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喝喝咖啡,吸吸米線,再吃朵花
去一趟雲南大理,免不了要各種吃吃吃。一般人眼裏雲南的特產是鮮花餅(畢竟各種伴手禮都是這個),在我眼裏, 雲南的特產還有 小粒咖啡和 米線,還有無法帶回家的各種美味佳餚。
小編:一起跟着作者@玫瑰玫瑰 探大理咖啡店、 品嚐雲南特色美食吧~
1
醇香濃郁香氣四溢
雲南小粒咖啡
鄙人屬於咖啡小白,從開始喝咖啡至今也不過兩三載。始終不愛速溶三合一,也不太愛機打咖啡,偏好手衝咖啡。手衝咖啡的好處是可以選豆,遇到閒時,能與咖啡師聊聊,以及比機打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低,晚上來一杯也無妨(當然體質敏感者還是有失眠風險的)。缺點的話,就是價格略貴,比較費時,品質不如機打咖啡穩定,有踩雷的風險。
此番來到雲南,不趕時間,自然要尋覓一些咖吧,享受一下咖啡香氣。
雲南的西部和南部在北緯15°至北迴歸線之間,地形以山地、坡地為主,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起伏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豐富、晝夜温差大,都很適合咖啡豆的種植。
189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將咖啡種帶進雲南,並在雲南省賓川縣的一個山谷裏種植成功,其“子孫後代”至今仍然有三十多株在開花結果。咖啡豆紅色的外殼一度被當地人賦予吉祥的寓意,視為幸福的紅果。
現代化的大規模種植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現在雲南省已經是中國最主要的咖啡豆產地了。很多知名連鎖咖啡店已經採用雲豆來替代昂貴的進口豆。比起省會昆明,大理的咖啡店反而更多,除了連鎖的(比如中咖集團、星巴克),也有些獨立營運的咖啡店。
梓咖莊園
梓咖莊園是大理當地的一家連鎖店,也有網店賣咖啡豆/粉和咖啡用具。同事選擇了雲南小圓豆咖啡,我選擇了雲南紅蜜處理,兩者均為手衝。
一般一顆咖啡果裏有兩粒豆,所以常見的咖啡豆是一面圓一面平,圓豆的話則是一顆果裏一個豆。
蜜處理是咖啡豆加工的一種工藝,剝去果肉,將帶有內果皮的果實晾乾的方法。 由於在曬乾的過程中,果核表面的含糖膠狀物水分會蒸發,因此變得和蜂蜜一樣粘稠,因此得名。
根據日曬的時間與果膠的量不同而區分黃、紅、黑三種。從“黃蜜”到“黑蜜”,需要的乾燥時間更長,管理要求也越苛刻,口感越豐富也越好。
咖啡端上來以後,我都品嚐了一下。小圓粒的口感比較醇厚一點,苦味適中,沒有酸味和澀味,口感比較正。只是圓豆的產量比較低,價格自然也就比普通豆要貴。
讓我比較驚喜的是紅蜜處理,之所以選這款,純粹是對於紅蜜處理的好奇。沖泡後呈現的色澤較小圓粒偏紅一點,入口的醇厚度不及小圓粒,略酸,整體口感較複雜。加入奶後,出現了玫瑰般的花香,口感隨之偏向果甜的發酵香,彷彿在品嚐一杯佳釀,着實讓人感到驚豔。
無同咖啡·書院
同樣位於大理古城的無同咖啡 ·書院,坐落在一個普通的 白族院落內,僻靜而雅緻。同事對小圓粒的印象頗好,這次依然選擇了小圓粒,而我則選擇了鐵皮卡(Typica)。Typica是埃塞俄比亞原生種,屬於阿拉比卡樹種咖啡最古老的品種之一,樹種體弱多病,產量低,豆形橢圓,因其頂葉為紅銅色,又稱紅頂咖啡。
等咖啡的時候,我在院內逛了下。白族民居均是“三坊一照壁”的結構,這座民居為上下兩層結構,三坊二樓均不相通,需要依靠不同的樓梯上去。每件房的佈置均不相同,客户可根據人數自由落座。
套餐裏的曲奇甜點比咖啡先上,點心有原味曲奇和千層酥兩種。曲奇非常酥,入口不甜,黃油香氣不算濃郁,猜測可能是減糖減油的“健康版”,千層酥的口感很酥脆,酥皮層層分明,奶香濃郁,雖然表面有糖粒,但吃口不膩,此時配上一口清咖,那是剛剛好。
鐵皮卡的色澤深棕而清透,啜一口,醇厚而芬芳,回味帶有烘焙的麥香,完全不需要額外加奶和糖。順手拿起旁邊書架上一本沈從文的散文集,品着咖啡,感受着窗外的陽光逐漸西斜……
佩索阿田園咖啡館
佩索阿田園咖啡館位於喜洲古鎮,店面門口有一片開闊的田園,坐在陽光下,品茶品咖,不失為一個悠閒的午後。同事點了一杯店裏特色的現烤鮮奶茶,我選擇了一杯手衝咖啡,豆子名叫洪都拉斯雪梨,選好豆子找個露天陽光位坐下開始享受明媚的陽光和田園風光。
烤奶茶的味道沒有太驚豔,比一般奶茶店的同款略多一點焦香和肉桂香。與手衝咖啡同時上來的還有一小杯咖啡粉,給客人聞一下香氣。這款咖啡的香氣比較濃郁,似乎不全是咖啡豆的香,還有些別的香氣。
