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你喜歡買盲盒嗎?你對於盲盒文化的爆火有什麼想法?這篇文章借“求職盲盒”的事例,告訴讀者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放進盲盒,與盲盒沾邊,推薦想要了解盲盒應用的童鞋閲讀。
盲盒又雙叒叕“出事”了。
繼2022年1月肯德基的“盲盒套餐”被中消協點名後,深圳一家公司近日在招聘網站上貼出一個名為“盲盒崗位”的招聘崗位,引起了網友熱議。
這一崗位主要針對想找工作、卻不知自己更適合什麼崗位的求職者。崗位描述中寫道:HR能夠替求職者選擇相對適合的崗位,當意向崗位招滿時,求職者擁有多次“復活”的機會,可以被優先調劑到其他在招崗位。
至於這樣做對求職者的利弊,崗位描述説得很清楚:優勢是能獲得全局視野、“幫你發掘潛在未開放的機會”;而劣勢則是處理速度稍慢、可能不會收到任何崗位的筆試和麪試機會。
盲盒崗位 | 圖源網絡
面對這一“奇葩”招聘方式,有人認為這對沒有太多經驗的應屆生來説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能夠避免候選人為了貼合崗位要求而削足適履,緩解崗位錯配問題;還有人認為這是個“噱頭大於實際意義”的不專業做法;也有人表示盲盒崗位不僅會消耗求職者的職業熱情,還會讓人更加缺乏主動思考的意識。
這一事件將一個老問題重新擺了出來:萬物真的皆可為盲盒嗎?
一、盲盒,矇眼狂奔最早的盲盒產品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福袋,而相對成熟的盲盒產品則是日本的扭蛋。
20世紀80年代,消費者在扭蛋機中投入硬幣,機器便會隨機掉落一個扭蛋,半透明的塑料殼中一般為動漫IP製造成的模型。這一模式後來被引進國內並衍生出了新的玩法,比如較為常見的乾脆面集卡活動。
2016年,頭部潮玩品牌泡泡瑪特開始售賣知名潮玩IP Molly。這個嘟着嘴唇、湖藍色眼睛的小女孩捕獲了無數年輕消費者的“芳心”——她既讓泡泡瑪特走上了增長的快車道,也讓“盲盒”這一玩法讓更多人熟知並接受。
Molly潮玩形象 | 圖源網絡
根據Mob研究院的數據,我國盲盒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百億,2015到2020年間行業複合年增長率達35%,並且短期將以30%左右的複合年增速持續增長。
在盲盒一路狂奔的過程中,它已經逐漸跑出了預定的潮玩賽道,外溢到了本不屬於它的世界。
2021年5月,有網友反映,四川成都一快遞點出現“寵物盲盒”。志願者到場攔截時,看到不少動物奄奄一息,或已死亡被丟棄。同年6月,公益組織北京市昌平區多元智能環境研究所向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寵物盲盒攔截現場 | 圖源“央視新聞”
這一事件引爆了輿論場,一條灰色產業鏈被揭開,“寵物盲盒”也被大家稱為“帶血的生意”。2022年2月9日,據南都記者消息,訴訟雙方已達成調解協議——中通快遞承諾繼續落實整改措施,並向浙江省愛心事業基金會定向捐贈30萬元,專門用於環境保護公益項目和環境保護教育項目。
2021年下半年,“脱單盲盒”風靡各大社交平台——單身男女將含有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放入盒子或瓶子中(作者注:有些信息可能會被貼於盒外或瓶外,比如身高、體重等),然後盒子再被以盲盒的形式出售,售價從1元到上百元不等,以達到盲盒交友的目的。從線上電商到路邊攤再到實體店,各種業態都開始嘗試這一盲盒模式。
脱單盲盒真的能幫助“收割愛情”嗎?根據“貝殼財經”的調查走訪,通過脱單盲盒找到另一半可能性微乎其微,平均下來成功率只有1%。相關律師表示,如果出現顧客被騷擾、個人信息被泄露等現象,有關部門很難追責,只能由顧客個人承擔後果。
脱單盲盒 | 圖源央視“正點財經”
寵物盲盒突破了人們生命與倫理的底線,脱單盲盒製造了個人隱私泄露的危機,而快遞盲盒則在試探人們對商業世界的信任。
9.9元10個快遞,28元拆40個快遞,但快遞裏裝着什麼,卻只有開箱那一刻才知曉。這些快遞盲盒雖然被稱為“無主快遞”,但其實大多是商家自己用壓倉貨包裝出來的營銷噱頭——20元錢的快遞盲盒裏可能只有一個5元錢不到的指甲刀。
儘管多家官方媒體紛紛出場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商家的花頭,但現如今在淘寶搜索“快遞包盲盒”,依然可以搜出不少擁有過百月訂單的商品。
盲盒最近一次上熱搜則是在於2022年1月——肯德基與泡泡瑪特聯名推出“DIMOO盲盒套餐”。根據這款盲盒套餐的銷售規則,要想集齊整套玩偶需要至少購買6份套餐。
不少消費者為了集齊所有款式,購買了多份套餐,更有部分消費者選擇網上“代吃”服務,造成了食品浪費現象,並被中消協點名批評。
盲盒一次次的“翻車事件”彷彿在提醒我們: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用盲盒的思路來運作。
二、盲盒,載不動許多愁2022年1月14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了《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這是盲盒行業的第一份指引,它對盲盒的經營範圍、價值和機制等做了規範。
