學時,帶上大人準備的色彩鮮豔的可愛便當;工薪族上班時,會帶上愛人為自己製作的愛心便當;郊遊時會帶上營養豐盛的野餐便當。。。。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不同場合,都會看到便當的身影,這也增添了日本人飲食生活的多樣性。
二、日本便當的特點
日本料理的主要特點是”清、新、淡、雅“。“清”指的是乾淨衞生;“新”是指食材的新鮮;“淡”指的是料理的口感清淡;“雅”指的是日本料理的情調和高雅的志趣。
日本料理一般不會用大碗、大盤裝盛,,而是會擺放在各式各樣的小碟裏,講究量少而精緻。這種飲食文化也影響着便當,不管是從食材的新鮮度上還是食品的衞生、口感的清淡及裝盤的雅緻等方面,便當都繼承了日本飲食文化中的這些特點,有意識的將食材製作成”一口食“。
日本便當的樣式千變萬化。光是便當盒就有可愛的、簡樸的、立體的、圓潤的、扁長的,各種式樣,應有盡有。便當內部擺滿形狀各異、色彩繽紛、突顯四季的精緻飯菜,刺激着食客的感官。
日本人認為,食器的”本“是自然。日本木材資源比較豐富,尤以柏樹和杉樹分佈最廣。日本的柏樹和杉樹質地緻密、芬芳,對温度、濕度、水分具有調節功能,由木材製作而成的餐盒,能很好的解決米飯在梅雨時節容易變質、在冬季容易變硬的問題,更能保持食材的新鮮與衞生。
日本飲食文化極其注重感官之美。日本便當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一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色彩搭配,二是食材和擺盤裝飾上的季節感。具有木紋樣式的便當塗上淡淡的漆料,能很好的保持和呈現木紋本身的色澤和光澤,給人以美的感官效果;那些黑、紅漆料的餐 盒上,被日本人描繪上山川河流、飛禽走獸、瓜果蔬菜的自然圖案,或傳統藝妓武士、可愛卡通的人文圖案,營造出奪目的視覺效果。
就算是最普通的食材,日本人也會精心打理。比如將紅色的西紅柿、綠 色的蔬菜、黃色的雞蛋、黑色的紫菜和白色的米飯巧妙的進行搭配,可單配、可雙拼、可混搭,色彩強弱分明、色調濃淡漸變,給人以明亮輕快的感覺,營造出便當的時令之美、四季之美,使得便當既是食物,也是一件藝術品。
三、便當與兒童教育
日本人非常重視教育。他們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即使是在幼兒園,孩子們並不是以學習識字和算術為主,而是學習生活如何自理,和小朋友如何相處等內容。日本的幼兒園主要教孩子們如何有愛心、同情心,如何體諒他人,學會感恩,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愛護環境,勤儉節約等美德。
媽媽便當
日本的孩子在入園的第一天,幼兒園就要求家長為孩子們準備許多裝餐具的包、裝衣服的包等等。這些包要求媽媽和孩子一起一針一線的縫製,把媽媽的愛和責任一針一線縫進去,讓孩子學到愛,學會從小就分門別類地整理東西。
日本的幼兒園經常會舉辦親子活動,為孩子做便當是其中最受歡迎的。這種親子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實際觀察食物由生到熟的整個製作過程,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通過和母親一起勞動,增強對母親的情感。
日本的物價很高,所以自己動手做便當,更加經濟實惠。媽媽們可以在製作過程中,告訴孩子這些食材的價格,對比自己做和買成品的差別,讓孩子有個比較,樹立孩子的節約意識。
日本的兒童便當對營養成分和色彩搭配兩個方面的要求都較高,一般都是包着紫菜的飯糰、蛋卷、肉丸、雞腿、櫻桃、蘋果、橘子、草莓、小紅果、鵪鶉蛋、油炸小餅、雞蛋、番茄、生菜、胡蘿蔔、豌豆等等,大多數食材都富含維生素 C,有利於孩子們的生長髮育。這些五彩繽紛的豐盛便當,會讓孩子們體味到大自然的神奇,滋生出對大自然的敬畏、感恩和熱愛。
四、便當與愛情
日本的女性都習慣用便當來表達自己的愛情。對日本男人來説,能夠吃到愛人親手製作的便當,也是一種無法代替的浪漫。妻子的”愛心便當“好吃不好吃是次要的,那份愛才是最重要的。
在日本文化裏,男人能夠讓妻子在家裏做全職太太,是自己能力的一種體現;妻子們也甘願做好全職太太。大多數日本家庭都還是秉承“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每天給上班的丈夫製作”愛妻便當“,除了表達對丈夫的愛之外,更是妻子的一種責任。
在二戰後日本經濟低迷的那些日子裏,為了復興日本經濟,日本人的工作壓力很大。為了向努力工作的丈夫們表示感謝,妻子們花盡心思考慮便當的營養平衡和顏色搭配,將一個妻子温柔體貼的愛融入便當裏,讓丈夫們得到味蕾上的滿足,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心,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
即使在工作的女性越來越多的現代,花時間親手做一份”愛妻便當“,仍然是一件讓男人感動的事情。當然,在新時代”愛心便當“不再是女性的專利,越來越多的丈夫也願意為心愛的妻子做一份”愛心便當“。正如日本一部電視劇中説的,對於日本人來説,沒有比“洗手為你做羹湯”更浪漫更真摯的愛情了。
五、總結
日本便當是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藝術品。日本便當在製作時,注重食器與食材的功能性、便捷性;在選 材和烹飪時,注重食器與食材的季節性、地域性;在擺盤時注重食器與食材的工藝性、趣味性。
現代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上班族在中午往往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便當就成為了白領們的最佳食物。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公司,日本人中午就餐時,多是聚在一起吃帶來的便當。對於重視人際關係的日本人來説,午餐的飯桌是一個重要的場合,“便當時間”也是一個相互交流、加強相互聯繫的時間。
今天,有着悠久歷史的便當在日本社會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便當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影響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今天的中國,也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午餐也朝着快捷、方便的方向發展。帶飯到公司,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説明你有時間,有舒服的房子,有和諧的家庭,對於吃有自己的標準,不將就。帶飯乾淨衞生,可以有更多的花樣,帶飯的你,是無數單身汪羨慕的對象。
自己帶飯,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