沖泡後的香氣不如聞粉的時候的濃郁,口感非常清爽,微苦偏酸甜,温和而滋潤,有點像在飄灑小雨的陽光下讀一篇美文,已經不知道是美景醉人,還是咖啡醉人,又或者是人因此情此景而自醉。
2
米做成線撩舌尖
花與蛋共綻芳香
米線
不來一碗米線,不吃一份餌塊,那是枉到雲南了。米線也好,餌塊也好,其實是各種米制品,另一種米制品叫餌絲。米線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了,雖説過橋米線風靡全國,但我更喜歡小鍋米線。
過橋米線太過奢華還頗有儀式感,不如小鍋米線來得接地氣。早上來一碗熱騰騰的小鍋米線,彷彿一天都充滿了能量。
小鍋米線的主角當然是米線,但靈魂其實是酸漿菜,輔以菜葉、鮮肉末,配上點辣醬,鹹鮮香辣,甚是美味。就像四川的火鍋雖多,但不會有一家味道重複,小鍋米線也是如此。
餌絲
雖為米制品,餌絲的口感與米線全然不同,米線圓滑彈爽,餌絲柔韌留香,其口感比較接近年糕,比年糕更韌一點。餌絲主要有炒和煮兩種烹飪方法。
燙上一份餌絲,加點肉絲,佐以醬油、葱花、香菜及少許酸菜,就是一份美味的早餐。
▲燙餌絲
與餌絲同源的是餌塊,兩者的差異在於形狀。餌塊多見於炒和烤(或叫燒),當然也有蒸、煮、炸、滷等方法。
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醃豆腐等,還可夾入肉片/肉條或油條,這就是美味的烤餌塊。
▲燒餌塊(鹹口)和烤乳扇(有杆的是乳扇)
烤餌塊也可以加入炸好的乳扇和砂糖,做成甜口的版本。炒餌塊,則是將餌塊切成一寸見方小薄片加雲腿絲、肉片、雞蛋、蔬菜等炒制而成。雲南不同地區的炒餌塊不盡相同,騰衝地區的炒餌塊就是出名的“大救駕”了。
▲烤餌塊夾乳扇(甜口)
花卉
説完米,再來説花。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自古有食花的習慣。鮮花餅就是食用玫瑰做成的點心。除了常見的玫瑰、茉莉、桂花等可食用花卉,雲南還有其他的食用花,比如水性楊花、杜鵑花、石榴花等。
看到這裏你可能要問了,“水性楊花”居然可以吃?
其實,這是波葉海菜花的俗稱,水性楊花的清炒的口感非常軟糯,有點接近於炒番薯葉。僅在中國境內生長,喜歡生長在濕潤的土壤中,對於水質的要求比較高。 因為水體的污染,海菜花的數量急劇下降,已經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漸危種)。
▲水性楊花
杜鵑花的品種很多,並不都能食用。而且,不管是清炒還是燉湯,新鮮採摘的杜鵑花都不可食用,只有經過清洗浸泡,將其中的生物毒素盡數漂去才行。
這次在雲南我們嚐到了豆米杜鵑湯。豆米是新鮮的蠶豆,把外面的軟殼盡數剝去,只留下中間軟嫩的豆米,略添幾根薑絲之後,加清水燉煮。等豆米變軟之後,再加入杜鵑花,最後加點油鹽調味就成了。豆米鮮糯,杜鵑脆韌,略帶些苦味,這樣的一碗湯,頗為迷人。
▲米豆杜鵑花
花卉炒蛋是當地一種很家常的做法,似乎任何的花都可以拿來炒蛋,比如這道五花炒蛋裏,彙集了茉莉花、石榴花、杜鵑花……可惜其他兩種我認不出。
石榴花倒是第一次吃,吃起來有點硬,質感比較好。在另一家店的花卉炒蛋中,我們竟然嚐到了樹皮,看到配料表時我忍不住想到讀過描繪饑荒的文章裏的“樹皮草根”,當然肯定不是同一種。
樹皮就是薄薄的一層衣,但吃起來很有嚼頭,本身可能無味,但在烹飪後與其他的食材完美搭配,這樣的花卉炒蛋,可以再來一份!
▲五花炒蛋
▲花卉炒蛋
3
浸潤椰奶香氣
酥脆可口的泡魯達
除去以上可以歸類的特色菜外,大理還有不少其他美食,比如泡魯達,玫瑰釀。泡魯達,據説原是緬甸、泰國等地的甜品,後來逐漸傳到雲南德宏芒市、德宏瑞麗、景洪等地方。
泡魯達的材料主要由牛奶、西米、煉乳、麪包幹、椰絲組成,也可以添加其他食材。泡魯達最好吃的部分我覺得是泡在奶中的麪包幹。進入奶中的部分入口即軟,帶有椰奶香氣,上半部分酥脆香甜,有烘焙過的獨特香氣。記得現做現吃,放久了的話麪包幹全部泡軟了,就不好吃了。
▲泡魯達
玫瑰釀是當地的知名花酒,酒精度大概 為12%左右,有些許玫瑰的香味,入口比較甘甜,略有酸澀感。除了玫瑰釀,當地還有其他的花酒和果酒:青梅酒、桂花酒、藍莓酒、桃花酒......
還有入口即化的玉米粑粑、鮮美的汽鍋雞、外香裏嫩的石屏煎豆腐、爽口的涼拌豌豆粉、奶香四溢的炸乳扇/烤乳扇、酸角等等,都是當地特色。
瞭解並品嚐了大理的特色美食,我深深感慨:美食隨着人的流動而流動,異地的美食經過改良/融合也可以成為當地特色。美食隱於市井藏於江湖,有待饕餮客們發掘品鑑。
Q:還有哪些讓你念念不忘的雲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