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為何要精心描寫賈母請劉姥姥品嚐“茄鯗”?
文/張麗華
【作者簡介】張麗華,女,筆名麗華心語。天津市人,曾從事政府研究室工作,曾任《溪流文化月刊》網絡刊物的副主編。散文隨筆作品曾發表在在《天津日報》《渤海早報》《名鎮世界》等報刊雜誌。也喜好歷史人文,有100多篇文章被推薦新浪博客首頁和新浪首頁。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一部《紅樓夢》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這是作者曹雪芹閲盡人間滄桑而寫就的一部偉大作品。在這部鉅著中,曹雪芹用了將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眾多人物和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活動。
據研究者統計,120回的《紅樓夢》小説,描寫到的食品多達186種。有的詳寫,有的略寫,有的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精妙絕倫。將清代一個大家族的飲食生活描寫得十分生動具體。
(一)劉姥姥無限的驚喜:用茄子做的茄鯗
鄉下來的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等待鳳姐用罷午飯來見她。劉姥姥見到那炕桌鳳姐吃過的菜餚,碗盤陳列,仍是滿滿的有魚肉在內“不過略動了幾樣”。不多的幾筆,就勾勒出一種奢侈的生活。
晚年的曹雪芹,窮愁潦倒“滿徑蓬蒿”“舉家食粥”,當他揮毫寫至《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母請劉姥姥品嚐“茄鯗(xiǎng)”時,此時可以想象出他是何等的心情呢?
早年的一段的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已成過眼的煙雲。縱然昔日繁華已成煙雲,可那一種錦衣玉食畢竟是他親歷過的,比如怎樣做那道“茄鯗”,這是一道什麼菜?曹雪芹為什麼要精心描寫賈母請劉姥姥品嚐“茄鯗”?有什麼深意嗎?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給了劉姥姥無限的驚喜,最驚豔的是品嚐了紅樓名菜:茄鯗。
第四十一回寫道:賈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喂他”鳳姐兒聽説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嚐嚐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餵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兒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劉姥姥追問着“茄鯗”的烹調方法正是她的高明之處,她要配合着賈母,賈母安排她吃“茄鯗”是有深意的。
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及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二)賈母為何請劉姥姥品嚐這道尋常小菜呢?
曹雪芹為何要將一道很普普通通的,尋家百姓的小菜介紹的那麼詳細?又為何要賈母請劉姥姥品嚐這道尋常小菜呢?
茄子在鄉村是再普通不過的食材,將茄子包裝成內容豐富的“茄鯗”,足以讓沒有見過大世面的劉姥姥眼花繚亂“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鄉下人的劉姥姥對雞的概念是明確的,對雞的價值是清楚的,“茄鯗”中眾多的配料,特別是雞讓劉姥姥可以簡單地計算和類比。賈母只是讓劉姥姥開眼嗎?顯然不是的,那麼曹雪芹用意在哪?
試想那“茄鯗”中的茄子,經過炸、炒、煨、糟等諸多工序,在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等配料的環繞中已經失去了自我了。即使撿到一兩粒,也不是茄子的味道了。
(三)曹雪芹在諷刺誰?
所以《紅樓夢》寫“茄鯗”目的是借這道菜“喻諷”,那麼嘲諷的誰呢?
曹雪芹是一位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工藝、織補,中醫、飲食等均有所研究的人。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膳”和“藥”有很大的聯繫,從某種程度上來説“膳”也是“藥”。“藥”是如此,“膳”似乎也有君、臣、佐、使之分,而“茄鯗”似乎君臣不分。所以,從“茄鯗”的配方可以看出,這道菜是喻諷朝廷“君不君,臣不臣”。
(落魄的寶釵)
曹家被抄,曹雪芹心中無比怨恨,他的祖上給康熙爺餵過奶,接過駕,做過官,伴過讀,為討主子歡心,挪用公款和鹽税接駕,奢華糜費,到頭來自己身負鉅債,雍正説翻臉就翻臉,豈是為君之道?
細讀《紅樓夢》,曹家對朝廷有貢獻的思想是貫穿始終的,曹雪芹通過賈府飲饌的豐盛,用一道普通的食材和製作複雜的過程“茄鯗”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內涵,真是妙不可言!
襲人VS晴雯: 走的路線不一樣, 和你競爭毫無意義
《紅樓夢》中風流冤孽: 千紅一哭、萬豔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