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説,啤酒這東西還真的是風靡全球,而且正如很多人不懂為何味道奇怪還那麼多人喝,然後這些人會回答一句:“我喝的不是酒,是寂寞”而將這個行為瞬間提升到文藝的領域。
沒有喝酒之前,每個人臉上的表情幾乎都是相當木然。但是隨着杯數的增加,笑容也逐漸綻放在臉上。
這個過渡看着不但有趣,而且就像將每個人身體裏另一個“調皮”的人格慢慢的釋放出來,或瘋癲,或眉飛色舞,總之就和一開始的形象大有不同。
當然,啤酒這東西有一定的酒精度,喝上幾杯之後很多人就開始和上面照片裏的人一樣大大咧咧,和身邊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談天説地(其實就是吹牛啦)。
不過如果在吹牛的時候能夠説出以下的趣事,或許你會馬上成為別人眼中高知識外加風趣橫生的代表,從而在小鮮肉或者妹子的心裏拉昇好感度,抱得佳人歸哦!
因為你喝得津津有味的啤酒,背後其實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小故事,甚至可以説歷史進程的改變,有一部分是圍繞着啤酒這個東西也不為過!
啤酒的全球消耗量,真的大得驚人,為了滿足這麼大的需求量,啤酒的釀造都是非常龐大的。以現今的技術還好説,但是在以前就不是同一回事了。
(1800年聖吉爾斯里梅克斯的釀酒廠)
1814年,當時倫敦的製造商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啤酒消費需求,因此釀造的設備也非常龐大,動輒六七高的釀酒桶幾乎是每家大型製造商的標配。
名為梅克斯,倫敦最大的啤酒製造商之一在聖吉爾斯的貧窮區裏擁有一家大型的釀酒廠。10月17日晚,一眾貧窮工人在裏面像往常一樣工作。
(梅克斯釀酒廠內部)
突然之間,其中一個裝有超過610,000升啤酒的釀酒桶外的鐵環破裂,啤酒瞬間外泄,並因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其他釀酒桶也一起破裂,結果超過1,470,000升的啤酒同一時間溢出,並湧進附近的街道。
因為當時附近都是貧民區,因此像洪水一般的啤酒輕易沖毀周圍房屋,並造成了7人的死亡。
最後人們用了幾個星期才能將所有啤酒抽走,而啤酒的氣味更在幾個月後才完全散去。
(描述當時事件的畫像)
隨後梅克斯製造商面臨着控訴,法官最後判決這起事故是一個天災,因此沒有人需要負上責任。但其依然承擔着嚴峻的財務問題,不但需要大量資金維修,而且因為損失大量啤酒,雪上加霜。
直到1922年,梅克斯製造商拆卸,原地址成為今天倫敦的自治領劇院。但這件事一直被記錄在倫敦的發展史裏,因為正是這一災難的發生,讓倫敦的人們放棄了木桶釀酒而改成混凝土釀酒桶。
(現今的自治領劇院)
同樣的,在喝酒像喝水的俄羅斯人面前,為了能夠喝上啤酒也不是鬧着玩的。在俄羅斯的發展史上就記載着一件王室,民眾和啤酒之間的事。
1896年5月14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加冕,為了慶祝這一舉國歡慶的節日,皇室定於4天后在莫斯科郊外的霍丁卡廣場舉辦一個大型慶祝會。
為了容納預計數十萬人(後來統計將近50萬人)的盛會,當局準備了多達150個食物分發點,紀念品派發點還有20個啤酒供應點。在當天凌晨6點開始就已經有數千人聚集在廣場,不用幾個小時,現場人山人海。
(現場的記錄畫像)
但是隨着現場人數的增加還有氣氛的高漲,人羣裏逐漸傳出一些消息,稱沒有足夠的椒鹽脆餅提供給現場所有人享用,這引起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抱怨。
緊接着,人羣裏再度傳出啤酒不能夠滿足的時候,整個會場開始亂了起來。人們爭相推擁,即使現場安排了1800名維穩人員也阻止不了人們的憤怒。
(記錄人們不滿情緒的畫像)
結果,人羣裏發生了災難性的踐踏,數之不盡的人在恐慌下逃離現場,致使場面時空,並最終導致了1,389人被踩踏致死,上萬人受傷。
當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午2點出席宴會的時候,現場已經被當局進行了清理,直到當天晚上沙皇尼古拉二世才得知這件事情的發生,並於第二天前往醫院慰問傷者。
(現場的照片)
不得不説,看似簡單的啤酒居然能夠對人們產生如此之大的“魔力”,讓人忘記安全,甚至忘卻了生死,就只是為了那一杯液體。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畢竟只是特例,並不能代表人們對啤酒有多狂熱。然而其實早在千年前,人類已經離不開啤酒了。