《指引》指出,盲盒經營活動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一般在生活消費、文藝娛樂等領域內開展,盲盒經營應堅持小額屬性,單個盲盒商品的售價一般不高於人民幣200元。《指引》還鼓勵盲盒經營者建立保底機制,通過設定抽取金額上限和次數上限,引導理性消費。
在越來越嚴的監管態勢下,盲盒是時候回望一下自己出發時的“初心”了。
根據福州大學講師劉森林2022年2月發表在《中國青年研究》的論文,他認為盲盒消費景觀是由年輕人以下兩大亞文化特徵支撐的:第一,悦己主義文化,為快樂買單,享受盲盒高顏值帶來的視覺美、神秘性帶來的新鮮感和稀缺性帶來的興奮感;第二,追求情感慰藉,為情感付費,盲盒的出現不僅能夠滿足年輕羣體的消費體驗,更是當下青年羣體生活方式與情感期待的映射。
盲盒高度娛樂化和符號化的特徵,天然地限定了盲盒的使用範圍,也就是《指引》中所説的“生活消費、文藝娛樂等領域”。當盲盒向外圍延展的時候,原屬性與新場景之間難免發生衝突,而這正是盲盒經濟屢屢引起爭議的核心原因——
寵物盲盒以生命為代價滿足娛樂性,不符合商業倫理;脱單盲盒以結果為導向,而功能性和娛樂性之間本就難以兼容;快遞盲盒中的物品大都是一些生活實用的小物件,難以寄託消費者的情感與個性;食品盲盒的大批量購買者用輕鬆隨意的態度對待食品,有悖“珍惜糧食”的優良美德。
至於將盲盒從商業邏輯中完全拽出、置於工作與職業選擇上,這裏的衝突與張力則體現得更為顯著。
職業選擇是一個高度理性化的決策過程,尤其對於應屆生來講,這一點既困難又關鍵——困難在應屆生缺乏社會經驗,對於自身的優勢與興趣沒有清晰認識;關鍵在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很有可能奠定未來職業發展的基調。
針對這一矛盾,不少企業推出了可供輪崗的管理培訓生計劃,比如京東針對應屆畢業生的管理培訓生計劃,該計劃可以提供給入職者6個月的輪崗時間,讓他們全面瞭解京東核心業務,輪崗結束後入職者可以自行選擇某一崗位進行定崗。
盲盒崗位與管理培訓生計劃有兩點主要差異:第一,沒有預先了解全局的過程;第二,最初的崗位由HR指定而非員工自選。有多年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相關人士向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分析道,企業和個人僱傭關係的建立應該以充分的信息交換為基礎,盲盒崗位不能夠為求職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所以對企業和求職者來説都不算是很負責任的行為。
“雖然我也認同有人説盲盒崗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崗位錯配的問題,但還是感覺不太靠譜。儘管有所謂的‘復活’機會,但是試錯成本還是挺大的。”她説。
從性質上來看,盲盒崗位與脱單盲盒具有相似性:都是強目的導向、有限信息下的匹配。原本僅供娛樂的盲盒,如何能承載人們對匹配的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渴望呢?脱單盲盒1%的成功率似乎已經可以説明問題——年輕人的婚戀焦慮和求職焦慮恐怕還是要向別處尋找解法。
三、什麼是盲盒的邊界互聯網跨界思維投資專家史船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創新是突破限制性條件的企業家的核心素養,但是創新也不是無邊界的,需要尊重法律法規的邊界、道德倫理的邊界以及生態環境的邊界。
這引出一個關鍵命題:創新的邊界。新的經濟和消費時代,各種以“經濟”為後綴的名詞層出不窮:盲盒經濟、驚喜經濟、它經濟……這些名詞中既藴含着創新的可能性,也潛藏着創新的雷區。
創新從來不是目的,真正創造價值才是。以價值為標準去看待盲盒崗位、寵物盲盒、脱單盲盒等創新形式的話,不難發現,它們所貢獻的社會價值微乎其微,甚至產生了負面影響,而這絕非創新本意。
評論員李宏認為,商家要講究社會責任、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相關部門應承擔起監管職責,唯有監管到位、商家自律和消費者理性,盲盒經濟才能越走越遠。
而放到人力資源領域看待盲盒問題的話,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都應抱有對自身和對方充分負責任的態度,坦誠溝通、審慎判斷,用理性的思考和專業的能力去面對用人與求職的雙面焦慮。
參考資料:
[1] 現代物流報,監管到位、商家自律和消費者理性,盲盒經濟才能健康發展,李宏,2022.1
[2] 中國青年研究,“裝在盒子裏的人”:“Z世代”盲盒消費景觀及其形成機制,劉森林,2022.2
[3] 貝殼財經,脱單盲盒裏,會遇見真愛還是被收智商税,李夢涵,2021.12
作者:張展,編輯:園長;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
本文由 @刺蝟公社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