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黃偉芬 見習記者 劉俏言 文/攝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布楞溝村,遠處的山頂是之前車行的路。

空曠而蒼茫,貧瘠且荒涼。這是黃土高原的模樣。

“全國脱貧看甘肅、甘肅脱貧看臨夏、臨夏脱貧看東鄉。”説的就是東鄉縣,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

冬季的東鄉縣很美,延綿的千溝萬壑被皚皚白雪所覆蓋。踏着晨霧出門,是美侖美奐的仙境。

美則美矣,只是晶瑩剔透的白雪,遮住的是黃土地。

有着“地球的肋骨”之稱的東鄉縣,三十多萬人散居在1750條梁峁和3083條溝壑間。

東鄉縣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界處,屬於失陷性黃土,每年的蒸發量遠遠大於降雨量降水一集中,容易水土流失。

糟糕的自然條件長長久久以來束縛着這裏的人們,他們過去很貧窮。

前幾年開始,這裏水引來了,路修通了,新農村建設好了,大家都脱貧了。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這個縣城,老城與新區看似有點割裂,但是距離在一點點縮短。離縣城中心不過幾公里,是拔地而起的簇新,有衞生院、學校、工廠,甚至還有隨着今年七十週年縣慶新落成的一間酒店。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從杭州出發,跨過大半個中國,來到這片土地。記錄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正處處展示出新的希望,就像雪地下,正孕育的奼紫嫣紅。

找不到工作的“兩後生”

學一門技術可以出去闖

寬大的案板上,搗、揉、抻、摔……餳好的麪糰被這一連串的反覆過後,搓成長條,然後被揪成兩公分筷子長的面節。

再之後,大家把分到手的面節搓成圓條,案板撒上清油,手握兩端,兩條手臂向外抻拉,幾次對摺,逐漸成型的是大家印象中“蘭州拉麪”的模樣,更準確的説法應該是“牛肉麪”。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牛肉麪

牛肉麪店,食客在檔口喊出“大寬”到“毛細”中任何一種,裏頭拉麪師傅似表演般,手中幾下翻飛,決定了碗中麪條的粗細和口感。

這是東鄉縣職業技術學校的拉麪課堂。拉麪是一門精妙的手藝活兒。拉的時候無論是力量還是速度,都講究一個均勻——同時速度還不能太慢。拉一次,把多餘的面收到左手,攥面的手不能太鬆。這樣面的邊緣就會變寬,也不能太緊,容易把麪條扯斷。

技術已經熟練的學生會在剛開始拉的前兩次,把面重重地甩在案板上,發出短促且低沉的“咚咚”聲。這聲音摻雜在男孩子們的笑聲中,隔着玻璃飄出教室外。

拉麪課從早上九點半上到十二點,來這裏的孩子年紀大多是十六七歲。他們中很多人沒有走出過這個縣城,他們是“兩後生”——當地意指初中高中畢業之後沒有繼續上學,但是又找不到好工作的畢業生,所以過來學一門技術。

有的孩子住在隔壁的移民安置小區,也有的孩子家依舊在東鄉縣的各個角落。

這裏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場地,樓下是對外營業的各種檔口。和教學的無縫對接,恰如拉麪師傅手裏行雲流水的一套程序。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拉麪檔口

職業技術學校裏,萌發東鄉縣城的勃勃生機

民以食為天,“東鄉手抓”和“東鄉土豆片”兩道菜很有名。

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成就了這裏的羊肉鮮嫩不羶,洋芋則甘甜綿軟。

在東鄉,羊肉有着獨一份隨意的精緻——看似只用清水煮過,但入口的羊肉嫩滑,不會有一絲絲羶腥氣味,滿口都是肉的醇厚,用舌尖一抿就化開在嘴裏,香而不膩。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東鄉土豆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手抓羊肉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油果子

油果子則是招待客人和解決晚飯最方便的食物。擀出一張麪皮,中間夾上糖心,用杯子口壓成圓圓的一小塊。將它下到油鍋裏小火慢炸,中間的部分慢慢膨脹,趁着表皮還沒炸開時迅速撈出,趁熱一口咬下去,面香中夾着絲絲甜蜜,踏實又暖胃。

美食成了這個貧困縣最大的招牌。家家户户幾乎都會做油果子拉麪和小炒。從事餐飲業的人員,佔據了東鄉縣勞務輸出的一大塊。現在,畢業於這所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正漸漸成為這個行業的主力軍。

技術學校的男孩子們在課堂上笑笑鬧鬧,對於未來,他們也許還沒有清晰篤定的謀劃,只是朦朧的設想。男孩子們的夢想大同小異卻又實際,想去臨夏,去蘭州,打工、掙錢,開小飯館。

其實在職業技術學校,孩子們的選擇很多。除了做拉麪師傅,還可以學開挖掘機、塔吊,成為化妝師。只要好好學上一陣,畢業後,學生們大多可以找到一份比較穩定且收入不低的工作。學校和一些企業有合作,會幫助一部分學生就業。

“世世代代,餓不死的是手藝人。”校長馬成祥這麼説。

透過這個職業學校,我們看到了這個縣城的生機。

馬偉家越來越如意的生活,如臊子面般熱氣騰騰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馬偉的筆記。

在烹飪的課堂裏,一個叫馬偉的男生,看上去與眾不同。他手裏有個筆記本,筆記寫得整齊。

從學校出來,轉彎經過小學幼兒園,穿過縣城最大的小區,就是馬偉暫時的家——工廠提供的兩間鐵皮房子。

馬偉的老家在東鄉縣車家灣鄉馬脊樑村,距離縣城開車需要一個半小時。他的四個姐姐已經出嫁,家裏分的房子在達板鎮,121平方米,已經拿了鑰匙。

老家的房子暫時還沒有拆掉,週末的時候,父母會帶上馬偉和妹妹,回家看看。

自家地裏種出來的小麥,磨成粉很香,媽媽馬灑熱會做成饃饃。好客的女主人,掰開來邀請我們嚐嚐。

媽媽不識字,卻對孩子們的學習很用心。要不是身體的原因,馬偉不至於在初二那年休學。重新返回課堂之後,他覺得很吃力。上到初三,爸爸媽媽看到兒子實在為難,默許他暫停學業。

打工時,馬偉不喜歡油膩膩的後廚,所以在前廳“做管理”,月薪3500元。沒有技術,在異鄉一眼能望到未來,少年不甘心。當父親告訴他有這個學習技能的機會,馬偉回來了。面對這個機會,馬偉學得格外認真。

兩年前,父母找到了這份扶貧車間的工作,妹妹馬小燕跟着到縣城上學。

馬偉爸爸媽媽所在的是一家雨具工廠,媽媽負責保潔,爸爸是門衞,兩個人加起來每個月有七千塊工資。

而父母進廠工作之前,一年下來,馬偉家土地裏的收成只有一萬多塊。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馬偉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馬偉家的炕桌的晚餐

馬偉暫時還沒有掌握烹飪羊肉的秘訣,一日三餐卻能信手拈來。

土豆、西紅柿、蒜苗、牛肉切成丁,下鍋煸炒,加上水煮一會,加上粉條,就是一鍋色香味俱全的臊子。

盛出後另外燒開一鍋水,醒好的麪糰擀片切成長條,揪下來丟進鍋裏沸騰。

饃饃、油辣子,加上熱氣騰騰的臊子面,是馬偉家的煙火氣,也正如同他們家越來越如意的生活。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8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江南到塞北,我們穿行千里來到這裏 :“地球肋骨”雪後藴藏生機 - 楠木軒