在固有觀念裏,那些宏偉壯觀的古建築是由一批又一批所謂的奴隸建造而成。但是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裏,一個在美索不達米亞城市烏魯克城鎮發現的考古土塊,展示了不一樣的信息。
(烏魯克城鎮遺址)
根據考古學家艾莉森·喬治發佈在《新科學家》上對這塊土塊解讀的信息,顯示的是當時烏魯克城鎮裏工人的工資單,而且給予的工資是“啤酒”這個物品。
(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裏的土塊)
發現的這種證據不單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在古埃及金字塔裏發現的證據也表明,人們一直以為當時的金字塔是由掌權者驅使奴隸而製造的想法其實存在錯誤認知。
(吉薩金字塔)
因為早在1990年開始,考古學家陸續從金字塔周圍發現了用於埋葬金字塔建造者的墳墓,其中最著名的是距離吉薩金字塔400米遠發現的建造者墳墓。
(建造者墳墓遺址)
同時在墳墓裏發現了用於山羊,牛的骨頭,穀物,還有盛裝啤酒的容器等。
古埃及研究協會(AERA)首席研究官理查德·雷丁從這些證據表示,當時製造金字塔的龐大人數都是以聘用的形式招募而來,而非人們想象中通過奴役的途徑。同時,啤酒早已經在裏面成為一種支付勞動力的方式作為報酬。
加之在遺址裏發現的爐灶,灰燼和黑色牆壁,讓考古學家認為這些勞動者有烹飪的地方,甚至是休息的場所。
而令學者相信啤酒推動了文明歷程的進步,是發現啤酒出現早於麪包的證據。
在歷史學家的觀念裏,人類的祖先從狩獵還有采摘生活方式轉變的契機之一,是種植穀物時代的來臨。即是説通過種植能夠獲得較狩獵和採摘更穩定的糧食。
一種廣為接受的理論是穀物首先被馴化為食物,被用來製作麪包等,但是自從1950年開始隨着越來越多學者考古證據發現,其實種植穀物一開始的目的,或許是為了釀造啤酒。
(布萊恩·海登 )
來自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布萊恩·海登考古教授及其團隊,在研究東地中海納圖夫文化中13,000年前的考古遺蹟時候,發現了包括砂輪和釀造容器等可能被用來製造啤酒的各種工具。
當時這個發現和猜測在2013年發表在《考古方法與理論雜誌》上,迅速引起了考古學者的注意,因為如果這個發現屬實,會從新定義學術界對當時年代的考古觀點。
這個猜測看似天方夜譚,但越來越多考古證據間接的證實這個想法。
包括在墨西哥的人類學研究發現:現代玉米的祖先,TeoSunTe(類玉米植物)非常適合釀造啤酒,但對於製作麪包或玉米餅的玉米粉則不那麼合適。墨西哥農民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把這種植物馴化成玉米,然後才成為當地飲食的主食。
(左:類玉米植物,右:玉米)
同時,在2018年《考古科學雜誌:報告》上,一個由斯坦福大學考古劉教授帶領的考古團隊發表的一個學術發現也證實了布萊恩·海登的猜測。
當時劉教授帶領的團隊在現今以色列地理位置處的一個山洞裏發現了釀造啤酒的新證據。
(左二:劉教授)
研究團隊在拉克菲特洞穴裏尋找關於納圖夫人食用哪些植物性食物的時候,發現了用來製造啤酒的坑洞。
(拉克菲特洞穴裏殘留的證據)
通過對坑洞裏殘留的古代澱粉樣本進行提取,然後通過現代技術的分析,發現其微觀痕跡(下圖左)和釀造啤酒過程中澱粉產生的反應(下圖右)高度吻合。
(研究團隊的實驗對比)
研究團隊從數據中推測這個行為可能在1,1700年前至1,3700年前之間,早於目前在約旦東部納圖夫遺址裏發現的已知最早的麪包製作證據,劉教授將其稱為 “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造酒精記錄”。
(劉教授在對坑洞中殘留的澱粉作檢測)
雖然當時所謂的“啤酒”不是像今天這種液體,而是類似於稀粥一樣的東西,但是這個發現讓在學術界裏一直認定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觀點增添了其他的分支。
因為這些證據表明或許是渴求,而並非飢餓,成為穀物農業起源的動力。而且,當時製作的“啤酒”為人類的文明提供了新的亮點,並展示了其廣泛的技術創新。
(畫家空想古人喝啤酒的畫像)
那麼知道了啤酒背後這些小故事,乃至是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產物之一,下次別人問起為什麼那麼喜歡喝啤酒的時候,可以名正言順的説一句:我品嚐的不是啤酒,是一種上萬年的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